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皇太子加冠
字數:4424 加入書籤
A+A-
兩百年前成祖敕造北京城,於東城區修築十王府,供未成年的王爺居住,至今仍發揮作用。
當今天啟一朝有皇子三皇女一,除太子外,其餘兩名皇子與一名皇女都居住在十王府。
曆經修繕,十王府現已成了京營重兵防備的要地, 較事府、廠衛亦都十步一崗,五步一哨。
畢竟是皇家龍嗣居住的地方,容不得不去著重守備。
而今,天啟十八年的二月,宮中上下都在為一件大事準備著,大明的皇太子馬上就要成年了!
十七歲的朱慈燃在一個月後便要迎來自己的十八歲生日,在紫禁城太和殿舉行加冠禮,從十王府搬往東宮居住。
這也就代表著, 大明要有一個小朝廷, 開始正式培養自己的儲君了。
太子加冠,便可以開始輔皇帝以政事了,所以就需要在朝中遴選官員,前往太子府坐班。
這些官員可能目前的官階不高,話語權也不怎麽樣,但這些人都是未來的國家棟梁。
簡單說,太子一旦繼位親政,這些人就是新一派的皇黨,他們的力量,也代表著太子繼位後的話語權。
這件事在民間可能就是個閑時的談資,百姓又不懂什麽,可在朝官員和宮裏都明白。
從這開始,天啟一朝就進入下一個階段,也就是最後一個階段“培養儲君”了, 這是每一個健康的皇朝都必須經曆的階段。
按說大明弱冠之年一般都在二十歲, 可朱由校畢竟是後世來的,十八歲成年的觀念根深蒂固, 所以決定在十八歲生日後給太子舉行加冠禮。
皇帝的意誌無需向旁人多解釋什麽,周圍人也大都習慣了聽話辦事,更沒人多嘴四處詢問。
朱由校從暖閣回了乾清宮,才剛坐下,屁股下的墊子還沒捂熱,一名小太監便進來說道
“陛下,禮部給事中黃大人上疏,事關太子加冠。”
朱由校接來正在看,這時張嫣領著朱慈燃走過來,坐在一旁,笑著問道
“爺,是不是又在勸過兩年再加冠了。”
朱由校將奏疏扔到一邊,冷哼一聲“這個黃道周,朕都告訴過他了,朕意已定,可他就是要勸。”
“算了,留中吧。”
小太監可不敢在乾清宮待太久,得了旨意便連忙拿了奏疏回去。
待小太監走後,雍容坐在一側的張嫣也近前,一麵為朱由校輕輕捏肩,一麵說道
“爺該怎麽辦就怎麽辦, 不過爺,今日的主角可是我們的燃兒。”
朱由校一愣,連忙轉頭看過去,發覺朱慈燃正脆生生站在原地,大笑說道“是啊,一晃眼,燃兒都這麽大了。”
將朱慈燃拉到自己身前,朱由校很快注意到這小子的黑眼圈,摸了摸他的鼻子,笑道
“你實話說,是不是晚上又摸黑看書了?”
“知道了父皇,我今後夜裏不看了就是。”朱慈燃低下頭,喃喃道“可是父皇,我不明白。”
“《三禮》原典和朱熹先生的《儀禮經傳通解》都說是太平治世之書,講究化民成俗,擯斥佛道,酌古今之誼,以禮救俗。”
“當今海內大儒也都恪守朱子所定的冠婚喪祭、鄉射朝聘的禮儀秩序,以理學融入禮學,天理人倫、三綱五常依然存在。”
“可我看過內宮的大禮儀實錄及徽州儒學案的相關經典,卻發覺天理人倫應適用於民間,而三綱五常卻是朝廷穩固所必需的。”
“父皇覺得,是這樣嗎?“
看起來,這些話在自己兒子心中已經憋了很久。
雖說這些年朱由校看的經典不少,可卻也實在對程朱理學無甚研究,聽到這些,瞬間正色,麵容一肅。
想了想,靜靜說道“你的想法不錯,現在就能有這方麵的思考,朕很為你高興。”
“你要記住,程朱理學隻是輔助皇家穩固皇權所用,無論三綱五常還是天理人倫,都不應成為束縛住你的說辭。”
“朕繼位這些年,發覺儒家最大的弊端就是喜歡平日束手談心性,實際卻於事無補!”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你要牢牢記住這句話。”
朱慈燃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也不知道有沒有聽進去。
待這父子二人說完話,張嫣方才上來,蹲在朱慈燃身前,拍拍他肩上落的灰,“燃兒頭發長得真快,真好,油亮油亮的。”
