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孔寒友翻黑為白,猛讚小昏侯

字數:6073   加入書籤

A+A-




    畫舫三樓。

    在座的眾位三公九卿大臣們,都是滿臉的尷尬。

    他們這些朝廷重臣們,政務繁忙,很少關心金陵城裏的紈絝子弟。今日算是見識到了,什麽叫金陵紈絝,內鬥折騰的厲害。

    金陵城第一毒蛇!

    小昏侯是也!

    輕輕鬆鬆一首詩,便一舉擊潰太子項天歌的心理防線,讓他直接淚崩。

    這太子,沒事去招惹這條毒蛇幹嘛呢,離他遠點不好麽!

    小昏侯也太不給太子麵子了,嘴巴賊毒,居然作詩來譏諷!

    要不要在皇帝麵前,參一本,罵小昏侯?

    他們琢磨著。

    可是,這一樓大廳,此刻聚集了數十名小紈絝們,裏麵也有他們府上的子孫。

    金陵城的門閥、官宦大戶,家族子弟數十、數百,誰家在金陵城裏沒有幾個不學無術,遊手好閑的紈絝啊?

    小昏侯是金陵城頭號大紈絝,抨擊小昏侯,弄不好這把火燒到他們自家府裏。

    三公九卿大臣們一個個憋著心裏的笑,麵色依然是一副肅穆之色,眼觀鼻,鼻觀心,充當不問。

    “曲項向天歌!...這名字居然如此詩情畫意,朕這麽多年,就怎麽沒發現呢?朕的觀察力還是不行啊!”

    皇帝項燕然心頭鬱悶的喝著酒。

    兒子被小昏侯給一首《詠鵝》詩氣哭了。他這當爹的,也不能毫無表示吧。好歹,也要叱責兩句。

    項燕然目光瞥了一眼平王李榮。

    瞧瞧,這就是你的好女婿,吟的一手好詩啊!

    皇帝很想開罵,可是小昏侯嶽父李榮就坐在這裏,當著嶽父罵女婿,李榮的麵子上不太好。

    別人聽了,還以為他指責兒子罵爹,對平王不滿呢。

    他不好開口罵,還是讓李榮這嶽父,親自來罵吧。

    皇帝幽幽道:“義弟,你說這首《詠鵝》,做得如何?”

    “微臣文學疏淺,在座眾位大臣不乏文學大家,眾位點評,臣就不班門弄斧了。”

    平王李榮目不斜視,也不看抱怨的皇帝,隻是聳肩。

    小昏侯氣哭了太子爺。

    這關他何事?

    這還不是你這皇帝,聖旨親賜的上門贅婿?

    要罵你自己去罵!

    他才不會懶得去罵這紈絝女婿。

    項燕然無奈。

    既然李榮不願意開口罵,那他隻好找其他人來罵,朝盧梓道:“盧大人乃是當世大儒,又是文學大家。不如盧大人來評點一二?”

    “謬以,謬以!這文豪,非孔大人莫屬。”

    “對對,還是孔大人來吧!”

    眾臣相互推辭。

    最後,眾大臣們一力推到禦史大夫孔寒友身上,非要他來說。

    禦史大夫這個三公官位嘛,就是負責罵人的,上至皇帝下至諸侯群臣,逮著誰罵誰。

    孔寒友的嘴巴又毒又刁鑽,讓他來罵小昏侯,最合適不過了。

    孔寒友也鬱悶。

    這首《詠鵝》雖然把太子給氣哭了,但是光憑這一首,想要削掉小昏侯的侯爵,那可沒那麽容易...甚至根本做不到。

    首先,得給《詠鵝》,扣上嘲諷詩的罪名。

    但大楚皇朝,不論富貴和貧賤,當爹娘的都經常喜歡給兒孫取賤名,好讓子孫活得長久。

    連項家皇室也一樣,經常會給皇孫取乳名用“彘兒”,皇女取名“雉兒”之類的小名。

    彘,豬也!

    雉,雞也!

    通通都是賤名,隻圖兒孫能好好活下來。

    這大白鵝,雖然是鄉野間一種十分蠻橫的家畜,動輒攻擊人。但好像比雞、豬要好聽許多,非但不像是嘲諷,反而像是誇。

    說小昏侯的《詠鵝》是嘲諷,這罪名不夠紮實。

    皇帝雖然對小昏侯態度不怎麽樣。

    但小昏侯正在和李自然老神仙煉長生仙丹,如今在沈太後麵前,正得寵呢。

    想動小昏侯,得沈太後點頭。

    拿這首“嘲諷詩”為罪名告狀,沈太後聽了,怕是會哈哈一笑,親自改叫項天歌為“祖母的鵝心肝啊!”

