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能對不起方便麵
字數:6952 加入書籤
這一天清晨。
青州南部山區外,袁軍大本營。
中軍大帳外的角落裏麵,一群神策軍親衛圍著一個垃圾桶。
二狗子他們正在翻找袁譚扔的垃圾。
比拾荒的大爺大媽還仔細。
但隨著什麽也沒翻到,眾人頓感失望的神情。
“嗯哼!”
忽然傳來特異的咳嗽聲。
誰裝呢?
二狗子他們可是‘禦前帶刀’,營中橫著走,回頭怒目看去。
臥槽。
立刻眼睛乖巧起來。
原來是典韋。
他路過這裏,看到這個情況,頓時四十五度向上看去,“你說你們這些家夥,整天翻垃圾。要是把這個精氣神用在訓練上,早就放出去當部將了,最起碼也是個隊率吧?”
二狗子他們立刻大怒,對於他們來說,給個隊率,也不願意離開‘禦前帶刀’的崗位。
那能一樣嗎?
絕對不一樣的。
至於翻垃圾……。
怎麽就被典韋遇到了。
真是臉上火辣辣的。
趙大牛委屈道“將軍,你還別嫌棄,你這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
二狗子更加是直接,翻白眼道“就跟將軍你沒翻過一樣,當初可是你帶的頭。現在您名震天下了,用不著翻了,怎麽滴,還開始嫌棄了?”
“對啊!”趙大牛瞪大了眼睛,不委屈了,“你還翻過哩。你要是高大上,那些賞賜給兄弟們分一些唄。香皂來一塊也行啊。”
“……。”典韋,尷尬的笑了笑,“早用完啦,早用完啦!”
忽然一陣味道傳來。
典韋聞了聞,“真香,這比北海燴麵還好吃。”
一方麵是轉移話題,一方麵是真的很香。
二狗子道“拉倒吧,什麽北海燴麵,那巨家燴麵,是從洛陽傳過來的。”
是河的南邊的燴麵。
提起河的南邊,那真是中原文化的發源地,飲食文化也在其中璀璨。
河的南邊的人好吃麵食。
眾人立刻議論起來。
“那巨家廚子的洛陽燴麵,真是沒的說。”
“不過,比咱大公子這麵差遠了。”
他們說的洛陽燴麵,其實就是河南燴麵。
中土十大麵條之一。
是一種葷、素、湯、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
以優質高筋麵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一種類似寬麵條的麵食。
湯好、麵筋道、營養高,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遍及全國。
當然以上說的是現代。
這巨家燴麵袁譚也吃過一次,隻不過,這個時代還沒有那麽多調料,也沒有高筋麵粉,也沒有多少配菜。
因此隻是初級的燴麵形態,以目前的形態,還是無法和現代方便麵相提並論的。
在這個古老的時代,方便麵這種速食品,無論是色香味還是麵條本身,反倒是天下第一的麵條。
大帳中。
袁譚絲毫不知道外麵的兵將已經為他的垃圾打的翻天,他正在吃方便麵。
康師傅香辣牛肉方便麵,來一桶那種,畢竟他喜歡泡著吃。
最後喝湯的時候。
郭嘉來了。
“!!!”這位鬼才大軍師的眼神變了。
被香味吸引了。
止不住的製造口水。
怪不得請大公子去吃巨家燴麵的時候,大公子說現在的燴麵技術,根本無法體現精髓,不太可口。
當時還認為是大公子不願意吃燴麵,現在看到,大公子是願意吃的,隻可惜那巨溪的技術不行,無法到達大公子的要求。
不過聽說那巨溪是燴麵發明者太叔覺最得意的弟子,看起來,太叔覺並沒有把壓箱底的技術傳出去吧。
其實太叔覺並沒有對這個傳承人有所保留,一是因為巨溪手藝比師父肯定差一些,二是受製於時代科技。
郭嘉忽然一愣,感到自己是來匯報工作的,怎麽不務正業了。
也是被這個香味給勾的。
袁譚拿出來了一盤一袋半方便麵,在郭嘉震驚的目光注視下,放在大海碗裏麵。
“這盤是給你的,還不去燒開水!”
郭嘉頓時以極快的速度消失了。
少頃。
吸溜吸溜~吸溜吸溜~。
郭嘉吃的好險沒有把自己的舌頭一並嚼碎吞下去。
我的那個老天爺啊,這這……真是太好吃了。
天下竟然還有這等美味!