朱由校躺在臥榻上,“嗯,明日加冠禮,網巾定是都能籠住,從此也是個男子漢了。”
說到這塊,張嫣回頭道“爺,吩咐下禮部,讓他們製作網巾往小了做,燃兒加冠,網巾籠發不能出問題。”
朱由校大笑“放心吧,這些小事禮部自會去辦。”
現在的六部,早不再是天啟初年眾正盈朝的那個禮部,換了幾批人,辦事還是能讓人放心的。
禮部的確是將皇太子加冠禮所有的可能性考慮到了,其中就有張嫣所擔心的網巾籠不住發會使人難堪的這種可能。
加冠禮圓滿結束,自那日起,天啟一朝正式進入了新的階段。
朱由校對自己手把手教出來的兒子寄予厚望,親自遴選了一批官員征入太子府,輔太子以政事。
這天,較事來報陛下,前司禮監掌印太監魏忠賢,將在今日離開京師前往杭州居住。
朱由校坐在西暖閣,隱藏在陰影下,叫人看不出任何表情的波動,話語也是毫無感情。
“朕知道了,下去吧。”
較事小心退走,朱由校卻是起身,換上一身常服,徑自前往魏府。
自打請辭被準後,魏忠賢的日子愈發清閑了。
魏忠賢曾設想過無數次自己的結局,當然有現在這一種,可這一種,恰恰是他最不敢奢求的。
他從未想過,這一天會真正到來。
冊封國公,雖說不是世襲罔替,可這畢竟代表了天啟皇帝對自己為皇家勞碌半生最好的肯定。
魏忠賢接到聖旨的那天,老淚縱橫,一夜蒼老了十歲。
自那以後他常常自嘲,大明天下,自己不僅是第一個被冊封為國公的太監,恐怕也會是最後一個。
空前絕後,嗯,東林黨形容自己的詞果然沒有用錯。
的確是空前絕後,咱家這輩子值了,值了!
時至深夜,魏忠賢在自己待了大半輩子的北京城最後兜兜轉轉,獨自走回正堂。
房門未及關上,燈火未及引燃,他赫然發現眼前坐著一個人。
一身常服的朱由校輕輕引燃麵前桌案上的燈火,抬頭看向他,端起案上茶盞小酌一口,淡淡道
“廠臣,朕等你多時了。”
當今天啟一朝有皇子三皇女一,除太子外,其餘兩名皇子與一名皇女都居住在十王府。
曆經修繕,十王府現已成了京營重兵防備的要地, 較事府、廠衛亦都十步一崗,五步一哨。
畢竟是皇家龍嗣居住的地方,容不得不去著重守備。
而今,天啟十八年的二月,宮中上下都在為一件大事準備著,大明的皇太子馬上就要成年了!
十七歲的朱慈燃在一個月後便要迎來自己的十八歲生日,在紫禁城太和殿舉行加冠禮,從十王府搬往東宮居住。
這也就代表著, 大明要有一個小朝廷, 開始正式培養自己的儲君了。
太子加冠,便可以開始輔皇帝以政事了,所以就需要在朝中遴選官員,前往太子府坐班。
這些官員可能目前的官階不高,話語權也不怎麽樣,但這些人都是未來的國家棟梁。
簡單說,太子一旦繼位親政,這些人就是新一派的皇黨,他們的力量,也代表著太子繼位後的話語權。
這件事在民間可能就是個閑時的談資,百姓又不懂什麽,可在朝官員和宮裏都明白。
從這開始,天啟一朝就進入下一個階段,也就是最後一個階段“培養儲君”了, 這是每一個健康的皇朝都必須經曆的階段。
按說大明弱冠之年一般都在二十歲, 可朱由校畢竟是後世來的,十八歲成年的觀念根深蒂固, 所以決定在十八歲生日後給太子舉行加冠禮。
皇帝的意誌無需向旁人多解釋什麽,周圍人也大都習慣了聽話辦事,更沒人多嘴四處詢問。
朱由校從暖閣回了乾清宮,才剛坐下,屁股下的墊子還沒捂熱,一名小太監便進來說道
“陛下,禮部給事中黃大人上疏,事關太子加冠。”
朱由校接來正在看,這時張嫣領著朱慈燃走過來,坐在一旁,笑著問道
“爺,是不是又在勸過兩年再加冠了。”
朱由校將奏疏扔到一邊,冷哼一聲“這個黃道周,朕都告訴過他了,朕意已定,可他就是要勸。”
“算了,留中吧。”
小太監可不敢在乾清宮待太久,得了旨意便連忙拿了奏疏回去。
待小太監走後,雍容坐在一側的張嫣也近前,一麵為朱由校輕輕捏肩,一麵說道
“爺該怎麽辦就怎麽辦, 不過爺,今日的主角可是我們的燃兒。”
朱由校一愣,連忙轉頭看過去,發覺朱慈燃正脆生生站在原地,大笑說道“是啊,一晃眼,燃兒都這麽大了。”
將朱慈燃拉到自己身前,朱由校很快注意到這小子的黑眼圈,摸了摸他的鼻子,笑道
“你實話說,是不是晚上又摸黑看書了?”
