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裁撤神策軍
字數:4732 加入書籤
袁紹看著喜悅的百官,恨鐵不成鋼,一百萬兩你們就樂嗬成這樣。你們知不知道,一百萬兩,怕是也沒有朕大兒子的九牛一毛。
他不知道袁譚掙得多,開銷也大,現在還沒他有現金。
今天朝會有一項重要的事情宣布,就是三位皇子,現在也是王者了,不能總是在家裏閑著,要出來辦差。
當然要正式的任命一下。
於是袁紹口諭。
袁譚去管理司徒部。
袁熙去管理司空部。
袁尚去管理太尉部。
也就是說,袁譚主要管官員,袁熙主要管理民生,袁尚負責軍隊。
官員都是袁紹欽命的,從中就可以看出皇子間的深淺。
袁譚不動聲色。
百官們也知道任命大皇子就是走過場,畢竟大皇子都不出來辦差,弟弟們怎麽好意思出來。
完成了這項大事後,袁紹又鄭重道“諸位愛卿可有奏章?”
百官們對視一眼,他們都是昨天新任命的三公九卿各部官吏,今天的確沒什麽事情。
然而,司馬懿走了出來,“啟奏陛下,如今四海升平……。”
他提出要裁軍,把軍費用在民生上。
“這是好事情,有人反對嗎?”袁紹說話了。
百官們震驚了,陛下您都說好事情了,誰能反對?並且,天下一統了,諸侯死的死逃的逃,果然不必要維持近百萬的軍隊規模。裁軍後,軍費省出來太多,開源節流,真是美哉。這果然是見好事情。
袁紹繼續說道“司馬愛卿,你可有具體的建議嗎?”
司馬懿抱著朝板,無比鄭重,道“國家需要維持一定的軍隊規模,大唐的精銳部隊不能動。”
眾人聞言紛紛讚同,不禁刮目相看,明顯不是胡亂建議,而是深思熟慮。
司馬懿繼續說道“裁軍的話,主要是地方駐守部隊。要知道統一前,和諸侯的邊境漫長,地方部隊編製很龐大。尤其是雍涼、西川、荊州、江南的地方部隊,微臣建議,裁撤神策軍二十萬人,其餘駐守部隊十萬人。”
百官(⊙ o ⊙)啊!
袁譚正在想著從什麽地方搞錢,聞言〔⊙〔工〕⊙〕,駭然。
司馬懿又道“統一戰中,精銳部隊有許多損失,還需增加十萬人的編製。”
百官【⊙_⊙】
袁譚╭⊙o⊙╮
神策軍也屬於地方守備部隊,要裁撤二十萬。
而當時袁紹大敗,赤壁損失了那麽多人,所以袁軍反而要再次增加十萬人主力部隊的編製。
袁譚一聽,這什麽為了民生裁軍,這分明就是裁他。
臥槽這能幹?
……
袁譚正在想著去什麽地方搞一百萬兩黃金購買造船術的腦細胞輸入技術。
這邊他爹串通一氣,要裁他的神策軍。
“譚兒,你盡快拿一個裁軍的章程出來。”袁紹坐在三層樓那麽高的龍台上,俯視下去,淡淡道。
開國皇帝的他,越發得意。這才登基沒幾天,就把他大兒子壓製住了。隨著在位時間越來越長,他這個大兒子,絕對翻不出手掌心。
大殿上全是袁紹的人,此刻幸災樂禍看著這位大唐的大皇子。
袁譚自然也不是當初那個毛頭小子了,根本不以為意。
既然把他當成一顆老鼠屎,那就是要壞你們滿鍋湯。
想要裁撤老子的兵,別說沒門了,窗戶都沒有。
當然,這宮鬥,言辭要犀利,但不能罵罵咧咧,那樣隻會授人以柄,得不到任何好處。
琢磨了一下,走出來,舉起朝板,“父皇,要知道在國家的西部,有羌族,氐族等異族,還有曹操的西域國。在西川,有士徽割據交趾。江東雖然平定,然孫家不知所蹤,肯定卷土重來。”
“我神策軍鎮守邊疆,任重道遠。”
“曹操的西域國現在有二十萬大軍,各異族加起來,也有二十多萬大軍,這就是五十萬。”
說到這裏,袁譚看向司馬懿,淡淡道“若說增加編製的話,腹地京城已經有五十萬大軍了,再增加十萬人有什麽用?三十五萬神策軍的編製恐怕還不夠,應該再增加十五萬才對吧?”
百官聞言“……。”都說大皇子雄辯,嘴巴能把活人說死,死人說活,今天是見識到了。
按照道理來說,果然要增加也要增加邊防軍,去對抗四周勢力才對。
袁紹也考慮到了大兒子的難纏程度,於是又用眼色。
司馬懿走了出來,看了袁譚一眼,便低下了頭,道“大皇子所說是對的,但這開支太大了,現在終於平定了亂世,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為主,而不是窮兵默武。”
袁尚這時候不斷示意田豐。
田豐暗地裏歎了口氣,明擺著皇帝要算計長子,他必須要忠於皇帝,走了出來,道“司馬大人所言甚是,大皇子所言也不無道理。如果大皇子不同意裁軍的話,朝廷恐怕無力承擔神策軍的軍費。”
“是啊大哥。”袁尚這時候也走了出來,“大哥,要知道你那神策軍的軍費,是其他軍隊的三倍,全國兵馬頗有怨言啊。”
“是啊是啊。”
“怨言怨言……。”
百官們聞言也全部走了出來,個個聲稱神策軍的軍費太貴了。
袁譚嗤之以鼻,神策軍是一支戰無不勝的雄師,自然也比那些窩囊廢的軍隊待遇要高。
此刻朝廷上下全部針對他一人,千夫所指,壓力倍增。
好在袁譚一路統一天下,早已經千錘百煉,很抗壓。
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朝廷已經作出了決定了。
若想要推翻。
袁譚這時候說話了,“神策軍多出來的軍費,可以自給自足。”
百官停止了指責,看向龍台上的袁紹。
袁紹也知道很難一棍子打死他大兒子,不過現在掌握了主動,慢慢一刀一刀來,“那好吧,以後神策軍的軍費自理。”
“非也,父皇您聽錯了,兒臣是說,不是要裁軍十萬嗎,這十萬人的軍費,自給自足。其餘的軍費,還需朝廷來出。”
袁譚平靜道。
袁紹“……。”
作為皇帝不能不講理,“也罷,馬上傳旨,就按照大皇子所說的來辦。”
袁紹深知想要裁軍神策很困難,隻要不出軍費就行。節省出十萬大軍的軍費,把這些錢用在加強自己軍隊身上,豈不美哉?
其實他和司馬懿等人設計這一環,就是為了不出這軍費,現在也算是達到了一定的目的,小贏一局。
袁譚見到這麽爽快,也領悟了。他的收入比朝廷的還多,養得起,避免了被裁軍,但怎麽說也是小虧了這一局。
本來黃金就攢不夠,現在更加積累不起來了。
這去那裏找一百萬黃金的腦細胞輸入缺口。
真是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