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殺人,在誅心!

字數:5808   加入書籤

A+A-




    皇帝項燕然和眾位大臣離開夜校,又路過另一座土院子,燈火照亮了整個院子。

    卻見,這是一座真正的私塾。

    裏麵一群四十多名六七歲到十餘歲的農家孩童少年們,跟著先生,正在哇哇哇的大聲讀書。

    估計是白天城裏打鐵聲太吵鬧了,不少少年還要幫著家裏幹活,孩童少年們居然也是安排在夜裏上課。

    像這樣的私塾,全丹陽縣據說有三十座,把全縣的幾千名孩童和少年全都安排進去了。

    皇帝一時頗感興趣,駐足停留在院門口,看看眾孩童在學些什麽。學的也全都是新學,而非老舊的儒學書籍。

    “這是堯舜之治,古之聖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啊!卻被小昏侯給做到了,太了不起了。”

    此時,卻見那名官員上前幾步從皇帝,在皇帝身旁,一副驚歎,自言自語的失神讚道。

    “堯舜治世,莫過於此!”

    “應當讓小昏侯位列政績第一,廣為宣傳,令天下郡守、縣令效仿,再現古之堯舜聖賢時代!”

    這位官員一挑頭,其餘不少眾大臣們,也紛紛跟著點頭,交口稱讚。

    皇帝項燕然心頭一震。

    聖人?!

    堯舜?

    何為聖人?聖明君主,方為聖人。

    那是古之天子,史書記載的聖賢時代。

    而且最重要的是,堯天子、舜天子,是施行天子禪讓製,而不是皇位世襲製。

    一位聖人,將天子位,讓渡給另一位聖人。

    如果小昏侯是當世聖人.....那在位的天子又算什麽?

    孔寒友和王肅看到了皇帝臉色變化,相視一眼,嘴角淡淡一笑,皆是默然不言。

    這把火候,差不多夠了,無需他們再添柴加火。

    什麽罪名,能讓小昏侯翻不了身?

    想要從丹陽縣政績造假入手,給小昏侯定罪,已經是毫無可能了。

    這丹陽縣的政績,隻會讓小昏侯一飛衝天。

    可是,小昏侯依然有“弱點”。

    這個弱點,就是他乃前朝君王後裔,比別人更有機會“謀反”!

    “謀反”,有的時候根本不需要證據。

    隻需要讓皇帝心中起疑,覺得小昏侯有謀反之心,那就足以紮下一個血淋淋的釘子,刺的皇帝側麵難眠了。

    證據什麽的,有那麽重要嗎?

    隻要皇帝心中起疑,稍微一開口,他們便能察覺到皇帝的心意變化,立刻奉上無數的“罪證”。

    那個時候,整座丹陽城,人人打鐵,家家戶戶都備有甲胄,枕戈待旦,這就是“罪證”。

    問題的關鍵,從來不在罪證上。

    而在於,“挑撥”皇帝心頭的那根弦,讓他“確信”,小昏侯有謀反之心。

    他們這些三公大臣們,曆經無數洗禮才登上朝堂高官,當然不屑於用“誣陷”這種低劣的小伎倆。

    誣陷,直接說小昏侯私造兵械,意圖謀反。

    那是最低級的技巧,太過生硬。

    擺明了強烈的意圖,要小昏侯死,這太容易惹皇帝的懷疑和反感且不說。

    而且,萬一誣陷小昏侯不成,倒戈一擊,他們反而自身惹禍上身。

    可是,換另外一個法子。

    捧殺!

    把小昏侯吹捧成“古之聖賢,比肩堯舜”。

    那可就不同。

    吹捧而已,不管怎樣都不會讓自己惹上構陷王侯的罪名。

    一旦給皇帝心頭紮下這根血淋淋的刺,夜裏睡不著覺了,那小昏侯便死期不遠。

    這大楚皇朝,隻有皇帝能讓小昏侯去死。

    殺人,莫過於誅心!

    心死,人滅!

