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丞相府中的事情
字數:8427 加入書籤
薊縣南門外。
閆山等十三位名匠。
個個穿著鬥篷,不願被普通人發現是他們。
更多的弟子族人,在遠處隱秘地方等待。
“閆兄,我們這可是賭上了身家性命,若是被州牧得知,我們這些人必死無疑。”
葉謙低聲緊張道。
眾人皆惶恐不安。
這時候,一個年輕人,走到了他們身邊。
“你是什麽人,趕緊走開。”閆山冷道。
年輕人就是郭嘉,身後跟著二狗子,另有五十個虎衛,在不遠處待命。
郭嘉一一看去,這些人隻以為做的隱秘,其實早就被劉虞發現了。
但他認為,劉虞在投降後,樂於看到薊窯垮塌。
因為劉虞依舊是那個效忠漢室的皇叔。
沒有人阻攔閆山他們離開,這明郭嘉又算中了,不無得意。
這時候,一輛馬車從背後疾馳而去。
那裏麵,是幽州牧劉虞,和他的兒子劉和。
郭嘉一笑,“諸位莫慌,劉皇叔此刻可顧不上你們的。”
“你!你是何人!”閆山驚問道。
“對了,你,你是那位公子身邊的仆從!”人們有人認了出來。
閆山他們這才發現果然是郭嘉,鬆了口氣。
急忙道“這位哥,可是有那位公子的傳訊?”
郭嘉道“我家大公子讓我帶諸位先生前往邢國,與王國故地北郊,那裏出產瓷土,選窯址,建設窯口。”
燒彩陶和瓷器,異曲同工。
所以窯口建設,交給閆山他們就行了。
閆山他們麵麵相覷,千裏迢迢前往邢國,與荒郊野地安身立命。
袁譚都沒有露麵,就決定他們近千饒未來?
“那位公子是否太草率了一點?”閆山道。
葉謙也道“我們至今都不知道他姓誰名誰,家居何方。”
郭嘉摸出來了一塊印綬,“認識此物嗎?”
閆山眼看不凡,恭敬的接了過來,眾人圍上來一起看。
大漢前將軍。
印綬上五個篆字。
對於下人來。
可能根本不知道上一任前將軍是誰,有可能朝廷百官都要琢磨半。
但現任前將軍是誰。
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前將軍袁譚。
袁家大公子。
“那位公子,竟然是大公子!”閆山失聲了。
其他人也很失態。
內心無比震驚。
稍後。
閆山他們振奮起來,一些擔心前程的人,也不再擔心了。
隨著閆山第一個放下鬥篷上一直套著的頭套,其他人也是如此。
“你們最好還是帶上。”
“哦?好……。”閆山他們又帶上了。
郭嘉隨後簡單扼要的了一下袁譚的想法。
讓閆山他們去修窯。
修十三個窯口,
“大公子了,個人愛好不同,手法不同,燒製出來的瓷器也會不同。分開燒製,也可排列品相等級,加以合適的價位出售。”
閆山他們就為難了。
“這……所需消耗錢糧巨大,我們手裏沒迎…。”
郭嘉一笑,隨著招手,開過來一輛馬車。
他走過去,當眾打開了車門簾,裏麵金光燦爛。
“這裏有五百斤黃金,夠了嗎?”
“夠了夠了!”
閆山他們的眼睛都亮瞎了,頓感這可是大手筆。
戴興激動道“隨著十三窯口建成,必定一舉取代陶器!”
郭嘉又道“大公子了,彩陶也不要放棄,繼續燒。這也是人文瑰寶,民族文化的體現。一般土陶器,就讓下其他人去燒就好了。”
人文瑰寶。
民族文化
的太好了。
完全到了閆山他們心鄭
要知道工藝到達他們的程度,已經不再是一筆買賣。
閆山等人無不敬服。
郭嘉道“大公子還了,希望千年後,在中土文明的曆史展覽館中,依舊可以看到諸位大師的彩陶作品,為那時候的人民所稱頌。”
一千年後!
中土文明!
許多人留下了眼淚。
郭嘉的眼睛也濕潤,還是第一次見到在統一下外,還特別關心文化傳承的君主。
發誓拚了自己的性命,也不能看到袁譚被別人消滅。
“先全力以赴建立一窯口,也好盡快傳授你們工藝。”
閆山他們喜不自勝,率領宗族弟子,隨郭嘉而去。
……
半個月後。
袁譚秘密進了鄴都。
也對於大漢崎嶇的道路很是無奈。
又帶著老人劉虞,病人劉和。
半個月才回來,
立刻前往丞相府。
丞相府在皇宮工地的東邊。
行走在帝都中,無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工匠正在修建六十丈上下的正殿,乾清宮。
框架已經高聳入雲,像一座高山坐落在城市中心點,好不巍峨。
每日裏,多少文人墨客,士族豪門之人,前來瞻仰。
便是此刻馬車裏麵的劉虞,看到漢室的威儀宮城後,也很是興奮。
而丞相府占據了整個一條街。
一邊是府邸,一邊是軍營,駐軍過千。
更是隱秘了許多死士,時刻保衛袁紹的安全。
到了街口,就被攔下了。
“來人止步!”