“知道了父皇,我今後夜裏不看了就是。”朱慈燃低下頭,喃喃道“可是父皇,我不明白。”
“《三禮》原典和朱熹先生的《儀禮經傳通解》都說是太平治世之書,講究化民成俗,擯斥佛道,酌古今之誼,以禮救俗。”
“當今海內大儒也都恪守朱子所定的冠婚喪祭、鄉射朝聘的禮儀秩序,以理學融入禮學,天理人倫、三綱五常依然存在。”
“可我看過內宮的大禮儀實錄及徽州儒學案的相關經典,卻發覺天理人倫應適用於民間,而三綱五常卻是朝廷穩固所必需的。”
“父皇覺得,是這樣嗎?“
看起來,這些話在自己兒子心中已經憋了很久。
雖說這些年朱由校看的經典不少,可卻也實在對程朱理學無甚研究,聽到這些,瞬間正色,麵容一肅。
想了想,靜靜說道“你的想法不錯,現在就能有這方麵的思考,朕很為你高興。”
“你要記住,程朱理學隻是輔助皇家穩固皇權所用,無論三綱五常還是天理人倫,都不應成為束縛住你的說辭。”
“朕繼位這些年,發覺儒家最大的弊端就是喜歡平日束手談心性,實際卻於事無補!”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你要牢牢記住這句話。”
朱慈燃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也不知道有沒有聽進去。
待這父子二人說完話,張嫣方才上來,蹲在朱慈燃身前,拍拍他肩上落的灰,“燃兒頭發長得真快,真好,油亮油亮的。”
朱由校躺在臥榻上,“嗯,明日加冠禮,網巾定是都能籠住,從此也是個男子漢了。”
說到這塊,張嫣回頭道“爺,吩咐下禮部,讓他們製作網巾往小了做,燃兒加冠,網巾籠發不能出問題。”
朱由校大笑“放心吧,這些小事禮部自會去辦。”
現在的六部,早不再是天啟初年眾正盈朝的那個禮部,換了幾批人,辦事還是能讓人放心的。
禮部的確是將皇太子加冠禮所有的可能性考慮到了,其中就有張嫣所擔心的網巾籠不住發會使人難堪的這種可能。
加冠禮圓滿結束,自那日起,天啟一朝正式進入了新的階段。
朱由校對自己手把手教出來的兒子寄予厚望,親自遴選了一批官員征入太子府,輔太子以政事。
這天,較事來報陛下,前司禮監掌印太監魏忠賢,將在今日離開京師前往杭州居住。
朱由校坐在西暖閣,隱藏在陰影下,叫人看不出任何表情的波動,話語也是毫無感情。
“朕知道了,下去吧。”
較事小心退走,朱由校卻是起身,換上一身常服,徑自前往魏府。
自打請辭被準後,魏忠賢的日子愈發清閑了。
魏忠賢曾設想過無數次自己的結局,當然有現在這一種,可這一種,恰恰是他最不敢奢求的。
他從未想過,這一天會真正到來。
冊封國公,雖說不是世襲罔替,可這畢竟代表了天啟皇帝對自己為皇家勞碌半生最好的肯定。
魏忠賢接到聖旨的那天,老淚縱橫,一夜蒼老了十歲。
自那以後他常常自嘲,大明天下,自己不僅是第一個被冊封為國公的太監,恐怕也會是最後一個。
空前絕後,嗯,東林黨形容自己的詞果然沒有用錯。
的確是空前絕後,咱家這輩子值了,值了!
時至深夜,魏忠賢在自己待了大半輩子的北京城最後兜兜轉轉,獨自走回正堂。
房門未及關上,燈火未及引燃,他赫然發現眼前坐著一個人。
一身常服的朱由校輕輕引燃麵前桌案上的燈火,抬頭看向他,端起案上茶盞小酌一口,淡淡道
“廠臣,朕等你多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