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王司徒的沉思

字數:7760   加入書籤

A+A-


    聖駕入城。

    此刻城外幾十萬百姓依舊沸騰,人們紛紛熱議今天的所見。

    由於長途跋涉鞍馬勞頓,加上還要安置皇帝百官的住處。

    所以這一天不會再有什麽重大的儀式,反而雜事多如牛毛。

    袁紹也是身體疲憊不堪,但依舊召集了部眾議事。

    袁熙府邸。

    袁紹的府邸已經讓出去給皇帝當行宮了。

    袁紹沒有選擇袁譚的神策府,也沒有選擇袁尚的府邸,而是來到了‘不務正業’的二公子袁熙家裏。

    “陳琳,你馬上寫檄文,昭告天下遷都之事。”

    “喏!”陳琳走出來接令,作為一個純文人,他在這裏主要工作相當於翰林院的,就是撰寫檄文什麽的。

    “郭圖,你負責朝廷和百官的安置工作。”

    “喏!”

    “審配逢紀,你二人負責起草如何敕封各路諸侯。我要看看,誰接受,誰不接受。”

    “喏!”

    “顏良,你帶領三千兵馬,暫時為禁衛軍,保護陛下的安全。”

    “喏!”

    “高覽,你帶領二千兵馬,封鎖行宮、百官的居住區域,閑雜人等禁止出入,以免發生意外。”

    鄴城將會成為國都,核心區域的管製要慢慢建立,需要一個過渡期。

    袁紹布置完工作,精神也幾乎耗盡了。

    他不準備今天再見駕了,已經夠累的了。

    並且,過了今天,明天就是遷都後的第一次朝會。

    十分重要。

    他要為此做準備。

    “爾等還有何話說?”袁紹拿起茶盞喝了一口,疲憊道。

    眾人明顯發現,袁紹此刻的神情不暢。

    回想起皇帝在城頭接受百姓歡呼的情景。

    自然也就知道袁紹為何神情不暢。

    審配道“漢室曆時四百餘年……。然主公統領朝綱後,體恤百姓,民心會漸漸到達主公這邊。”

    逢紀道“有了皇帝,但凡主公大軍所到之處,會得到百姓的擁護,不會出現秦伐六國時候的那種艱難。同時,也不會出現秦統一六國後,各地六國百姓紛紛造反的情況。”

    袁紹自然是因為漢室的民心而擔憂。

    人心是很微妙的東西。也許微微跳動一下,一個諸侯就沒了。

    但是,有了皇帝就有了正統,百姓的名義,就在手中。

    這是沒有皇帝諸侯,根本不可能擁有的。

    袁譚對此表示讚同,漢室是極具威信的。

    若劉備不是漢室宗親。他不可能那麽輕鬆占據劉表的荊州,也不可能背叛劉璋後,蜀中的那些人還能服他。

    便是最開始,關羽張飛也不會那樣跟著一個賣草鞋的。

    四百年積累的民心非同小可。

    什麽反清複明。

    什麽扶清滅洋。

    田豐此刻站了起來,他不屬於政略大員,主要為袁家謀劃軍略。

    所以此刻想到的是另一個方麵,道“幽州牧劉虞,是當今皇叔,其不是一個強勢的人。隻要發出詔令,幽州西部唾手可得。”

    當初袁紹擊敗公孫瓚,得到的是幽州東部地區。

    劉虞是在西部地區,其威望極高,便是袁家,若沒有好的理由,也不敢輕易出兵侵略。

    但有了皇帝,就不同了。

    袁紹這才高興起來,百姓心存漢室,但隻要控製住漢室,這民心同樣也是他的民心。

    道“劉虞不足為懼,不著急。還是先讓朝廷走上正軌,這樣的話,才好去勸服劉虞。”

