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衛所新製

字數:4217   加入書籤

A+A-


    雖說這次的輪防換駐和出關擊奴趕到一起,事情有些蹊蹺,可衛所軍將們都是一盤散沙。

    尤其是經過改製後,山陝兩省的衛所勢力大不如前,便是宋利,也隻能在張萬邦這樣的九邊大帥跟前點頭哈腰,遑論其餘的人了。

    張萬邦為了地方穩定,還是留了個心眼,給宋利賣幾個好臉色,入城後並沒有立即要查探兵備虛實的意思。

    如此一來,衛所的軍將們也都安心了,樂顛顛的前往太原城。

    山陝兩省的官軍要在那裏集結,並且同各省的官軍一樣,在通州一帶駐紮,等待朝廷的下一步旨意。

    在朱燮元和張萬邦的一鎮一調之下,山陝兩省沒有太大的亂子出現,隻有幾個千戶所發生了嘩變,但是很快平息。

    這樣的小事,現在基本已經無足輕重了。

    山東由於有袁可立和海防名將張盤的存在,大抵和山陝兩省相差不多。

    至於說湖廣、河南,倒是出現幾次衛所官兵聚眾反對,但是被湖廣兵備傅宗龍和正在河南剿匪的孫傳庭一一化解。

    總而言之,這次朝廷調動各地衛所軍隊出關,就是連哄帶騙,能少一事便少一事。

    隻要到了畿輔,那就不是他們說的算了。

    從去年十月開始,一直持續到天啟八年的二月底,這次聲勢浩大的調兵行動總算是接近尾聲。

    雖然輪防換駐還在各地督撫的調度下進行,但江南以北的五個省份的情況,都已經被十分清楚的擺在朱由校的禦案上來了。

    多少年了,大明的皇帝也從未對手中天下的情況如此了解,盡管這還隻是擺在台麵上的半個天下。

    “山西調衛所兵六萬八千,山東調衛所軍八萬,以備倭軍輪防換駐,湖廣有兵二萬六千,河南有兵一萬四千。”

    兵部尚書王洽正坐在西暖閣的椅子上,匯報這次兵部接到全國各地的情況。

    朱由校聽完,深吸了口氣,“也就是說,這次朝廷從中原五省調兵幾近二十萬。”

    “是,陛下,這還沒算畿輔和九邊要出關的兵馬,全部加在一起,隻怕現階段準備的三十萬套棉衣還不夠。”

    聞言,朱由校一愣,道“就算全部算上,也難有三十萬人,現在已經有了三十萬套棉衣,怎麽會不夠?”

    王洽笑道“陛下,棉衣還要分發給遼東各地的兵馬,以及受災的遼民百姓,還要考慮到收複建州後的俘虜,沒有五十萬套,都是不夠的。”

    “就算有五十萬套,也不能停止,要一直生產棉衣和被褥,直到遼地完全足夠使用,不然人心浮動,即便收複了建州,也遲早生亂。”

    朱由校道“倒是朕想的簡單了,棉衣的事,朕已下旨讓兵仗局和浣衣局加緊生產,征召民間的商人協助朝廷生產。”

    “皇商會那邊呢,沒什麽動靜嗎?”

    王朝輔一旁笑眯眯道“爺,皇商會的黃東家近日前往西安,正趕上張大帥帶領大同軍輪防換駐,他們倆商量好了,皇商會可以提供九邊邊軍及災民的棉衣、被褥所需。”

    朱由校鬆了口氣,靠在座椅上。

    “如此看來,九邊的棉服廠都可以騰出手來,去生產遼地這次作戰所需的棉衣和被褥了。”

    王洽也是一笑,道“如此甚好,棉服和被褥充足,將士們有基本的保溫措施,也能穩住人心了。”

    換句話說,沒他啥事了。

    不過他剛在心底鬆了口氣,朱由校便又說道

    “王愛卿,還有件事,這次從中原五省調兵二十萬出關,地方勢必空虛,是時候下發布告,在全國廣募新兵了。”

    王洽心下一緊,問道

    “這是自然,隻是陛下要告知於臣,此次擴招,是僅限中原五省還是全國十三省。”

    “新募兵員是以營兵為製,還是仍屬衛所。”

    衛所改製,朱由校想了很久。

    完全取消,用另一種製度代替,這幾乎是在這個時代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可以在基礎上加以改進。

    於是向旁側點了點頭,說道

    “此事朕夙夜思慮,想了很久,覺得祖宗之製,還是不可輕動,但衛所製度行使如今,早已不合乎當今天下。”

    “朕對衛所製度稍加改動,由兵部下發,以為新製。”

    王朝輔一招手,王承恩立即上前,將文書奉至兵部尚書王洽身前,後者看時,臉上屢屢泛起驚異之色。

    “陛下改製,臣…”

    “怎麽,愛卿有話,但說無妨。”朱由校笑道,“畢竟是日後要施行下去的新製,不能隻聽朕一家之言。”

    “不不不,臣是覺得,陛下此番取消軍戶世襲身份,在中原五省撤銷營兵,禁止募兵等諸多新製,實在是天下軍民聞者大快之舉。”

    王洽看罷,渾身顫抖,起身匍匐在地,高聲疾呼。

    “臣,替全天下的軍民百姓,謝謝陛下這大恩大德了!”

    朱由校連忙起身,將他扶起,笑道“愛卿這是為何,衛所改製,本朝已醞釀多年,至今尚未完全施行,朕時常都覺得對不起天下臣民。”

    “時至今日,衛所製度陳舊腐爛,是該以新製代之。隻不過朕想著,衛所畢竟是太祖爺定下的根基製度,還是不要更名易姓的好,還是叫做衛所,也免得麻煩。”

    王洽被扶起,已然是老淚縱橫。

    君臣二人各自做好,緩和片刻,朱由校再度望向一側,問道“兵部之事已畢,此次大軍出關,所需軍餉幾何,戶部有沒有個章程?”

    待兵、戶兩部尚書從西暖閣離開,已經是深夜。

    朱由校伸了伸懶腰,拖著疲憊的身體,正打算前往坤寧宮歇息,正走到皇極殿前的廊道上,向外一望,頓時便挪動不開眼睛。

    入目所見,皇宮大內,處處都是懸掛著明亮的燈籠,每一個燈籠下,又要有勇衛營兵士值崗守衛。

    京師街巷,也是一片的燈火萬家,與紫禁一牆之隔,仿佛像是另外一個世界,一個令朱由校喜歡欣賞的小民世界。

    正欣賞著,一側有靜靜的腳步聲傳來。

    朱由校連頭也沒動彈一下,便是道“朝輔啊,有什麽事,就直接說吧。”

    “爺,是皇家商會的黃東家,要奴婢稟明陛下,說有一種關於正牌和冒牌的新點子,還望爺能準許。”

    朱由校嗬嗬一笑,負手轉身,走往坤寧宮,輕飄飄說道。

    “什麽正牌冒牌的,隨他去弄,你也回去吧。”

    王朝輔立在原地,目送天啟皇帝離去,笑道“爺慢著點兒,天黑,當心踩空了。”

    更遠處,朱由校回道“知道,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