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春闈,馬上要來了!

字數:5839   加入書籤

A+A-




    “...”

    楚天秀瞪大了眼睛,看著董賢良。

    董賢良此番親自登門,表麵上是為了負荊請罪而來。

    可是董賢良這慚愧,究竟是在慚愧《陰陽災異說》差點害了他小昏侯。

    還是慚愧這個《陰陽災異說》學說沒起到效果,沒能把他小昏侯給震懾住?

    董賢良多半是在懊悔後者。

    董賢良來平王府的真正目的,怕是想弄明白《陰陽災異說》錯在哪裏吧!

    楚天秀忽然醒悟過來,這董賢良是一個心學高手,完成沉浸在唯心主義的心學之中,無法自拔。

    心學高手,往往根本不在意外界的反應,他隻在意自己的心學。

    心學家,隻會為了心學不正確,而痛心疾首。

    這種人是極難被說服的,因為他自有一套獨特的理論,解釋這個世界。

    不過!

    對付這種人,楚天秀還是很有心得的。

    找一個理工科的牛角尖,讓董賢良去鑽就是了。讓他懷疑人生去,省的吃飽了飯沒事幹。

    “董老弟,你知道天為何下雨?”

    楚天秀忽然一副神秘道。

    “這是陰氣重!”

    董賢良自信的說道。

    他研究了陰陽十多年,已經非常相信這一點。

    “天為何晴?”

    “陽氣重。”

    “雷呢!”

    “雷,乃天地至陽之物!”

    “那,天為何下雨又打雷?雨,乃是陰氣。雷,是至陽。雨和雷,一陰一陽之物,本不該一起出現啊?!”

    楚天秀淡淡道。

    “這...”

    董賢良猶豫了一下,“大概,這天地間陰氣太重,所以天雷降落下來消弭一部分陰氣吧。”

    可這又繞回到了《陰陽災異說》。

    這套理論,已經明顯是錯誤的....至少,也是有巨大的漏洞。

    “那麽,你知道火藥是什麽?

    它既非陰也非陽,它是由木炭、硫磺、硝石等金木粉末混合一起。

    火藥為何能爆發出天雷一般的威力和恐怖的火焰,堪比天雷,成為天地至陽之物?

    你瞧瞧,李自然一個凡人道士,居然能掌握天雷的力量,這可是老天爺才擁有的力量。

    他甚至可以用大量的火藥,炸掉一座山,這豈不是仙人才有的移山倒海之力?!

    凡人不再受老天爺的約束了,這是多麽可怕的事情!

    比皇帝和王侯公卿,不受約束,可怕多了。

    你不覺得這很神奇嗎?”

    楚天秀又淡淡的問道。

    “呃...這個...!”

    董賢良被問住了,愣了神。

    他沒研究過火藥。

    也不知道,這火藥究竟為何這麽恐怖。

    楚天秀見終於把董賢良給繞進去了,不由循循善誘道:

    “那你為何不去研究一下呢?

    你去請教李自然,跟著他製作火藥,掌握天雷之力。

    指不定,你把火藥和天雷之間的秘密,研究出來了,弄明白其中的大道理。就把你心中的諸多疑惑給破解了!”

    李自然這個老神棍,披著一身方士道袍到處裝神弄鬼,其實心裏門清...啥都不信,就是一門心思,想搞錢而已。

    董賢良這個儒生,披著一身的儒袍,學了半輩子的儒學,卻一頭掉進了道家的陰陽學大坑裏,沉迷心學,爬不出來。

    “多謝小侯爺指教...董某這便去找李自然,去看看火藥之密,究竟有何天地大道玄機。”

    董賢良愣了許久,深深一躬,離了平王府,去玄武廟找李自然研究火藥。

    ...