    皇帝負手站在私塾門外,聽著私塾內孩童們呀呀的聲音,雙眸陰晴不定,臉色變幻,陷入深深的沉默。

    眾大臣們站在他身後,皆垂手而立,靜默。

    他們在等,等皇帝心頭那股火的爆發。

    隻要皇帝惱羞成怒,一開口,哪怕是隨便一句輕飄飄的疑問。

    他們都能察覺出異樣,把小昏侯架在火上猛燒。

    ...

    皇帝項燕然麵無表情的站在私塾院外,心中百味交際,默默思緒著。

    他今日微服私訪,丹陽縣之行,確實見到了他從未見過的震撼的事情。

    這丹陽縣,隨處可見巨型水車、耕牛。庫房錢糧充盈,半年暴增十倍。

    兵丁一個個自備鎧甲,壯碩而威武!

    小吏衙役們恭謙禮讓,絲毫不見飛揚跋扈!

    百姓家家戶戶,頓頓吃得上肉!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古之聖賢,堯舜盛世,也不過如此了。

    小昏侯治理丹陽縣....不,小昏侯根本沒在丹陽縣,他一直在金陵城休病假。

    小昏在百裏之外,遙遙治理郡縣。

    丹陽縣,依然飛騰了。

    這丹陽縣,就如同古代傳說中的聖人治理一般。

    他夢寐以求的大楚皇朝盛世...居然在這小小的丹陽縣城裏,實現了。

    難道..他這天子,日後要讓賢?

    ...

    “今晚的課就上到這裏。全體起立,唱縣令大人親自編撰的《大楚皇朝之歌》!”

    教書先生說道。

    “《大楚皇朝之歌》!”

    “誓死效忠皇帝,誓死效忠大楚!”

    “我們聖明的天子,胸懷天下,兼容並蓄。我們聖明的天子,眼光如炬,必將帶領我們走向無垠的天地!”

    “一統天下,平定諸侯!”

    “北征匈奴,燕然勒石,封狼居胥!”

    “打通絲綢之路,征服西域...定要讓萬國朝拜,我巍巍大楚皇朝!萬國君主,覲見我大楚天子!”

    土院子內,眾蒙童們從簡陋的凳子上站起,朗朗歌聲,回蕩四方。

    皇帝項燕然恍惚間,兩滴淚花,無聲無息掉了下來。

    匈奴境內,有一座燕然山。

    北征匈奴,燕然勒石,刻上豐功偉績。

    他父皇給他起名燕然,便是永記此名。就是他這大楚皇帝畢生最大的夢想。

    為了這個夢想,他數十年來,殫精竭慮,不曾有絲毫的懈怠。

    皇帝不由一個激靈,從沉思中,猛然驚醒過來。

    大業未成,他剛才在想什麽?!

    居然懷疑小昏侯這樣的赤膽忠臣,從上書《禁私鑄銅幣策》,便是豁出性命在給大楚開辟新的道路。

    這丹陽縣,私塾蒙童自幼便唱這忠君愛國的《大楚皇朝之歌》,每天上下課都唱一遍。

    縱然天下造反,這丹陽縣百姓,也絕不可能造反。

    丹陽縣百姓不造反,小昏侯怎麽造反?

    “皇上,這歌謠唱的真順!不如,令天下私塾蒙童都學?”

    蔡和大太監連忙笑道。

    “嗯,這首歌好...值得推廣啊!”

    項燕然搖頭,無人之時拭去眼角的淚花,轉頭離開。

    眾大臣們麵麵相覷,徹底驚懵了,一個個麵色如土,趕緊灰溜溜的跟著皇帝離開。

    他們這次微服私訪,乃是臨時起意。

    難以置信。

    小昏侯還會自編歌謠,還讓蒙童天天唱忠君之歌。

    蒙童們唱得這麽順口,肯定以前經常唱,絕無可能是臨時安排來唱的。否則沒辦法唱的這麽順口。

    臥槽!

    小昏侯這馬屁...怎麽就這麽能隨時隨地的響起來?!

    把他們精心設計的誅心計劃,給毀於無形之中!

    完敗啊!

    他們幹倒過無數的政敵對手,就沒有遇到小昏侯這麽難以對付的!千古第一奸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