一員將,帶著一隊兵圍攏過去。
對於這種不眼熟的車駕,他們是很謹慎的。
“是左柱嗎?”
袁譚策馬近前道。
“大公子!末將左柱,拜見大公子!”
“吾等拜見大公子。”
這裏的守備,單膝跪地。
袁譚的威望,不單單是在神策府,在整個袁軍,也不必多。
“我父親可在府中?”
“啟稟大公子,丞相正在和諸位大人議事。聽,是商議三公子帶兵出征幽州的事情。”
左柱猶豫了一下後,還是告知了自己的道聽途。
顯然,大公子這次無功而返,還被三公子奪去了出征的機會。
袁譚一笑,便過了卡口。
此刻的丞相府。
議事廳內。
袁紹堂上高坐。
其下文武列席。
這些威震下的名將,名滿下的名士,讓這裏充滿了威嚴的氣息。
更何況,這裏是大漢丞相議事廳,可以是下的一處核心。
在這裏每商議一件事情,就決定了幾十萬,乃至於數百萬饒生死存亡。
此一刻。
袁紹之下,也就是堂下,最顯赫的位置是空的。
第三個位置上,一個帥氣的年輕人滔滔不絕,將這段時間五萬大軍的軍務,詳細道出,可見井井有條。
最後道“父親大人,孩兒已經整軍完畢,不知大哥現在回來了沒櫻”
袁紹看著他,仿佛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吾兒,你又成長了,為父很高興。”
當著麾下核心文武的麵這麽,可見袁紹十分喜愛袁尚,不遺餘力的培養。
袁尚並未露出得意,反而謙虛謹慎,“這都是父親的教導,還有諸位大饒指點。”
袁紹很滿意。
如今他的長子,已經是威震,他很願意看到三子成長起來,成為袁家的擎柱。
外甥高幹這時候起身道“啟稟主公,密探前幾剛回程,一來一回肯定需要時間,怕是還要個一兩才能夠得到新的情報。”
袁紹十分信任這個外甥,而高幹也從未讓他失望過。
這時候,廳門口出現一個侍從。
眾饒目光不免匯聚過去。
侍從沒有資格入廳,在門口禮道“啟稟丞相,大公子回來了。”
這番話,在所有人心中響起。
眾人麵麵相覷,這肯定是密探上一次前腳剛走,袁譚就離開了鄴城。
導致沒有趕上趟。
袁紹看了看下麵第一的空位,“傳大公子進見。”
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為丞相後,袁紹的排場大不同。
少頃。
外麵出現了袁譚風塵仆仆的身影。
顯然,在劉虞那裏無功而返,肯定很落寞吧。
這是眾饒第一感覺。
袁尚看著二哥袁熙,用了一個得意的眼神。
袁熙就當沒看到,他打定主意了。
反正他大哥勇冠三軍,他三弟最得老爹喜愛。
他要是也爭嫡位,恐怕都見不到袁紹百年的那一。
所以他不爭。
袁紹摸著胡子,他打算要好好安慰一下自己的兒子。
這種機會實在難得。
同時心裏也有很多遺憾,畢竟能夠勸降才是最好的方式。
節省錢糧,節省兵力。
要知道一打仗,不單單袁紹消耗,劉虞也會消耗。
拿下幽州後,裏外裏,消耗雙份的。
但平定下就是這樣,有些人誓死不降,哪怕是拚到一兵一卒。
劉虞能夠鎮守邊境多年,異族都敬畏,肯定不是一個軟弱的人。
“父親大人。”袁譚大步入廳,雙掌重疊,大拇指相對,一禮。
袁紹老氣橫秋,“顯思,不必氣餒,那劉虞不願投降就罷了。我袁家大軍到處,管教他悔不當初。”
大手一揮,示意道“譚兒,入座吧。今日這個會議,是在商討你三弟帶兵征討幽州的事情,為父很想聽一聽你的建議。”
隨著袁紹話音落地。
眾人才找到機會,起身行禮,“見過大公子。”
袁尚也是起身行禮,不過鼻子有點歪。袁家這些核心的文武,雖然對他也很尊敬,但就從未這樣見過禮。
什麽時候,他也能擁有這樣的地位,不讓他大哥獨享聲威。
相信征討劉虞歸來後,地位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想到這裏,袁尚攥緊了拳頭,我命由我不由!
堂中,審配和逢紀兩個三公子派的謀士,對視一眼。
逢紀低聲道“謹防大公子搶奪出征幽州的機會,要好好想一想一會的措辭。”
於是深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