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昨天今天明天

字數:5584   加入書籤

A+A-




    李泰心裏咯噔一聲,眉毛一挑亢聲道:“承乾本就是我大哥,他當然是我大哥!”

    “即便他險些要你的命,你也依舊願意拿他當大哥?”李世民抬頭看著房梁,李泰看不清他的眼神。

    這是個要命的問題,如果回答不好,李泰就會止步於秦王。

    這個問題的本質,便等同原本曆史李世民谘詢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太子被廢,誰可以繼為儲君。

    因為前身的拙劣演技,最後褚遂良一箭穿心,李世民同意了褚遂良的結論:若是李泰繼位,承乾和李治都不得活!

    唯有李治繼位,承乾和李泰才能雙雙活命,這是一個父親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

    他英明神武一輩子,可也有老馬失蹄的時候。

    李治這個看似人畜無害的小王八蛋,老爸死了不過三年,李泰卒,享年三十二歲!

    現在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都已經投靠李泰,就連山東集團也與李泰曖昧不清。

    所以老李將問題改頭換麵,親自出馬當麵詢問李泰。

    雖然危機暗伏,但如此要命的問題老李能夠親自問出,至少證明老李真心將自己列為繼承人,而非封他一個秦王逗他開心。

    李泰心跳險些漏了半拍,卻是毫不遲疑道:“正是因為大哥險些要我的命,我才能永遠認他這個大哥!”

    “哦!“

    李世民讓李泰的答案驚呆了,他豁然轉身死死盯著李泰的眼睛,一字一句道:“此話怎講?

    這不符人性,更不符合天家之情!”

    李泰眼神毫不閃躲,定定道:“昔日光武無過而廢太子劉疆!

    明帝繼承大統後,不以劉疆為異類仍視為兄長,待其親厚而保留其東海封國,其後更加封魯國為劉疆食邑。

    終漢一朝,一王得封兩國者,唯劉疆耳。

    直到劉疆去世,明帝親厚之意不曾稍減。

    劉疆無過而廢,明帝尚且一如既往以兄侍之,大哥險些害我性命,我自然可以待其親厚更勝劉疆。”

    這話說完李泰坦然看著老李,老李眸子裏劃過一抹亮色,良久後轉過頭去,渾身氣勢泄閥一般消散無跡,淡淡道:“說一說,你要怎麽做秦王!”

    李泰長出一口氣,背上已是冷汗涔涔。

    幸好早有準備,過關了!

    前身犯下最大的錯便是自作聰明糊弄老李,聲稱自己死後願意殺子傳弟,將皇位傳給李治。

    李泰深入地琢磨過這個問題,有朝一日如果老李問起類似問題,自己又該如何回答。

    既要讓李世民滿意,也不能在話語中出現任何漏洞。

    否則麵對老李的突然襲擊,但凡言辭閃爍或者稍有遲疑,難免前身的悲劇再度重演。

    他說劉疆的故事就是告訴老李,劉疆無過被廢,必定怨氣衝天。

    一個沒有過錯被廢除的前太子,無論朝野聲望還是對舊部的號召力,對新太子劉莊(漢明帝)的威脅,遠比弑殺嫡親胞弟喪盡人望的李承乾要大得多。

    漢明帝尚且能夠善待劉疆,那我李泰自然能夠愈加優待李承乾。

    因此老爹你就放心吧,承乾永遠是我的大哥,為了我的江山千秋萬代,我也隻能好好把吉祥物大哥供起來,大家一起上演一出兄友弟恭給後世子孫看。

    這就是皇家的邏輯,這就是權力的遊戲。

    反人性,無親情,進入這場遊戲的人,隻能毫無保留地接受規則!

    李泰的答案堪稱完美,在老李亂劈柴給出的啞謎中,成功去除老李的心病。

    操他大爺的,李泰再度感慨政治不是人玩的。

    老李緊接著拋出了第二個問題,這個問題李泰沒有腹稿。

    他沉吟一會後,斷然道:“兒臣以為,做秦王首重軍功!

    兒臣願意攻滅高句麗,以謝父皇之厚愛!”

    李世民濃眉一挑,而後笑道:“有誌氣!

