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河中,最後一戰!

字數:6722   加入書籤

A+A-




    &esp;“陛下,太子殿下攻占京都,廢除東瀛天子!”

    &esp;河中地區,楚天用絲巾擦拭臉上的硝煙和沙塵,剛剛經曆一場大戰。

    &esp;他與黃金家族的大戰曠日持久,直到京都淪陷,仍然找不到決戰的時機。

    &esp;楚武不負所望,順利攻下京都,動搖倭軍士氣,對東瀛的攻略已經到了最後階段。

    &esp;孫堅、張道、沐珂、張任等武將在橫掃東南亞文明區。

    &esp;因為攻下了京都,所以楚天直接獲得50萬積分。

    &esp;第一,十字軍,總積分,132萬(攻陷大馬士革)。

    &esp;第二,大夏王朝,總積分,131萬(攻陷京都)。

    &esp;第三,海上同盟,總積分,57萬。

    &esp;第四,草原帝國,總積分,51萬。

    &esp;……

    &esp;楚天在多線作戰,十字軍也在瘋狂擴張,亞曆山大攻下了敘利亞文明區的王城大馬士革,一座傳奇古城。

    &esp;前兩名與後麵的同盟之間的差距巨大,因為十字軍、大夏王朝有攻下王城獲得的50萬積分。

    &esp;黃金家族被拖延在河中地區,沒法攻城略地,隻有殲滅楚天的大軍,黃金家族才能攻打中原的城池,後來居上。

    &esp;楚天意識到河中地區的決戰時機差不多到來。

    &esp;寒冬將至,再不決戰,西征的大軍將會不得不退回伊犁河穀。

    &esp;“窩闊台的糧草估計也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他也隻能被迫一戰……令中原往京都增兵,盡快在寒冬前,徹底平定東瀛四島。至於俘虜的天皇以及公卿們,打入地牢。”

    &esp;楚天輕描淡寫間,決定了天皇和一眾公卿的命運。

    &esp;在決定東路兵馬下一步行動後,楚天召集孫臏、張賓、賈詡等謀士,排兵布陣,與黃金家族進行最後的決戰。

    &esp;百萬兵馬調動,沙塵滾滾。

    &esp;為了擊敗黃金家族,楚天已經燒了半個國庫。

    &esp;雙方在錫爾河反複拉鋸,楚天的大軍逐漸迫近賽爾柱帝國的王城,與窩闊台相距不遠。

    &esp;“陛下有令,進軍賽爾柱王城,壓縮戰線!”

    &esp;“五子良將,拔營!”

    &esp;曹操收到了楚天的命令,開始調動大軍,沿著錫爾河西岸進軍,與楚天的東路軍平行。

    &esp;“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esp;曹操在河中地區與蒙哥、忽必烈交戰數月,才知道這句話的艱辛。

    &esp;西邊的沙漠不時有黃沙席卷而來,五子良將在惡劣的地形與強敵周旋。

    &esp;張遼手握戰戟,率領並州狼騎在前方開路。

    &esp;張郃的大戟士,長戟如林,他負責統帥河北軍的重甲步兵。

    &esp;張遼的輕騎兵、張郃的重步兵、於禁的輕步兵、曹操的虎豹騎,再加上治軍徐晃、先登樂進,荀攸、郭嘉擔任左右軍師,河北軍幾乎沒有什麽缺陷。

    &esp;蒙哥、忽必烈在長達數月的大戰中,也無法擊敗曹操。

    &esp;“陛下有令,進軍王城!”

    &esp;臨時休整的關中軍,也收到了與黃金家族決一死戰的命令。

    &esp;王翦起身:“領命!”

    &esp;“與黃金家族大戰三場,小戰十七場,終於要一決雌雄。”

