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外號有用嗎?

字數:3029   加入書籤

A+A-


    “網易要學阿裏起花名?”

    沈鋒看著李南君,笑道:“這是什麽鬼?”

    “昨天內部人員透露,集團將從當日12點正式啟用新的昵稱係統,每位員工需在係統中提交昵稱申請。”

    “丁磊對員工提交的昵稱要求:易讀易記,大方得體,積極向上……”

    “必須符合自我的理想人設,不能用任何帶有哥姐爺總的輩分或上下級關係含義的字詞,經由主管審批後開始使用,並將伴隨員工的網易生涯全程。”

    李南君調侃道:“按照他們的話說:上線昵稱功能是為了倡導簡單平等的溝通,絕對不是學阿裏!”

    沈鋒一撇嘴,廢話,人家阿裏起外號起了十幾年,現在你才開始?

    也難怪,不同於其他行業,追求創新的互聯網企業看重的是最大限度激發員工潛能。但是隨著體量的增大,所有互聯網大廠們都會麵臨一個進退維穀的難題……

    既要在數萬員工中繼續推動管理的扁平化,又要保證團隊向著同一個目標凝聚起戰鬥力。

    取名風氣由來已久的互聯網業,員工昵稱暴露不同公司的不同人設。

    為打消等級製度,騰訊效仿外企,要求員工起英文名,眾人皆知小馬哥的英文名叫做pony,曾有不明就裏的新員工鬧過“不識群中有pony”的笑話。

    在推崇工程師文化的華為,內部員工表示,研發人員不論層級大小,多稱呼對方“姓+工”,一個事業群幾十個“李工”再常見不過了。

    百度青睞“同學”的叫法。可能學生的狀態對互聯網公司很重要,需要李百度希望永遠保持好奇和創新的精神。

    別人叫他……

    廠長!

    老馬那邊的稱呼則充滿濃濃的江湖氣,給自己取名風清揚,張勇逍遙子,首席風險官邵曉鋒花名郭靖,首席市場官王帥花名奔雷手……

    連明星員工們也有自己的花名:劉濤叫劉一刀,歐陽娜娜是娜比;高曉鬆叫矮大緊;雷佳音是阿拉雷;何炅則叫小炅……

    李南君看著老板不以為然的態度,隻是當原本潛移默化的昵稱文化被製度化了之後,曾經的平等和隨意還存在嗎?

    大家都是年輕人,原本上下級之間也是稱呼名字的多,即便叫哥,叫姐也是為了親近,沒感覺到什麽論資排輩的情況呀。為什麽一定要取昵稱呢?

    聽說阿裏人在入職前,理論上都得自己起一個專屬於自己的花名,一旦在係統裏提交審核通過後就不能更改,可以說比身份證還嚴格。

    現在規模越來越大,取一個沒有人用過的花名,已經成為菜鳥絞盡腦汁要跨過的第一道坎。

    但凡是好名字肯定都被入職早的占光了,起花名不能超過四個字,一般入職在總監以下大多隻能取兩個字花名,三個字花名那都是大佬級別……

    說好的平等呢?

    沈鋒品口茶,要說大廠這麽折騰也不是閑著沒事,為什麽互聯網公司這麽熱衷淡化掉原有的名字和稱呼?

    昵稱是對員工的鼓勵。人們對自己的名字往往沒有決定權,但是自己取的昵稱、花名多是理想人格的映射,包含著自身優點或對未來的願景。

    老馬曾經裝逼說十八羅漢其中十七人都十分喜愛金庸小說,如郭靖就是想成為“大英雄”,鐵木真是想成為“一代霸主”,而《笑傲江湖》中,退隱江湖的風清揚,是“以無招勝有招”的劍法高手。

    對任何一個群體來說,名字還是塑造認同感的利器。在阿裏內部流傳著一個真實存在的笑話:如何用一句話證明你在阿裏工作過?

    答案是:離職了都不知道同事的姓名,隻知道花名。

    所以對於互聯網行業來說,昵稱最重要的意義,還在於淡化層級色彩,模糊職級界限。

    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行業裏,“快”對企業至關重要。如何在體量膨脹的情況下依舊確保研發模式的敏捷進化?

    以前有效辦法是增加管理層次,但如此一來信息傳遞的損耗會非常大,信息也容易失真。

    現在是增加管理幅度,當管理層次減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時,金字塔狀的組織形式就壓縮成扁平狀的組織形式。

    幾大互聯網巨頭最為年輕的字節跳動最推崇扁平化組織架構,隻有中台和前台兩大業務條線,中台有三個核心職能部門:技術、用戶增長和商業化,分別負責留存、拉新和變現。

    在這樣的體係下,字節跳動的中台部門就可以獨立負責實現一個產品的拉新、留存和變現,前台部門隻需要10人以下便可以組建一個小型的產品團隊。

    當然也非常考驗程序員的技能要求,工程師需要有很強的自我驅動能力,並非僅僅專注技術,還需要參與到業務中去。

    這也是為什麽那裏出來的人更值錢!

    “我認為管理扁平化必然會導致員工壓力巨大,而且由於職級概念不明確,每個人都自以為是的現象比較普遍。”

    沈鋒總結道:“字節跳動能實現扁平化管理也與這家公司相對年輕,還處於發展期有關。當公司進入成熟期,業務陷入平靜,等級觀念還會回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