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有人深夜辭官歸故裏

字數:5743   加入書籤

A+A-




    傍晚的天空,淅淅瀝瀝下著小雨。

    楚天秀打著傘出了皇宮,坐上宮外等候依舊的丹陽郡主馬車。

    車廂內。

    他終於放鬆了一些,神情疲倦的躺在座上歇息。

    他這個小昏侯的身份,“出生”就定了自己的立場,任何派係都不沾邊,改是改不了的。既然沒派沒係,那就隻能單打獨鬥。

    這滿朝上下全都是對手,儒派也好,門閥勳貴派也罷,沒有一個是自己人。

    這次朝爭,這讓他遊離在兩派之間,撈到了不少的好處。

    逼著儒派簽下了兩份重要的協議——董賢良欠下一個人情,以及未來新製的第一任主考官。

    這兩個協議,以後有大用處。

    還有丞相府頒布的“以紙代簡”,給他帶來巨大的錢財好處。

    隻是上一次朝堂,比打仗還心累。

    這朝堂還是少來幾次,回去之後在虞園好好歇一歇,吃飽喝足補回死掉的腦細胞。

    祖兒坐在馬車裏等了許久,看楚天秀滿臉的倦容。

    她連忙用一雙柔荑,給他捏著肩膀和額頭,擔憂的問道:“姑爺,怎麽這麽疲倦?朝堂上發生什麽大事情了嗎?”

    “本姑爺,把謝丞相給得罪了,讓他丟了官。

    這回去之後,二夫人恐怕又要給我臉色看了。

    算了...我們從王府側門進去,別撞見了二夫人。”

    楚天秀無奈道。

    他倒不是怕二夫人,萬一吵嚷起來,未免讓嶽父平王大人夾在中間難堪。

    這次朝爭,禦史大夫孔寒友和謝胡雍主相,為了“歲舉製”爭的不可開交。來回攻防了數次。

    這本來都在預料之中。

    這次他火中取栗,純粹隻是想幫孔寒友推翻“歲舉製”,根本沒指望能扳倒謝胡雍。

    他最出乎意外的,還是皇帝項燕然。

    還是皇帝不顯山不露水,卻是真正的一代帝王,牢牢的掌握著大楚皇朝的局勢。

    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幹脆利落的直接把謝胡雍主相給換了,讓禦史大夫孔寒友上位丞相,令儒派官員實力大增。

    卻又把門閥勳貴派的新領袖王肅副相,調任為禦史大夫,對孔寒友進行製衡。

    皇帝輕鬆的實現了自己推行新政的意圖。

    朝堂的一切,盡在皇帝項燕然的掌握之中。

    這也證明了,緊抱皇帝項燕然的大腿有多重要。

    隻要他小昏侯站隊在皇帝項燕然這邊,表現出足夠的忠心耿耿。哪怕被朝堂兩派官員排擠,也問題不大。

    “姑爺...”

    祖兒驚嚇的瞪大了眼睛,吐了吐舌頭。

    這件事情相當的嚴重。

    但朝堂上的事情太複雜,她的小腦袋也弄不明白這些。

    這輛郡主馬車從側門,悄悄回到平王府虞園。

    接下來的幾日。

    楚天秀幹脆待在虞園閉門不出,要麽陪著李虞和祖兒、狄兒在虞園吃喝嬉戲,要麽便是在寫《石頭記》的後半部。

    小昏侯這上門贅婿的小日子,過得倒也充實。

    《石頭記》前半冊,在首日大賣兩千冊之後。抓緊又印出了一些,隨印隨賣,幾乎賣斷了貨。

    甚至有不少南來北往的商販,買下《石頭記》,轉賣到大楚各地的郡縣去,一天至少有幾百本的銷量。

    這種情況隻要持續個數月半年,那麽他小昏侯新一代文學宗師的地位,將牢不可破。

    這叫名望!

    而《大楚抵報》更是銷量火爆,除了整個金陵城之外,大楚各個郡縣也紛紛求買,影響力自然會越來越大。

    ...

    謝府。

    大堂。

    謝胡雍麵色肅然的高坐在大堂上。

    數以百計的謝氏族人、士子們濟濟一堂,望著歸隱的家主,一個個麵色悲哀,又氣憤。

    這是謝胡雍辭官之後,第一次舉行謝氏門閥大聚。

    決定謝氏門閥未來的大事!