    楚天秀總算把董賢良給打發走了,不由的鬆了一口氣。

    把一個精通道家陰陽學的儒生,往火藥這個深坑裏帶,一頭紮進去,估計董賢良會懵很久,爬不出來。

    但是,這大楚可不僅僅一個董賢良。

    全天下,還有眾多的讀書人,整天抱著書,念叨“之乎者也~”,他要把這些吃飽了飯沒事幹的儒生,統統帶進這個大坑裏去。

    讓他們腦子清醒一點。

    ...

    把《石頭記》給完本了,又打發掉了董賢良這個搞事的。

    楚天秀終於有心思,開始在書房裏揮筆疾速,設計“春闈”了。

    不錯!

    春闈。

    大楚皇朝,首屆科舉考試的第三輪“國試”,又名為“春闈”。就是春天,在房間裏考試的意思。

    “國試”,由他小昏侯為主考官,設計出整套製度。

    並由丞相府、禦史台一起協助執行,出錢出人出場地,負責監督,在金陵城舉行“國試”考試。

    而在“國試”之前。

    還要先進行第一輪“縣試”,每縣從眾多自舉的讀書人裏麵,選拔出前十名,為童生。

    然後讓這些童生們,前往郡府,參加第二輪“郡試”,選拔出前十名,為秀才。

    然後,這大楚百郡選拔出來的上千名秀才,前往國都金陵城,參加“國試”,成為舉人。

    大概隻能考中一二百名左右的舉人。

    最後,才是這些舉人,參加皇帝親自主持的第四輪殿試。進行最後的排名,授予官吏職位。

    “縣、郡、國”這三輪考卷的內容,當然也需要他小昏侯,親手設計。

    縣試、郡試的考卷如何密封,派軍隊運送往天下各縣郡,製定出嚴格的規矩,以防考題泄露。

    監考、批卷,這些都要有詳盡的規定。

    這是一套極為複雜,嚴密的選人製度。

    楚天秀要最短時間內,數日之內,按照後世的各個朝代、甚至現代考試的記憶,設計出整套的嚴密科舉方案來。

    然後開始在整個大楚範圍內,迅速推行這個製度,開始人才選拔。

    皇帝項燕然費了這麽大的力氣,不惜更換掉丞相府的主相,也要全力推動新政。

    而且,給了他小昏侯極大的授權,定然是想要盡快看到科舉考試的成果。

    看看,選拔出來的人才,是否優秀,能為皇帝所用。

    皇帝不會有太多的耐心,等待幾年之後才見到科舉效果。

    他當然不能磨磨蹭蹭。

    越早越越好!

    最好,一個月之內開始“縣試”。

    ...

    虞園,徹夜燈火通明。

    楚天秀獨自一人,在奮筆疾書,設計整套科舉製度,還有“縣、郡、國”三份考卷。

    其他人信不過,任何人不允許進入書房。

    隻有李虞,還有狄兒、祖兒,在書房裏幫忙打下手,幫他看是否有疏漏之處。

    “夫君,一場縣試才錄取童生十個名額?這會不會太少了?”

    李虞有些擔憂道。

    光是一個平王府,便少說有上百個私塾學子。

    “不少,一年十個,十年就上百個了。”

    楚天秀搖頭。

    在二千年前的古代,能看書識字的讀書人在總人口的比例其實是非常非常少,都是富戶、小地主、中大地主家的子弟,才能進私塾。

    就目前這條件,農家子弟根本讀不了書。

    能通過三輪選拔,考上舉人,那是鳳毛麟角的存在,幾乎能直接當縣令了。

    三十歲童生,五十歲老秀才,白發蒼蒼魏巍顫顫的舉人,那也是比比皆是,不足為奇。

    金陵城情況特殊。

    這帝都,聚集了天下門閥、王侯、遷徙過來富甲天下的豪門、官宦朝臣。

    這才顯得讀書人極多。

    但去到偏僻的縣裏,其實看不到多少讀書人的。

    十個童生的名額,基本上把一個縣城裏,最頂尖的一小撮讀書人,都給網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