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演講
字數:4026 加入書籤
種地從1992開始!
應該是不認得了吧。
畢竟這麽多年過去了,自己的容貌又有了這麽大的變化,加上學校每年進進出出的新學生太多了,不認得也很正常。
“老師。”
“老師。”
一眾教師過來後,在座的各位學生紛紛打著招呼。
“老師,我在這裏。”陸小雯朝他的老師喊了一聲。
“李老師你好。”黃春蘭站了起來跟陸小雯的老師打了聲招呼。
“李老師你好,我是陸小雯的哥哥陸城。”陸城也跟著說道。
“哦你們好你們好,感謝你們今天能來。”李老師客氣道。
“哦對了李老師,這是咱們博山想的一點土特產,還請您收下。”陸城將手中的那個盒子遞了過去。
“不行不行,這太貴重了我不能收。”因為其他人都是用一些袋子紙箱什麽的裝載的東西,沒有人像陸城一樣用這麽精美盒子裝的,所以李老師下意識的以為裏麵是貴重的物品。
“不貴重,裏麵就是一些米而已。”陸城直接將盒子打開了給他看。
李老師抬眼一看。
果然。
裏麵裝的都是一些米。
“哦,原來是這樣,那就謝謝了。”看到隻是米後李老師便不再見外,直接領了下來。
“林老師,林老師,我在這!”
正在陸城等人和李老師在交談著時,旁邊的陸小燃也喊了起來。
聽見陸小燃的呼喊陸城抬眼望去,隻見此時的林瑤也被諸多送禮的家長圍著其中。
“李老師,我是張然的家長。”
“李老師,我是謝小雨的爸爸。”
這時陸小雯同學們的家長也在呼喊著李老師。
“李老師,那您先去忙吧。”陸城見狀開口道。
“好,回見小雯,回見小雯媽媽陸城。”李老師說完這話後便朝前方的家長而去了。
這邊林瑤跟跟這些家長寒暄完領了禮品之後這才朝陸小燃這邊走了過來。
“林老師你好,我是小燃媽媽。”黃春蘭和林瑤並不是很熟,所以才介紹道。
“我是他哥哥陸城。”陸城為了不讓黃春蘭感覺到有什麽異常也故作介紹道。
“你好,小燃媽媽。”林瑤和黃春蘭握了握手後又看向了陸城,她的美目上下的掃了陸城一眼,然後將手伸向了陸城,“你好陸城。”
“你好林老師。”兩人雙目對視著,陸城突然感覺心裏有一股莫名的情愫在心頭蔓延,就在他堅持不住了想要移開目光時,林瑤卻是先他一步挪開了目光。
“對了,小燃,把東西拿給林老師。”為了緩解一下心中的不安,陸城說出了這句話。
“林老師,這裏麵是大米。”為了避免剛才李老師的誤會,陸小燃直接將裏麵是什麽東西給說了出來。
“林老師,這是我們博山鄉的特產大米,味道很不錯的,您回去試試就知道了。”陸城開口道。
“好,那我就收下了,我去那邊見幾個家長,小燃媽媽陸城,再們回頭見。”林瑤看到了前麵有幾個學生在呼喊著他。
“行,回頭見。”
“陸老板,是你啊!”
目送林瑤離去,陸城剛想坐下來,但側方的一道聲音讓讓不由得回過了頭來。
轉頭看去,隻見這漢子他倒是有點印象,想來應該是來找他買過秧苗的吧。
這漢子這聲呼喊引來了不少人的注意,加上陸城今天穿的衣服有點顯眼,所以很多人一下子便將陸城認了出來。
“陸老板,您也來了。”
“是啊陸老板,這麽巧啊。”
一眾村民們不停的來跟陸城打招呼,一時之間聲勢浩大,場內許多教師都不由得側目了過來。
十來分鍾之後。
看到家長和教師們寒暄得差不多了,校長顧春站到了主席台潤了潤喉大聲喊道“好了,請學生和各位家長們就坐吧。”
聽到這話眾人們紛紛尋找起自己的位置坐了下來,其中許多村民將凳子朝陸城身邊這邊搬了過來,似乎想要過來跟陸城聊天一樣,陸城很快便被這些村民如同包餃子般包圍在了中間。
台上的校長自然是看到這一幕了,這也讓他瞬間好奇了起來。
因為他感覺到鄉民們似乎都有些巴結這個穿著華麗的年輕人。
那這個年輕人到底是什麽人呢?
顧春想來想去也沒想出來陸城是誰。
這邊學生以及家長就坐後,教師們也逐一就坐。
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林瑤走了過來坐在了陸城側前方的一個位子,距離陸城不過一臂的距離。
“咳咳,大家好,我是本小學校長顧春。
首先呢,非常感謝此次大家能前來位咱們這些支教的教師送別。
正是有了你們的支持,這才讓咱們這些老師們感受到自己在這片土地上付出的辛勞是值得的、是踏實的。
還有,作為土生土長的博山鄉人,我也是衷心的感謝你們。
你們還年輕,有很多都是城裏人,但你們卻是毅然不圖任何回報的來到咱們博山鄉這處窮鄉僻壤做教書育人,你們的品質是高尚的、是偉大的。
在此。
身為本校校長的我再次對你們表達感激。”顧春說完之後朝台下的教師們鞠了一躬。
“啪啪啪啪。”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好了,那麽我的話說完了,剩下的舞台就交給你們了。”顧春說完這句話之後已然紅了眼眶,因為他知道這些教師此次離去之後他們很有可能就再也見不到了。
顧春下來後,坐在第一排左側最邊上的一位教師走到了台上。
“大家好,我叫劉寧,來自上城,今年二十三歲。
我爸爸也是一名教師,從小他就教導我教師是一個偉大的職業,他告訴我教師就像蠟燭,無私的燃燒自己,奉獻他人。
在他的熏陶之下我自然也是順理成章的接過了他的衣缽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教師。
我之所以選擇來到博山鄉是因為我覺得這裏的孩子比城裏的孩子更需要我,所以我就來了。
在這裏待了兩年的時間,我學會了很多,閑時的時候我還會去幫我們班裏的學生幹幹農活,因此我這個城裏人現在連地也會種了,這可以說是我一生中最驕傲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