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小昏侯,大楚科舉首任主考官!

字數:5012   加入書籤

A+A-




    楚天秀出了偏殿之後,便去找丞相孔寒友,和禦史大夫王肅,將他成功勸服了皇帝的消息,告知二人。

    孔寒友和王肅二位三公大臣,都是心頭波瀾,有些激動。

    大局已定,隻等在朝堂上,最後的確定了。

    皇帝項燕然和眾王侯朝臣們吃完晚膳,喝喝茶,歇了近一個時辰,養足了精神。

    再次上朝。

    已經是夜裏戌時,夜色頗深。

    金鑾殿的各個角落,點燃了燭台上的燈燭,準備通宵達旦,商討出一個選官的新製來。

    這是皇帝的庚子新政,大楚頭等大事,不能再拖下去。

    “眾位卿家,考慮的怎麽樣了?對新製,有什麽想法,說來聽聽?!”

    皇帝項燕然,俯瞰眾臣們,問道。

    殿內,眾臣們彼此相視一眼,沒有三公領頭表態,他們默不作聲。

    小昏侯和孔寒友、王肅,以及皇帝之間的密談,其實至今僅限於他們四五個人知道,並未被公開給眾臣們知道。

    他們幾人就是怕萬一有其他人激烈反對科舉製,鬧起來,大費周折,提前把這件事情給攪黃了。

    但是,盡管高度保密。

    眾王侯朝臣們還是親眼看到了,小昏侯在金鑾殿內和丞相孔寒友、禦史大夫王肅私下秘密商議,甚至還去偏殿找了皇上,在秘密商議著什麽大事。

    很大可能,小昏侯在從中撮合,讓儒派和門閥勳貴派彼此妥協,取得一個共識。

    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皇帝,以及儒派領袖孔寒友,以及門閥勳貴派領袖王肅,他們三個來拿定主意。

    皇帝和兩位大臣要是意見不一樣,眾臣們當然會爭吵,鬧得不可開交。

    但他們三個要是意見一致,那麽其餘大臣們頂多提提意見,哪怕爭吵,也不影響最終的決定。

    此時,卻見。

    楚天秀立刻雙手奉上,一個折子,高聲道:

    “皇上,臣有本上奏!”

    “臣這幾日苦思冥想,設計了一套科舉製。

    科舉製,允許天下才俊自薦參加朝廷考試,無需公卿大臣推薦,以公開公平的考試,決定名次,以名次決定否錄取為官吏。

    科舉製考試一共四輪,分別為縣試、郡試、國試和殿試。

    每一輪考試,遴選出其中最出色的一批,分別名為童生、秀才、舉人和進士。

    通過第三輪國試,方可為吏。

    皇上親自主持的殿試,所錄取的進士,方可授官。

    科舉製的詳情,盡在奏折內,請皇上過目。”

    除了早就知道情況的皇帝項燕然、丞相孔寒友,還有禦史大夫王肅幾人,麵色如常,毫無驚訝。

    其餘眾王侯、朝臣們一聽都大吃一驚,有些懵了。

    怎麽不是之前商討的中正製?

    而是小昏侯另外提出的科舉!

    科舉製?

    自舉?

    允許天下才能之輩,自薦參加四輪考試,成為官吏?

    這個變化也太大了吧!

    完全廢掉了王侯、公卿高官的舉薦之權,連中正官也不存在了,再也不受任何限製。

    小昏侯哪裏來的自信,眾臣會支持他?

    “臣,支持科舉製。”

    丞相孔寒友一步上前,代表儒派的利益,沉聲道。

    儒派官員們彼此相視,但是很快想通了其中的關鍵,頓時欣喜起來。

    孔大人支持,定然是極好的方案!

    自舉出仕嘛,天下儒生九成九以上,光是人數就占了絕對的優勢。這對全天下的儒生,是一個巨大的利好!

    再也不用翹首以盼,盼星星盼月亮,等著高官來舉薦自己了。

    所有人一起在考場上,公平較量。

    這對儒生們來說,是何等美妙的時代!

    “臣,讚同!”

    王肅正色道。

    門閥勳貴官員們聞言,卻是麵麵相覷,毫無喜色,充滿了疑惑和擔憂。

    儒派支持,那定然是對門閥不利。

    自舉?

    這...這樣好麽?

    門閥勳貴士子,完全沒有了舉薦出仕的特權!不得不和儒生們,一起參加考試。

    王肅當然也是充滿了無奈。

    可,皇帝鐵了心要推動新政,誰攔誰倒黴。

    連謝胡雍丞相都辭官了,他肯定擋不住啊。

    他又能怎麽樣?

    不能造反,那隻有接受改革啊!

    中正製度,要是被孔寒友給搶走了中正官,怕是殿試全都是儒生,那整個門閥勳貴士子們都要倒黴。

    相比之下,科舉製對門閥勳貴來說,也算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方案。

    最起碼,士子們都能參加。

    儒生人多又怎樣?

    門閥、勳貴,有足夠的錢財,新辦最好的私塾,聘請最好的先生,用上最好的教材,對每一個士子進行大筆的投入。

    精心培育的門閥士子,一個打你儒生幾十個。

    能走到最後一步殿試,隻有一百名進士,定然是門閥勳貴士子居多。

    如果能夠提前掌握了考試的大致內容,那就更是萬無一失了。

    小昏侯此人貪財,隻要給的好處多,定然能提前透露一些考試的大方向。

    門閥勳貴最不缺的,就是錢財。

    王肅微微冷笑,又道:“臣建議,既然是小昏侯提議的科舉製,那便由小昏侯為主考官,設計考試內容。”

    在考試上做文章,遠比阻止新製容易。

    “臣,讚同!”

    孔寒友也說道。

    這是他付給小昏侯的代價,自然要兌現。

    “臣等附議!”

    “臣支持!”

    這滿朝的王侯、公卿大臣們,看到孔寒友和王肅這兩位派係領袖,都一起支持科舉製。

    這定然是完成了派係妥協。

    他們終於認清了形勢,知道大勢已定,反對已經是不可能了,再也沒有任何質疑。

    “行,既然眾卿們都不反對,意見一致。

    科舉製方案,通過。

    朕準了!

    小昏侯為首任主考官,由丞相府和禦史台共同協助,準備第一屆的科舉考試的諸多事宜。

    考試的內容和主動的細節,由小昏侯來敲定,奏章報上來便可。

    退朝!”

    皇帝項燕然道。

    夜色下,眾王侯朝臣們匆匆離開皇宮,找地方商議科舉製,或是返回各自的府邸,告知本族士子,早做應對的準備。

    科舉新製實行之後,定然是一次巨大的大楚官場變革,要是不及時跟上形勢,很可能在科舉中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