    沒有沈太後點頭,這嘲諷詩的罪名,能扣的下去?

    平白的得罪了小昏侯,卻沒什麽戰果,那是瞎折騰。

    關鍵是,孔寒友也不太想得罪小昏侯。

    小昏侯雖然性子紈絝,到處得罪人。

    可自打小昏侯造紙成功,為儒家期待已久的“文運盛世”的到來,立下不世大功。

    他便將小昏侯,視為天然的“盟友”了。

    既然是“盟友”,那非但不能貶低,還要誇耀。

    孔寒友稍一尋思,心中有了計較,朝皇帝拱手道:“臣鬥膽,來品鑒一二。

    這《詠鵝》通篇上下,全是用的褒義字。

    鵝鵝鵝,三字疊用,高亢嘹亮!

    曲項向天歌,意味高瞻遠眺,誌向高遠也。

    白毛,象征品格高潔也。

    紅掌,勤奮也。

    清波,意喻天下大治,清廉如水也。

    表麵上似乎是一副簡潔的白鵝兒戲水圖,實則以鵝之高潔,喻人。

    小昏侯這首《詠鵝》,這‘詠’字,分明是在盛讚太子!

    又有隱喻,以詩勸誡太子,以鵝為榜樣,誌在高遠,品格高潔,殷勤努力,行為廉潔。

    這首詩,生動形象,是極品好詩。

    小昏侯贈送太子《詠鵝》一首,滿腔都是規勸太子上進之心,其深厚的友誼,令臣感動,此詩足以名傳千古,令天下人傳頌讚美!

    還望太子,能明白小昏侯一番苦心和美意,笑納此詩。

    太子尚且年輕,還不太懂此中真諦...待他哪日想明白了,懂了,他方會明白,小昏侯用心之深,這份深厚的友誼何等珍貴!”

    孔寒友最後還總結了一句,“小昏侯信手而來,以太子之名,完美無瑕的融入詩內,作詩的功底,已經是超凡入聖。臣自愧不如,絕無法做到如此程度!”

    眾大臣們聽了,瞠目結舌,大為讚歎。

    這...!

    神一般的解讀!

    小昏侯作詩固然是非同凡響。

    可你禦史大夫孔寒友的功力,也是非一般的雄厚,硬能把一團漆黑,說成雪白高潔。

    還讓人忍不住,覺得你說的好有道理!

    不過,孔寒友有一點說的也沒錯。

    這首《詠鵝》的確真不一般,小昏侯不但用一整篇的褒義詞來罵了太子,還能讓太子抓不到任何把柄。

    如果真有人傻乎乎的拿這首詩,扣上一個“嘲諷詩”的罪名,狀告小昏侯。

    小昏侯定然會辯解說自己是讚頌詩,並且強力反擊,給對方扣上一個“誣告”之罪。

    最後誰倒黴,還不一定呢。

    “孔大人之鑒賞,令人歎服!”

    崔皇後淡笑道:“皇上,小昏侯對太子用心良苦,真是一片赤誠之心!”

    項天歌是她的兒子,小昏侯是她同胞妹妹崔彤的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也不能把小昏侯怎麽樣啊!

    楊貴妃笑了笑,隻是看戲。

    不關她的事,她才不想卷進去湊熱鬧。

    項燕然看看眾臣一副無比欣賞的態度,更鬱悶了,喝著酒,感覺塞牙縫。

    太子啊!

    不是父皇不幫你,委實是你的對手,功力太深厚了。

    這滿座的大臣,各個都是大楚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家,他們都不敢去挑《詠鵝》的毛病。

    可見,他們心知肚明。小昏侯是把太子給罵哭了。但是你想罵回去,沒戲!

    想扣小昏侯的帽子,都扣不著。

    你今日受的委屈,硬是被孔大人給翻黑為白,成了讚歌。

    下次!

    下次朕抓住小昏侯的小辮子,再給你找回今日丟了的麵子。

    皇帝正鬱悶著,卻聽一樓大廳熱鬧起來。

    卻見一大群的項氏皇族諸侯王們,在成群甲衛的護衛下,鬧哄哄的進了煙雨畫舫一樓大廳。

    大廳內嘈雜的數千人群,頓時變得鴉雀無聲。

    項燕然的目光,不由冷峻了下來,淡漠的望著下方眾諸侯。

    眾臣們也寂靜無聲,看著薄紗簾子外,一樓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