    不過高句麗不是那麽容易攻取,即便朕親自出馬,也不敢妄稱能夠一鼓作氣蕩平高句麗。

    高句麗素有野心,城池高深兵精糧足,民風彪悍全民皆兵。

    若非如此,前隋也不會在高句麗栽那麽大跟頭。”

    李泰點頭道:“父皇所言甚是,因此兒臣此前與父皇製定的計劃,並無一舉滅其國的打算。”

    “現在因為要證明給我看,所以你就決定冒進?

    兵者國之大事,損兵折將事小,損我大唐天威事大!”李世民不以為然。

    “兒臣並非妄言,時移勢易,隻要從現在開始著手調整計劃,給我三年時間,兒臣必定平滅高句麗!”

    李泰想了想,原本的曆史上兩年後李世民出兵高句麗,因為準備不足和過於求穩,在安市城下功虧一簣铩羽而歸。

    如果充分吸取前世的經驗教訓,提前全力布局,三年時間足夠攻滅高句麗。

    他請求了三年的時間,李世民依舊認為並不具備可操作性。

    “君前奏對無戲言,朕現在以君王的身份再次問你,你可願立下軍令狀,保證三年之後攻滅高句麗?

    你若要堅持,若事成,朕定當告祭太廟甚至封禪台山。

    若事敗,秦王你也就不用做了,揚州富貴,你自可幽然一世。”

    李泰咬牙道:“兒臣願立軍令狀!”

    李世民閉上了眼,這一刻,這位無敵皇者似乎蒼老了歲月。

    他點頭道:“路是你選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你說三年,朕便給你三年時間,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

    朕……不願失望!”

    李泰隻想問老李,我有一句mmp當講不當講。

    你個老坑貨步步相逼,明裏挖坑暗裏下套,就是為了趕鴨子上架,讓我做出讓你心安理得的成果。

    現在你輕飄飄一句我不願意看見你失敗,不想看見我失敗沒問題,可你敢不敢不要逼這麽狠!

    “青雀兒,不要怪為父心狠,朕對你和雉奴還有承乾……真的狠不下心來。

    如果朕能夠拿出處理國事一個指頭的決斷,咱們父子四人,哦不,咱們三人也不會走到今天。”

    合著李治已經打發玩兒泥巴了。

    撫摸著李泰狗頭,李世民唏噓不已,十六年前先皇怒罵自己的場景,四千多個日夜過去了,他至今不時會在噩夢中驚醒。

    “逆子!

    今日骨肉相殘血濺禁中,你開的好頭啊!

    這就是朕的好兒子,這就是朕含在口裏捧在手裏的好兒子!

    朕給了你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恩寵,給了你天策上將府,權勢甚至超過太子東宮。

    可你還是不滿足,依然血洗東宮和齊王府。

    畜生!

    你今天這麽幹,他日你的兒子們定然有樣學樣,我大唐從此將會上演無數個玄武門!

    今天你殺我的兒子,來日你的兒子們也不要想著能得善終!”

    ……

    父皇的詛咒在無數個午夜夢回中,總會如幽靈一般回蕩在甘露殿,成為了一代大帝最深的刺和最長久的痛。

    未免父皇詛咒成真,他對三個嫡子便賦予了無限的溺愛,為的便是一旦皇室有不測之禍,兒子們能夠兵不血刃得解決任何問題。

    現在看來,他的家庭政策及其失敗。

    李泰理解老李的處境,平心而論,當年之事過錯並非全在李世民。

    他抓起李世民略感冰涼的手,堅定道:“爹啊,如何走到今天不重要。

    有些事我們不能決定如何開始,卻能選擇如何結束。

    您的功德蓋過了光武,兒臣沒道理會比劉莊做得差!”

    李世民紅了眼圈:“你的馬屁爹可不接,蓋過光武,爹不敢拍胸脯。

    如果三年之內你當真能滅了高句麗,我就有十足底氣大聲地說,朕之文成武德超光武多矣。

    所以啊,為了你我父子,為了雉奴,為了……承乾,你就好好放開手腳幹吧。

    爹還是那句話,我隻要結果不要過程,隻要你能攻滅高句麗,爹就是再給你一座天策府又有何妨!”

    ps:感情戲不好寫,權力的遊戲也不好寫,權力的遊戲中男人間的感情戲不是人寫的。

    千山發量已經肉眼可見地減少,大家還不收藏、投推薦票、發評論,千山就要無發無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