第三十六章 混元劍經
字數:5746 加入書籤
自楚璿去後,白水心無雜念,每日裏隻用心修行,修為又精進不少。
在隋應遠的悉心教導之下,白水逐漸將各門派的功法掌握揭諦功,風雲手,多羅葉指,大智無定指,不壞體神功,金蛇鞭,黃金棍,絕情劍,陰風掌……
練到絕情劍時,白水疑惑道“這絕情劍既是當世一等一的劍法,為何使起如此扭捏?”
隋應遠哈哈大笑道“白小子你有所不知啊,這絕情劍乃是無情崖的無上劍法,而無情崖,實是一女魔頭所創。相傳她當年為人中傷,悲苦之下痛定思痛,於一絕頂之上創立無情崖一派,而後大殺四方,竟生生闖下魔門四大派的名頭。無情崖專收女子,是以劍術輕靈飄逸,以柔美見長。”
笑了片刻,隋應遠沉吟片刻,終於下定決心,正色道“再有數日你便要下山了,今日我傳你一套劍法。這劍法名為混元劍訣,窮我畢生之力,你要好生練習。”
“繄自劍之肇基也哉,於元始天尊,本乎先天一氣之意,則乎
本性之曲直,火功之鍛煉,土性之渾厚,金質之剛柔,水德之清
決,因以象形製器,會意劍法,而劍甫成以為形。彼時分九宮九
式,九九共絡而成,八十一而已。嗣傳於盤古一氏,以降之伏牛
氏,遂分門別式,立意傳真,亦宗之三一一三之旨。劍儀殆備,
後又傳之唐李靖、李仙等。當太宗之時,劍術大興,善斯技者,
精而且備。繄夫渾合之極,元始為尊。渾合為旨,為內為靜,為體為中;
元始之玄,為外為動,為用為首。惟其必反乎內,故取象於離,
而離之中虛,坤體之至靜者也,惟能效坤之至靜。固遁幽杳之中,
可潛修而無悶。亦惟其必著於外,故取象於坎。而坎之中實,乾
用之至動者也。尤須則乾之至動,乃極於九天之上,可首出而無
虞。故必於微積之悠也久也,其涵蓄遊躍之力始純。亦必泉以達擴,使變也化也,其陰陽互蒂之神始著。純則不雜,合萬變而寓
用無形著由於幾,化三千而充體於無外。夫放彌**,渾之體
為展布也退藏於密,元之用為包容也。渾者合也,元者一也。
竊思:天之所以清,得此一也地之所以寧,得此一也人之所
以靈,亦莫不在此一也。三而一之渾合,以堅其體一而三之元
玄,以昭其用。試由天而地,以近索乎人。人為萬物之靈,其即
仰觀天以執行,俯察地以建極,居覆載之中,首出庶物者也。仰
人何謂乎先?涵養之以靜以蘊其繼,靈妙之以動以暢其用。體非
無以立其大本,用非無以徹其元功。離之中坤其靜基也,易
之卑法地者此也。然靜則功力綿綿不息,其體至柔至剛。非柔則
原委難於無間非柔中剛,未免有作輟之時。柔者靜之體,剛者
則又柔之體也。坎之中乾其動機也,易之崇效天者此也。非
無則空靈猶恐障蔽非無中生有,奚以見變應之奇?渾則靜,以
逸待勞玄則元,馭靜以動。動中亦靜,則正奇進退之機,遲速
幻轉之妙,悉出於無心,係自然之運用。因時致變,因力製人。
至於方圓立體發用之妙,件件原委之於自然之神,統蓄以先天寸
綿之力,為無為無不為也。以動靜互為其根,陰陽迭神其用。非
渾於始,奚得其元之玄非元之大,無以顯其渾之德。是渾元者,
其即無生妙有也。元之為字,初畫奇也,合第二畫則偶也。其第
三之兒字,奇偶、陰陽、乾坤,相構而生者人也。是元者,三才
總會之地。元即太極,即太和之氣,即先天也。故必渾涵以先天
太和之氣,合三才於一致,以內外交修,直養時習,練至體用渾化寂感而通,始足以稱之元渾。而能渾者,近虛能舍正,謂後人
以發也元者,象圓能粹正,謂先人以至也。渾則涵神,至於無
幽杳之內,秘密而人莫窺其機,發則必中,元之玄機也。練劍莫先於練氣,練氣要首在於存神。存神之始功,根於固
精。能此方可以論劍之練法,否則作輟之,鮮有成為完璧者。工