他發現自己的這麵,比袁譚吃的多一半,內心深處立刻湧現出為袁譚擋刀去死的感恩之情。
袁譚也就是喝了幾口湯的功夫,郭嘉已經把麵和湯都幹完了,燙的直吐舌頭。
“斯文,斯文一點。吃這個要體麵,要有器宇知道嗎?”
袁譚不滿道。
他竟然把吃快餐食品方便麵提升到了器宇的高度,好像是坐在頂級的酒店吃的是奧爾良牛排、滿漢全席一樣,虧他敢在古人麵前吹這麽大的牛批。
“是是……。”郭嘉臉上火辣辣的。
其實他何嚐不想斯文一點,但心理他不允許啊。
感到自己剛才的吃相,真是配不上這碗麵,侮辱了這碗麵。
後世宅男們要是知道三國鬼才竟然有這種想法,估摸著要上吊。
袁譚淡定的揮了揮手。
郭嘉急忙鞠躬一禮,也知道吃也吃了,喝也喝了,就要努力工作。
於是,拿出手帕紳士的擦了擦嘴,開始匯報工作。
說起來,這一段時間是袁譚出道以來軍務最忙的,五萬袁軍進山幫助黃巾人搬家。
不過這也成就了袁軍愛民的美名。
其中神策軍的事務更加繁忙。
由於管亥的投降,袁譚直接收編了狂戰士營。
又從這些降兵裏麵選出了二千最精銳的士兵,都是青州黃巾軍裏麵兵王的存在。
這些士兵其實就是三國時代著名的步兵軍團青州軍的前身。
曆史上原本應該是曹操的隊伍。
孟德,真是對不起你,搶了你的最強步兵兵種。
神策軍也因此增加了青州兵的編製,稱呼為青巾軍。
袁譚賜名青巾軍是有內涵的,這體現了他不在乎黃巾軍的稱呼,也向天下彰顯了他的器宇。
神策軍的規模也因此達到了一萬人。
其中,有陷陣營,白馬義從騎兵營,各一千人,青巾軍三千人,其他是神策常規營。
張遼是大統領,趙雲是副大統領、典韋、太史慈、高順、田豫、管亥為統領。
至於汪昭、岑璧、彭安他們,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個人武力,無法勝任統領的重任。
不過他們追隨袁譚最早,雖然能力有限,袁譚也沒有薄涼他們。交付後勤、軍需這些重要的內務工作。
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滿足度很高。
這也體現了袁譚並非薄情寡義之人。
半個時辰後。
袁譚來到一處高坡上,看著下麵黃巾人出山。
幾十萬的黃巾百姓,陸續開始下山,返回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
“兒啊,我本以為,這輩子都無法歸鄉,死後也無法埋入祖墳。這都是大公子的恩德,你一定要記住,並也告訴你的後人。”
黃巾百姓充滿了喜悅,雖然在這大山十幾年,但這是他們苦難的地方,而祖先的故土才是生之所向。
青州黃巾人世世代代視袁譚為恩人。
從此以後,青州黃巾人的後代,成為了神策府青巾軍的主要兵源。
袁譚並沒有反對這種定向的募兵,反而很鼓勵。這樣能夠凝聚青巾軍的戰鬥力,並為他所用。
與此同時,在青州北海郡城。
神策府的實力,在收服青州黃巾軍後,得到了極大的飆升。
這個情況,引起了袁家三公子袁尚的不滿。
這一天,他跑到了袁熙這裏。
一進門,直接坐下來發牢騷。
“二哥,你看看大哥,他的部眾已經一萬人了,比咱們加起來還多。他還專門挑選青州軍中最有能力的士兵補充編製,留給父親和我們的都是老弱病殘,這就是中飽私囊啊。”
“這……也的確不太對哈。”袁熙此刻的心思已經變了。
他深知自己不可能繼承家業的心思沒變。
也知道爭不過得寵的老三,也爭不過強勢的太過分的大哥。
但以並非全力支持袁尚了。
反而感到應該保持中立,反正誰來找他,他都很近乎。
“那麽,二哥,我們一起去找父親說說這事情吧。”
袁熙沒吭聲,這是要給大哥下藥,這事情他以前幹,現在不想幹了。
“哎呦,三弟,不瞞你說,我昨天吃壞肚子了,早起起來就跑肚拉稀的。不好,又來感覺了……。”說完二話不說就去了後室、
“……。”袁尚。
隨著後室傳來奇怪的聲音,袁尚眉頭一皺,真拉稀了,可真是時候,一甩袖子自己去了。
後室裏,袁熙把嘴裏的水全吐出去,鬆了口氣。
夾在兩個人之間的日子,顯然不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