    眾人認為袁紹考慮的十分有道理。

    田豐也不在多說,他的那番話,也有開導袁紹的意圖。

    袁譚則是又想了另一層,如今諸侯割據,但袁家的地方也不小了,完全可以架構起來朝廷。

    朝廷架構起來後,會在其他諸侯的地方,形成一種民望。

    這民望是很重要的。

    會讓割據的諸侯損失很多根基。

    一個沒有百姓全力支持的人,是很艱難的。

    這些都是得到皇帝帶來的好處。

    ……

    時夜。

    內城區。

    西門裏街。

    這裏,是內城區最普通的地方。

    現在卻成了百官居住的街區。

    內城是一座城池的核心,居住著官員、顯貴。

    帝都更加不例外。

    皇宮就在內城,百官衙署,大都建造在內城。

    官員的住宅則分布在內城的居民區內。

    或早或晚,上朝、覲見,來去方便,還不打擾百姓。

    隻不過鄴都剛剛擔當起帝國都城的重擔,還沒有太多匹配的基礎設施。

    這一天的夜晚,西門裏街亂糟糟的。

    百官,以及數千家眷,都在搬入指定的住處。

    一座四合院裏。

    堂屋裏擠滿了人。

    這座前後兩進的四合院是王允的住宅。

    王司徒很聰明,知道朝廷和皇帝剛剛到鄴城,不能集會,招惹到袁紹的反感。

    但也因為聰明,趁著今天的安置混亂,他果斷的召集百官到來。

    來得百官有三分之二。

    剩下的三分之一是袁家的門生故吏,如今袁家已經是權臣,這部分人不值得信任了。

    屋子裏的氣氛很壓抑,很凝重。

    由於空間狹窄,根本不是透氣的大廳,氣味也很不好聞。

    此前已經交流了很長時間。

    王司徒鼓舞著眾人,在董卓,李傕郭汜後,繼續和袁家鬥爭。

    已經很久沒人說話了。

    這時候國舅董承說話了,他失去了朝廷兵馬大權,被打回了原形。

    現在就是個散騎都尉,一聽就很散,六百石的空位。

    “當時遷都長安,便是董卓那種殘暴的國賊,也征集了民間的豪華府邸,按照百官的地位高低,予以分配。”

    “便是基層的官員,也是給前後兩進的宅子。”

    “袁紹倒好,給的都是民宅。”

    董承說到這裏激動起來,也許是因為失去了往昔的權柄吧,“就比如王司徒,才給了前後兩進的宅子,這可是當朝三公啊。”

    “大部分官員,都是臨街的一處房子,連個院子都沒有。”

    董承本人就住的這種宅子,類似於武大郎那種臨街房子。洗完臉,打開門就可以潑街那種。

    “丟人否?”他拍了案幾。

    一時間,百官怨聲載道,罵人的都有。

    王允示意不要說了,道“袁司空不是說了嗎,現在百廢待興,他也不能如董卓那樣去搶鄴城豪右的府邸吧?”

    “更何況,鄴城豪右咱們大多都很熟悉,也不好意思去住啊。”

    “王司徒,您真是好心態,還能為袁司空著想。”董承豎起大拇指,放下後不吭聲了。

    王允就當沒聽到,“諸位,明日過後,袁司空就要執掌朝綱了。”

    這句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百官豈能不知袁紹肯定是要大權獨攬的。

    而袁家的名聲,可就不是董卓李傕等人相提並論的。

    是可以順理成章執掌朝綱。

    他們不能說袁紹是國賊,便是天下諸侯也不能如同說董卓一樣說袁家是國賊。

    尤其是各路諸侯,怎麽解釋本身割據的事情?自己先站不住腳,

    權利的遊戲是有潛規則的。

    除非袁紹篡位,或者像董卓那樣殘暴不仁。

    但袁家百年寬厚,到了袁紹這裏更是如此。

    百官壓抑,也很憤怒。

    馬日磾扶著拐棍,才能讓跪坐的腰杆挺拔一些,道“現在形勢變了,已經不能如對付董卓那樣對付袁紹了,隻能忍了。我老了,就靠你們了。”

    百官中許多人都是上了年紀的,看起來,是要交付給後輩了。

    心灰意冷。

    王允察言觀色,有些焦急了,“不能,還是要鬥爭的,我們是朝廷官員,世代顯耀的人,董卓那樣殘暴的人,尚且拿我們無可奈何,別說袁紹了。”

    “至於住處什麽的,以後慢慢都會有的。”

    “各家重建後,部眾合起來,依舊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我們在這核心裏時刻準備,隻要袁紹疏忽大意,我們就還有機會。”

    掌握了核心,形勢就可以從內而外的徹底翻轉。

    曆史上司馬懿就是蟄伏,最終這樣掌握了曹魏政權。

    顯然,有能力的野心家麵對同樣情況時,反應大同小異。

    王允又道“太傅,你以為袁紹老死了,影響力沒有了,就能水到渠成?你可別忘了,袁家還有一個更難纏的袁譚呢。”

    “我們這一代沒有了,袁譚也能再熬兩代人下去,那時候又是什麽形式?”

    “誰能保證後輩比咱們能力強,比咱們的決心堅定?”

    “所以,希望還是要寄托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

    馬日磾神情凝重了,心態又一次堅定起來,撐著拐棍起身道“王司徒所言甚是,拚了我這把老骨頭……。”

    眾人的神情也堅定起來。

    王允鬆了口氣。

    他鬥爭了董卓,鬥爭了李傕郭汜。

    最終的結局卻很難接受。

    的確不走運。

    他相信,人,總會有走運的時候。

    道“時間不早了,你們也該出現在各自家裏了,就按照我之前說的辦吧。凡事不能讓袁家輕輕鬆鬆的,這樣我們未來才有更多的機會。”

    隨著百官離去。

    貂蟬獨自一個人,進來收拾殘餘。

    王允除了家眷,女眷裏就隻帶著她一人。

    此刻的貂蟬很累很累,但她的心既喜悅又茫然。

    袁譚終於是贏了,她也因此來到了鄴城,距離很近很近……。

    王允看著貂蟬。

    誰也不知道,貂蟬是他一手養大的,是他的死士。

    現在,他手裏隻剩下這麽一個女死士。

    恐怕再也不可能培養出另外一個如貂蟬這般完美的。

    看著貂蟬的絕美,想起袁紹、袁譚、袁尚之間的矛盾,陷入到了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