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段氏門徒

字數:3889   加入書籤

A+A-


    30歲創立小霸王,將原本年虧損200萬的小廠做到年產值10億……

    34歲創辦步步高,曾以8000萬價格拿下新聞聯播5秒播放時間,連續兩年成為央視《天氣預報》前的標王,坐穩市場第一的寶座……

    01年退居幕後,把步步高一拆為三,各占10%的股份,也就有後來的oppo和vivo……

    逐漸消失在公眾視野,悶聲做起投資,投資第一鏟黃金就來自網易。200萬美元買入152萬股網易股票,占總股本5.05%,沒有這筆雪中送炭……

    丁磊現在估計真去養豬了!

    這麽多年下來,賣蘋果賣茅台,甚至被稱為是華夏段菲特。

    在各大財富榜依然看不到段永平的身影,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錢?

    包凡看著沈鋒,要說投資圈最神秘的家夥可不隻是這小子一個人。

    每個創始人從創業的第一天起,無不幻想著自己登台敲鍾的高光時刻,但黃崢卻做了一個另類。

    拚多多上市當天,創始人居然沒現身敲鍾?

    上市之後也幾乎不公開露麵?

    屈指可數的媒體采訪中甚至直言,如果不是拚多多的ceo,根本不願意接受媒體采訪?

    對於黃崢,沈鋒也感歎萬千,絕對懷疑金手指不隻一個!

    拚多多五年逆襲阿裏,剛剛超越老馬成為第二大富豪,馬上卸任ceo,甚至不惜拿出個人名下10%的股票用於慈善和合夥人計劃。

    這種尿性跟段永平簡直一模一樣。

    “我跟老段也隻見過兩三麵,你丫的跟隱形人差不多。”包凡回憶道:“oppo的陳明永、vivo的沈煒、步步高教育的金誌江……”

    “現在的黃崢勉勉強強隻能算是第四門徒!”

    沈鋒品口紅酒,三位段氏門徒的商業套路如出一轍。專注做好一個細分領域的產品,通過狂轟濫炸的廣告打開營銷商路,然後在線下密集安排自己的網點布局,而且至今都沒有上市。

    oppo世界杯期間找了巴西球星內馬爾為find x拍廣告;vivo則在勇士奪冠後就找到了當家球星庫裏作為形象代言人;讓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學習的步步高點讀機少女,也已經成為耳熟能詳的經典廣告形象…….

    在這個互聯網營銷的時代,段氏門徒還在沿用上個世紀營銷套路,最神奇的是這種有點逆時代而行的方式還挺有效?

    “他們都叫段老大,目前oppo員工持股比例居然超過60%,你說嚇人不嚇人?”

    “高管團隊中有人降職、調崗,這麽多年很少有人離職。”

    包凡感歎道:“那些省包老板當年可都是段永平底下的兵,這一畝三分地他就是精神領袖。”

    “12年ov功能機遇到智能機衝擊時,段永平下任務讓省包分攤庫存。很多都是幾千萬幾千萬的虧,如果沒有那幫人力挺,oppo早就死在庫存了。”

    沈鋒也感歎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巨頭都有各自人格魅力,老馬的高調霸氣,小馬的低調務實,黃崢的簡單直接,王興的精明算計,張一鳴的理性高效……

    看一家企業,百分之七十就看創始人的性格。

    第二天來打公司,丁薇日常八卦道:“敖廠長又回老東家了。”

    沈鋒一愣,當年跟老土豆並駕齊驅的老對頭又回b站?

    “前段時間巫師財經出走一事鬧得沸沸揚揚,這次b站終於扳回一城,作為遊戲圈的頂流up主之一,坐擁705萬粉絲的敖廠長回歸,讓許多正在觀望的b站up主又開始猶豫起來。”

    丁薇分析道:“遊戲區大概是西瓜挖人的重災區,別說頭部玩家,聽說就連四五萬粉絲的up主也收到被西瓜挖牆腳。”

    “隻要去開通一個賬號,就給數千元的現金獎勵,後續如果簽約,還會給到更多資源扶持。”

    沈鋒搖搖頭,燒錢無處不在。

    在b站雖然很難做到頭部,但至少能偏安一隅,有比較固定的粉絲群體,真要去了西瓜,就是把生死交到平台手裏。

    目前還不是一個社區,沒有關係鏈的沉澱和圈層的劃分,平台屬性更強,話語權也更大一些。

    容易店大欺客!

    “繼印度阿三,老美那邊也準備對張一鳴出手了。”丁薇道:“這一波下來,字節出海十有八九要涼涼。”

    沈鋒沒有說話,這種事不好說,但阻力肯定越來越大,憑什麽讓一個外國人去割我們國家的韭菜?

    如果出海失敗,國內又會變成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流量見頂的現在,問題又回到如何深挖用戶價值的核心上。

    平心而論,國內所有互聯網公司數據看起來不錯,但實際利用率很低,任何領域百分之九十,甚至更多都是看熱鬧的白嫖黨!

    如何讓他們養成消費習慣才是最牛逼的項目!

    “西瓜不光跟b站搶,還跟優愛騰全麵開戰。”

    “最早低聲下氣給優酷買版權,現在挺起腰板直接搶。18年曾一度想通過愛優騰擅長的自製綜藝打入長視頻領域,但反響平平,現在通過砸錢,掀起新一輪攻勢。”

    “號稱長遠目標是成為“華夏的youtube”,但我已經數不清到底有多少公司和產品想成為youtube,隻知道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真正做到。”

    沈鋒嗤之以鼻,要說流量頭條的確不缺,但商業模式還是弟弟。

    西瓜和抖音同時期誕生,但發展路線經曆多次搖擺,到現在也沒有真正想明白要做成什麽樣子,各種模式都要去試一試。

    看看人家youtube?

    第一步解決用戶上傳、分享、瀏覽視頻內容的痛點,積累起第一批有表達欲的用戶分享視頻,通過不斷擴大的內容吸引更多用戶。

    積累第一批用戶開始收廣告費,並將收益分享給創作內容的用戶,助力他們成為更專業的視頻創作者,甚至支持他們全職創作。

    最後專業優質的視頻內容吸引更多用戶前來,擴大ugc基礎的同時,培育更多pugc和ogc,推動用戶飛速增長,並通過“搜索+頻道/關注+推薦”的多元分發方式實現用戶和內容的精準匹配,使廣告收入進一步增長,完成商業閉環。

    三板斧,

    大殺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