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開科

字數:3657   加入書籤

A+A-




    他今日與郭嘉說這些,其實是他心中所藏所想實在太累,想找一個人傾訴,就算他心如石,但是看著天下大勢一步一步向著他所想的大局中進行時,卻又免不了幾分隱憂,畢竟他想要做的事情在這個時代委實難以讓那些固有的精英階層所接受。

    他隻有毀掉他們,破而後立,但是將數百年沿襲下來的思想毀去代之以一種全新的思想學說,對他一個僅是比常人多知曉一些見識的人來說,實在是難如登天,更何況此時儒家獨大,他就算想借力打力也是辦不到,惟有以最激烈的手段徹底摧毀儒家勢力,而且他曲高和寡,能了解他的恐怕也隻有郭嘉等寥寥幾人罷了。

    這些事情他隻能慢慢地暗中思慮周全,以一種旁人看不出的掩飾來進行。

    儒家勢力在強,也需要民眾去相信信奉才能為之強,如今他就是要毀去那種根基,毀去儒家已有的影響,但其實這是一種很危險的做法,因為他不能出錯,一旦出錯,就是滿盤皆輸……

    …………

    神州大地,孕育這血與淚的陰謀。而這次,是更讓洛陽與長安民眾歡喜的是,曹耀免除了他們三年的糧賦,更將先前分給他們耕種的土地,以明文契約的方式完全賜予了他們!

    “主公,將那些土地分給那些百姓,固然是好,可是沒有朝廷的命令,這樣一來,主公的叛逆之名隻會越加為人所詬病啊!”

    雖然認為曹耀的命令是最大限度的為百姓生計著想,但是出於臣屬的職責,荀或還是表示了自己的擔憂。

    “你說的是哪個朝廷,是曹操供奉的那個朝廷嗎?”

    曹耀輕笑了起來,對他說道。

    “主公,中原文士鼎盛,若是不能得到他們的支持,以北庭所訓練的文士隻是勉強夠這一地使用,那日後主公如何兼顧天下!”

    荀或說道。

    “文若,你說得的確有道理,不過我說出的話豈能再收回!”

    曹操又道。

    “主公,分給百姓田產一事,已是定局,或也不便多說,隻是這官吏人選,主公必得早有定見,洛陽與長安如今除了少數我北庭的文士之外,大多都是些土豪在打理,現在他們震懾於主公的軍威而不敢輕動,但是日後其他勢力與我們起幹戈時,難保他們不會做反!”

    對於目前讓土豪暫掌地方大權,荀或始終有著顧慮。

    “文若原來擔心的是這個啊!”

    曹耀笑了起來,然後看向了荀攸道:

    “公達,你還沒與文若說嗎?”

    “主公,這幾日為著那分田之事,攸沒有與文若講起,是攸疏忽了。”

    荀攸欠身道。

    “這不怪你,現在你與文若說下吧。”

    “是,主公!”

    荀攸看向了一臉狐疑的荀或說了起來:

    “文若,其實主公前些日子早就與我談過這件事了,我和主公對於目前官吏空缺的看法是:開科取士。”

    “開科取士?”

    荀或的眼中滿疑惑。

    “是的,孝廉製的弊端,文若你也應該清楚,那些地方豪族,名門之後,想要弄一個孝廉之名實在太簡單了,這其中難免不學無術之輩甚多,於國於民都不是件好事。倒不如我們開出考卷,讓那些士子來公平競爭,唯才是舉!”

    荀攸解說道,他雖也是荀家之人,不過出身旁係的他很明白那些寒門士子的處境。

    “開科取士,那若是有居心叵測的小人,也用嗎?”

    荀或雖然覺得這開科取士很不錯,不過這德行方麵,考卻是考不出來的。

    “文若多慮了,在地方為官,要的是他有安民濟世的才學,至於德行,若是他為官不仁,自有律法在那,咱們按法而行便是。”

    郭嘉插話道。

    這下,荀或再無意見,也是點頭同意這開科取士了。

    如果說長安百姓此前僅是因為生存的欲望,而選擇了曹耀,那麽現在,第一次能夠過個安穩,不需要再餓肚子冬天的他們對曹耀是衷心的臣服,沒人會希望回去再過以前的日子。

    他們會常常看著自家屋子裏那些沒被收去的糧食,傻傻發愣,到後來,當曹耀發給他們田契的時候,這些百姓都是捧著那田契向著曹耀所在的方向,長跪不起,不停地磕頭!

    “今天俺們的軍爺問我們說,南麵的人日後要是打過來,要把這些地收回去怎麽辦?”

    在長安、洛陽,無數分到田地的農家漢子在家裏都在討論著這個由曹耀分派下去的士兵向他們提出的問題。

    “還能咋辦,隻有認命了,能吃上這飽飯就不錯了,隻是希望曹大人不要有事就成!”

    一些年老的老人如是說,不過更多的人卻是選擇了那些平日裏曹耀軍隊所感染給他們的剛強,

    “他娘的,那些狗官要是敢來,俺一定跟著軍爺砍死他們。”

    “要死俺也要做個飽鬼,反正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

    “隻有曹大人做了皇上,咱們才有這好日子過!”

    一時間,冀州的民氣便是這樣,當曹耀將自己的名望聲威和他們所渴望的土地混合在一起而給予了那些百姓利益和希望之後,這些原本唯唯諾諾的百姓忽然都變成了護家的狼。

    而隻要曹耀能一直帶給他們勝利,那麽沒人能從他們手裏把土地搶回去,而他們對曹耀的忠誠也將變成一股可怕的力量。

    現在,這裏的大部分男丁,在接下來空閑的日子裏都是整日隨著那些軍人習武強魄,懷揣這有朝一日,能夠報答曹耀的心思。

    百姓如此,這裏的大部分讀書人同樣是心情難以平複,因為曹耀的‘開科取士令’讓他們看到了出人頭地的希望,像他們這些還在這裏的,大都是些寒門子弟,在舊有的體製下,沒有關係,沒有門路的他們也許一輩子都無法成為官吏。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對他們來講隻是一句空話,但是現在他們卻看到了希望,曹耀給了他們一個公平的機會,而他們中大多數人也有自信,絕不會輸於那些隻知高談闊論的世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