夫貴勿剛勿緩,和平得中,且存且養,內外兼濟。直外便能和中,
練形亦長生。活動筋骨身輕靈,周身氣血力加增。由子至午鍛煉
外,自未至申靜息中。戌則吞鬥持罡,運用水火,和合坎離,妙
在築基,要乃清心寡欲。此入道之機,成道之具,豈可杳視惟
晝夜無間,則陰陽協理。呼吸定則靈光生,而三寶定位,同居其
中。劍法又有奇正奇、奇中正、正中奇、奇中又奇、正而複正,
六門之別,所宜明辨而熟演之。凡高勢雙勢為正,旁門、低勢、
小勢為奇。低忽高,正忽旁,單化雙,奇中正,高忽低,旁忽正,
雙化為單,正中奇,左腿為正,右腿為奇,剪並奇,飛步正,顛
換步奇中正,丁字步步正中奇,前弓勢奇中正,七星式正中奇,
四平勢伏虎勢為正,鈞點問獻為奇,三揭為正中奇,齊眉劍為奇
中正,刺猿劍為奇中奇,飛仙為正中正。是皆陰陽變化,尤當洞
澈,可闡發而彰明論陰陽手法,陰來陽敵,陽來陰敵。還得看他陰陽虛實之數。
故曰若陽變陰,陰變陽,悉明天地盈虛數,便是伏牛親身傳。”
習至如此,乃能全身遠害,戰勝守固也。
酷匠d網t首發
又有三步睡功夫。一日仰臥,兩腿直,十足趾回勾,腰控,
存想湧泉,雙手搭扣撐住;二日左偏臥,頭枕左足尖,左手搬左
足跟,右換如之;三曰伏臥,雙手抱頭,足跟朝天,十足趾尖用
力向地,存想泥丸。隨便臥時,頭、腰、腿要三直。立時足勿實
踏,雙手齊垂,目光四射。時或垂簾,行步必活穩清急,宜自跟
撤尖踗,行非無跟之輕跳。閑息時,有引氣下行之法,乃六字訣,
連念到下丹田存住。久則氣不湧出,亦能久而無倦,用力少而成
功捷。
巧從熟生,靈從快生,剛生於柔,智生於拙,非養得目有靈光,難使敵一見生畏怯於心。非神光難禦亂敵。非有元光,難臨大陣而耐久,靈光者,身外有紅光繚繞。神光者,目中有青蒼之氣,足以照遠出威。元光乃身外黃光閃爍,是內外功滿,毫無缺
。欠,渾光普照,無隙可乘。惟目中劍內手上,更有一番穩準氣象,
足使人畏。故敵人動得其咎。學力至此,乃為練家,方不愧居其
名,亦可流芳千古,令後世慨見而神警。故聞聲而懼者,因實稱
其名,威感夙著也。此真向戰不恃寸鐵,何待久折而勝也耶古
之將帥,操必勝之術者,以其訓練精細,百戰無敵,誰敢慢視哉
又要訣曰一精氣神,二剛柔力,三遐邇相當,四陰陽相濟,
五劍逢雙刃與雙鋒,皆指其展轉靈根。若敵大刀共人戰,來回緊
急隙間攻。
前所雲六字訣,傳列於後提、催、靈、閏、妙、工。此乃
通天徹地功夫,宜得暇即用,久可卻疾,添益精氣,培補下元,
活湧泉穴。此穴開通,則身中筋骨血絡,皆舒展自如,乃千一古
不宣之妙,宜當時習之即覺也。提者,自湧泉直上泥丸;催字,
自天目中少停,繞頭三轉,自左而右;靈字,至玉枕,歸一前度
喉間;閏字,分入兩肩,從臂內降至十指尖,由手背上穿缺盆夾
脊,橫穿前後心,降臍中少停;妙字,自腰眼小三穴三轉,少停至海底氣海多住,降肛前腎後少住,至尾
間多住工字,入環跳穴多住,至膝脛達湧泉,反上脛間,膝後
多停,升到腎前九轉,至下田停住。九轉為滿,此坐功完也。”
隋應物將劍訣講完,又演練了數遍,直到白水練習再無差錯時,他眼中已滿是欣慰,哈哈笑道“不錯,不錯,很不錯。你小子習得這套劍法,仙林之大,已盡可去得了。老夫去也!”話音剛落,他的人已不見了。
白水又驚又愕,大喊道“老前輩,我以後去哪裏找你啊?”
“我已多年不問世事,你也不必再來找我。若是有緣,我們還會再見的。”遠遠的,天空中傳來隋應遠的大笑聲。
白水望著隋應遠消失的地方,心下一陣悵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