    &esp;蒙恬翻身上馬,鐵甲與馬甲發出碰撞聲。

    &esp;黃金火騎兵跟隨他們的主將蒙恬出陣。

    &esp;過去數月,夏軍與黃金家族,大戰三場、小戰十七場,戰火連天,夏軍一步步推進,雙方的損失都頗為慘重。

    &esp;現在,夏軍距離賽爾柱帝國的王城不到四十裏,決戰不可避免。

    &esp;李信、蒙武統帥秦銳士,隨後推進。

    &esp;崇尚黑色的秦銳士,匯聚成黑色的洪流。

    &esp;一排排秦銳士握長戈、披黑甲、背強弩,步伐整齊劃一,行軍時發出共振聲,一片肅殺。

    &esp;楊業、楊延昭的並州狼騎,在關中軍的側翼,為關中軍主力提供掩護。

    &esp;楊業、楊延昭父子也是猛人,但和王翦、蒙恬相比,還是稍遜一籌,隻能為王翦、蒙恬作為側翼掩護。

    &esp;關中軍之中,還有馮異軍團。

    &esp;馮異軍團,有特殊兵種“奔命兵”(高階輕步兵,士氣強化、攻擊強化、防禦弱化)。

    &esp;吳漢被楚天調入關中軍,他的專屬兵種是北方三大騎兵之一的“幽州突騎”。

    &esp;馮異、吳漢兩人,屬於雲台二十八將之中的佼佼者,給黃金家族造成巨大的威脅。

    &esp;關中軍還有軍師李勣,李勣既可以擔任軍師,又可以擔任統帥。

    &esp;錫爾河西側,有曹操的河北軍、徐鳳年的西涼軍。

    &esp;錫爾河東側,是楚天的禁衛軍、衛青的幽州軍、王翦的關中軍。

    &esp;一共五路兵馬,對賽爾柱帝國的王城發起總攻。

    &esp;蒙哥、忽必烈試圖繞道,包圍五路兵馬的意圖被曹操牽製和挫敗,所以蒙哥、忽必烈與拖雷匯合,準備與進入河中地區的夏軍決戰。

    &esp;五路兵馬沿河兩岸推進,這一次,算是破釜沉舟,不顧後路,全力進攻。

    &esp;楚天的禁衛軍,更是猛將如雲。

    &esp;鐵騎軍全身具裝,一人四馬,極其奢侈。

    &esp;鐵騎軍的大將,太史慈、尉遲恭、秦瓊、程咬金等人,全部披甲上陣。

    &esp;邢道榮、夏侯恩、武安國等華夏神將,率領北軍五校、三河騎兵,追隨他們的大哥糜芳出征。

    &esp;蔡中、蔡和兩兄弟跟在糜芳左右,對糜芳推崇至極:“若是大哥在接下來的決戰擊敗黃金家族,將來說不定可以擔任大將軍一職。一直到現在,大將軍的位置還空著。在將來,大哥的畫像說不定還能進入淩煙閣。”

    &esp;“各位義弟武力天下無雙,與黃金家族的決戰,務必全力以赴,為陛下分憂,將來各位義弟說不定也能出將入相,裂土封侯。”

    &esp;糜芳已經是鄉侯,糜竺被封給朐縣侯,也是這一群華夏神將之中唯一封侯的武將,所以邢道榮、蔡中、蔡和等神將對糜芳推崇至極。

    &esp;長阪坡劍神夏侯恩對自己的劍術信心十足:“大哥請放心,看我以三尺長劍,斬窩闊台狗頭,為陛下分憂!”

    &esp;糜芳背後是徐州首富糜家,夏侯恩的背後是沛國譙縣夏侯家,作為世家弟子,夏侯恩有自己的傲氣,他的特性“劍神”,更是個人單挑神技,唯一的缺陷是,夏侯恩的基礎武力太低,即使有“劍神”這樣的單挑神技,也難以和王級武將、皇級武將交手。

    &esp;邢道榮扛著開山大斧:“大丈夫定當萬戶侯,我零陵上將邢道榮,一生不弱於人,隻比大哥和陛下差一檔,卻沒有封侯,隻因戰功太少。大哥請放心,我們定會出力,盡量封侯,給大哥掙麵子!”

    &esp;武安國拍拍胸膛,發出沉悶的響聲:“天不生我北海武安國,狼煙遍地如長夜,就讓我結束這亂世。”

    &esp;呂曠、呂翔說道:“我們呂氏兄弟,有封侯之姿,必定不辜負大哥期望!”

    &esp;糜芳聽到自己這群不學無術的義弟們騷話連篇,眉頭一皺,這些話讓他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esp;“你們是從何人口中學到這些話語?”

    &esp;“自然是異人口中。大哥,是否感到熱血沸騰?”

    &esp;“滾滾滾。”

    &esp;糜芳過了中二的年紀,再聽邢道榮、武安國等人的話,忍不住踹了邢道榮一腳。

    &esp;“沒心沒肺,活著不累。”

    &esp;楚天看到糜芳一群神將沒有決戰前令人窒息的緊張感,而在打鬧,不禁感慨。

    &esp;與黃金家族的決戰,說不定會有一批部將戰死,畢竟黃金家族招攬了大量的梟雄,各個梟雄為了不被楚天消滅,全力出手抵抗。

    &esp;聖女貞德跟隨在楚天身邊,作為激勵士氣的頂級武將,聖女貞德在決戰時,通常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esp;另外,羅馬不勝戰神瓦盧斯、波西米亞車堡名將傑式卡、圓桌騎士亞瑟王、西部教導團西菲亞斯等武將也參與此戰。

    &esp;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帶領剛剛招募出來的十階兵種巫女,參與最後的河中決戰。

    &esp;巫女,東瀛文明的隱藏兵種,以長弓為兵器,卻是輔助兵種。

    &esp;楚天身邊,有典韋、許褚兩員猛將擔任護衛,負責保護楚天的安全。

    &esp;楚天也不敢確定黃金家族之中是否有什麽猛將。

    &esp;黃金家族招募了不少叛將,這些叛將之中,或許有皇級猛將。

    &esp;禁衛軍之中還有白袍軍團,陳慶之、趙雲、薛仁貴,全部銀甲白袍,形成白色的海浪,與全身黑甲的秦銳士形成鮮明的對比。

    &esp;“你的臉色有些蒼白。”

    &esp;薛仁貴見已經雙鬢發白的陳慶之氣色不怎麽好看,於是向陳慶之詢問。

    &esp;“咳咳……體質虛弱,征戰河中多時,已經有些吃不消……”

    &esp;陳慶之輕咳兩聲,聲音果然虛弱,麵如白紙。

    &esp;薛仁貴與趙雲對視一眼,心中已經有些不安。

    &esp;陳慶之被玩家招募的時候,已經是中年武將。

    &esp;為楚天效力差不多二十年,陳慶之雙鬢發白,頭發也有不少白絲。

    &esp;陳慶之作為儒將,武力很低,隨便找一個白袍軍軍士,都可以擊敗陳慶之。

    &esp;體質較弱的武將,一般難以長壽。

    &esp;七千白袍依然追隨他們的主將陳慶之,這一支高階輕騎兵,即使是薛仁貴、趙雲的專屬兵種,也難以比擬,很多時候,薛仁貴、趙雲都要向陳慶之借走七千白袍。

    &esp;“或許,這是七千白袍的最後一戰……”

    &esp;薛仁貴、趙雲都預感到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