    “老夫雖退了主相之位,但尚有餘熱。昔日門生故吏遍布朝野,說話還是有人願意聽的。老夫餘威猶在,就算是皇帝麵前也還有幾分人情薄麵,謝氏門閥還不至於就此倒下!”

    謝胡雍沉聲道。

    辭官回家之後,他也看開了。

    既然在野,那就在野培養自己的名望吧!有名望的高士,哪怕是在野,也依然能夠影響到朝堂大局。

    他在野了,便將更多的心血傾注於謝氏子弟,多培養一些謝氏士子出來。

    這些年,謝氏子弟享受盡了清福,是太慵懶墮落了。

    “老夫有兩件大事宣布!”

    “頭一件,那便是決定我金陵謝氏門閥下一任門閥之主為嫡長子謝煦,下下任為嫡長孫謝安然。我謝氏門閥的大量人脈資源,都會用在謝煦和謝安然身上。”

    謝煦已經是丞相府長史,且資質平平,晉升上去的難度極大,唯有按部就班,慢慢熬資曆。

    重點還是長孫謝安然這個金陵第二大紈絝,公主府的駙馬爺,整日留戀畫舫之間風流快活。

    “謝安然!”

    謝胡雍看向謝安然道。

    “孫兒在!”

    謝安然心頭一凜,躬身道。

    “之前有祖父在朝廷為相,謝家安枕無憂,也不管你在金陵城裏如何風流快活。

    現在祖父辭官,家族需要有人站出來熬過這個難關,你這嫡長孫要肩負起謝氏門閥的重任,準備好出仕!

    過幾日,皇帝便會征你出仕為官。

    丹陽郡守最近病休,難以履職...你為丹陽代郡守如何?代任職一年,幹得好,一年後轉正為郡守。爭取五到十年內,位列九卿!”

    謝胡雍道。

    這是他用老丞相的最後情分,請皇帝征辟謝安然為丹陽代郡守。

    “代郡守”,這一出仕就遠比其他歲舉的官員,出身高太多,至少省了十多年時間在底層打拚。

    丹陽郡就在金陵帝都的邊上,離的也近。

    而且謝安然身為謝氏嫡長孫,又是駙馬爺,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項淩公主能幫他在皇帝麵前說話。

    這嫡長孫遠比嫡長子,更有機會晉升九卿。

    隻要十年內,謝安然能夠晉升九卿,那麽謝氏門閥的地位就能穩住。

    謝安然遲疑了一下,心中微歎,拱手道:“是!...孫兒盡力而為。”

    不管是祖父謝胡雍這位老丞相出麵,還是項淩公主出麵,都能讓皇帝直接征辟他出仕為官。

    身為門閥子弟,這由不得他來選擇。

    隻能出仕,維護謝氏門閥的穩固。

    “這第二件大事,便是老夫打算辦一份邸報。

    謝安然和小昏侯、太子、沈萬寶等人一起辦過《大楚邸報》,應該知道邸報之法。

    祖父歸隱,在家閑著也是閑著。

    手頭有些皇帝賞賜的餘財,便打算辦一份邸報,就叫《謝氏邸報》吧!

    祖父發揮一點餘熱,依然要堅守我們門閥勳貴的立場,為天下士子疾呼!專門刊登門閥和士子的消息。”

    謝胡雍沉聲正色道。

    小昏侯發明的邸報,的確是個好東西。哪怕他歸隱在野,依然能讓自己的聲音被眾所周知。

    至於花費,無需考慮。

    他此番辭官歸隱,皇帝賞賜金百斤,良田百頃,每年都是一筆豐厚的收入。

    無需動用謝氏門閥的公賬,光是這額外大筆的錢財,足夠他辦一份有影響力的邸報。

    “...”

    謝安然沉默了一下,“是!”

    辦一份邸報,並不容易,需要足夠的人手采集消息、紙和印刷術。

    他隻是在采集消息上擅長,其餘隻能靠沈萬寶和小昏侯。

    不過,祖父謝胡雍在門閥勳貴中的影響力巨大,振臂一呼,響應者眾,專門為士子辦一份邸報。

    關是在門閥勳貴內部的消息渠道上,便是一個巨大的優勢,這是《大楚邸報》做不到的。或許,這份謝氏邸報真有幾乎能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