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八章:熊廷弼掛帥
字數:4073 加入書籤
宋利心想,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
反正這次也是要戴罪立功,假降建奴,既然在城中遇見了他們的細作,倒不如將計就計。
隻不過,需得把握好一個度,他可不想剛過去就為老奴懷疑,失信於建州,能活著,誰想死?
他眼眸微動,冷冷道“你是誰?”
這時候,酒館外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卻是有一部關內來的明軍入城會合來了。
皇太極心中震驚於明國此回反攻的動靜之大此前未有,待腳步聲遠去,才是滿飲一杯,笑道
“我說過了,我是大金的皇帝,皇太極。”
宋利聞言先是一愣,隨後發笑“既然你不想說,我也不會再問,還請回吧,叛國欺君的事,我是不會做的。”
皇太極仍舊坐在那裏未動,滿臉可惜的看著,直等到宋利再度忍不住發問,“你在看什麽?”
皇太極笑道“李成梁、楊鎬、袁崇煥,哪一個為爾明不是盡心盡義,可他們哪一個有好下場?”
“在你們大明皇帝的昏庸之舉下,罷官的罷官,下獄的下獄,逼死的逼死,就連戰死,也未能落得個好名聲!”
“難道宋總兵,就這麽想步他們的後塵?”
皇太極眯起眼睛,看向酒館外勾肩搭背的那些明兵,冷笑“你看看他們的樣子,與十年前薩爾滸一戰時來的明軍又有何異?”
“當年我大金可以戰勝你們,現在一樣可以,因為我們女真勇士上了陣,可以一當十!”
宋利不加理睬,但也沒有直接回絕,在心中默默盤算,現在該是到了自己答應的時候。
皇太極也看出對方心中的顧慮,現在畢竟是在遼陽,不能久待,他決定加緊攻勢,從這明總兵手上獲取到可以改變戰局的情報。
“現在宋總兵不投我大金,可以,但我大金永遠歡迎天下的有識之士加入我們,共創大業。”
“若是他日戰場上相見,宋總兵可舉紅旗,臨陣反正,也不失為大功一件!”皇太極隨後起身,側目道
“若是現在來投,朕答應你,戰勝明軍後,定封你為王!”
宋利沉吟良久,跟隨起身,震驚道“你…你真的是大金皇帝皇太極?”
皇太極再度一笑,不置可否,但卻不再多說,抬腳便走。
不知為何,他嗅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
幾日之後,山海關城。
朱由校坐在關城之上,便是曆史上吳三桂衝冠一怒,決意出兵對抗李闖的總兵府所在。
山海關總兵王之臣與勇衛營總督陳策,各落座於下首兩側,餘者諸將領按座次位於階下。
蒙蒙細雨,颯颯春風,雄關闊海,如泣如訴。
正當朱由校與諸將領議事事,一匹快馬停至城關下,一身材魁梧,身著陳舊山文鐵甲之人踏上關城。
“遼東經略熊廷弼,百拜陛下,萬歲萬萬歲!”
自上次重新啟用熊廷弼經略遼東,已經過去了五年,期間君臣再無相見,朱由校早就期待這一次會麵。
立即說道“快請!”
盡管這次不是平台召見,這裏也不是巍峨高聳的皇極大殿,但隻要見的人在這裏,這裏就是天聽所在。
熊廷弼懷著極為崇敬的心情,整理了下因一路顛簸而有些歪斜的甲胄,遂而深呼口氣,大跨步上階。
一到關內,全部將領都是目視過來,山海關總督王之臣與熊廷弼有過些爭執,神色顯得有些不自然。
“愛卿近來可好,可想死朕了。”朱由校大聲發笑。
熊廷弼聞言一愣,喉頭有些哽咽,噗通一聲,跪在階下,“臣熊廷弼,參見吾皇萬歲!”
“快起來,快起來!”朱由校站起身來,親自將他扶起,握緊了他的手,“愛卿,獨撐遼東,苦了你了。”
熊廷弼一個鐵血男兒,竟被這一句話說得眼眶濕潤,仿佛多年來的困難、辛酸,全部得以釋放。
就這一句話,讓他覺得自己從萬曆一朝開始,鎮遼十餘載,全部都值了。
“陛下…”熊廷弼踉蹌起身,“臣好,臣一切都好,陛下都好嗎?陛下還能親征嗎?”
朱由校拉著熊廷弼,來到禦座一旁,笑道
“朕從未比現在更好過,西南之戰後朕便沒有親征過,就等著這次討滅建奴的機會好大展身手。”
“當然,仗還是你們來打,朕隻要奴酋的首級。”
熊廷弼微微一笑,他從未像現在這樣,在遼東經略這個火爐上烤的位置上,做得如此安心。
“陛下放心,臣會盡量抓活的奴酋回來,讓陛下砍這一刀!”
朱由校笑道“愛卿說的話,朕無有不信的,朕也知道,愛卿從不說沒有把握的話來誆騙朕。”
“王承恩,宣旨吧。”
由於王朝輔是乾清宮的管事太監,宮內事務繁多,實在出不得宮,所以現在朱由校帶出來的,一般都是王承恩。
王承恩聞言立即上前,高聲宣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熊廷弼於本朝,鎮遼五載,收複全遼,屢敗偽金,有大功於國。特加左柱國、太子太保,領兵部尚書銜,總督天下兵馬,東討建奴。
其手中尚方寶劍,此後有權先斬後奏,處決總兵以下將官。另發帑金五百萬兩,糧草五千萬石,以資作戰!
此戰,務必竟全功,一戰討滅建奴,家國血仇,是該複時。欽此。”
熊廷弼心神俱顫,連忙走向禦階,單膝跪地,大聲呼道“臣熊廷弼,接旨謝恩!”
朱由校來到關城上,目送熊廷弼翻身上馬,遠遠馳去,默默道“王承恩,你說說,這次熊廷弼能順利滅了建奴嗎?”
王晨恩笑道“陛下多慮了,我大明天兵四十萬,就算一路十萬,也比建奴全國之兵要多。”
“現在不是薩爾滸了,九邊諸軍,無不是久經善戰的強軍。”
“爺,老奴的末日就要到了!”
朱由校聞言看向王承恩,哈哈笑道“你說的不錯,是朕多愁善感了,來呀,傳旨回京。”
“叫他們為朕擺好慶功宴,提前準備敘功大典!”
“朕要用老奴的腦袋祭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