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戰局結束

字數:7376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唐朝小卒 !
    多瑪城是吐穀渾部落最大的一座城,南靠紮陵湖和鄂陵湖成為草原上一顆耀眼的明珠。把守城門的士卒看到一個身穿大唐將軍鎧甲的年輕人和幾個隨從正向城門走來,心裏頓時緊張起來。部落不是正在和大唐打仗嗎?怎麽這名大唐將軍大大咧咧的出現在多瑪城?
    “站住,報上名來。”士卒手持長矛,攔住來人。
    來人正是李光弼。
    “你們王子慕容曦皓邀請我等前來,不信可通報便知。”
    士卒將信將疑前去稟報。
    多瑪城內王府之中,諸位酋長吵翻了天。
    “既然歸順吐蕃,就應該幫著吐蕃打大唐,像這般縮頭縮腦,吐蕃大敗大唐之後能給吐穀渾好顏色?”
    “庫爾德酋長,大唐和吐蕃誰更厲害?如今我們是在夾縫中求生存,誰也不敢得罪。慕容興攻破容縣結局如何?一萬士卒葬身葫蘆穀。聽說庫爾德部落正在蠶食慕容興的部落?但凡老夫活著一天,慕容興雖然死了部落依舊存在。”
    “報,大唐都尉李光弼在城門求見王爺。”
    “大唐都尉,難道不怕我等將他宰了?”
    “請李將軍入府。”慕容宜超道。
    “王爺,萬萬不可啊,萬一被吐蕃知道,會給吐穀渾惹來天大的災難。”
    慕容宜超聽幾位酋長吵來吵去的,有人主張既然歸順吐蕃,就該一心一意的攻打大唐。有人主張暫且觀望,看吐蕃和大唐誰能獲勝,然後再歸附誰。還有人主張向大唐認錯,重新歸附大唐。慕容曦皓帶回來和大唐公主的約定,慕容宜超正在考慮如何決斷。
    李光弼昂首入府。
    幾位酋長看到李光弼一人入府,竟連一個隨從都不帶,竟有幾分佩服唐朝將軍的膽色。
    慕容宜超問道:“眼下吐穀渾和大唐交戰,將軍前來視吐穀渾無人嗎?”
    李光弼笑道:“本將心係吐穀渾族的安危,特來和王爺做個交易。”
    “什麽交易?”
    “十萬張吐蕃人皮,少一張用一頭羊代替。”李光弼道。
    十萬張皮是當初萬安公主和慕容曦皓的約定。
    “大膽!來人,將此人拿下。”慕容宜超說完,從門外進來十幾個吐穀渾侍衛,作勢就要將李光弼拿下。
    “父王,萬萬不可。”慕容曦皓阻攔道。
    “報,唐軍在寧城之外殲滅吐蕃五萬大軍。”
    李光弼笑了笑,吐穀渾的消息太慢了,這都是幾天前的戰報。
    慕容宜超聽了戰報,猶疑不決。
    “王爺,剛才的戰報隻不過是前幾日的舊聞,要不要聽一下最新的戰報?”
    “嗯?”慕容宜超狐疑道。
    “前日吐蕃先鋒三萬被殲滅與寧城城外,晚上大唐夜襲,吐蕃損失不詳,至少兩萬。吐蕃十萬大軍入城,淩晨南門城破,吐蕃主帥率領大軍倉惶逃竄,至少損失三萬。不瞞王爺,大唐在青海附近埋伏兩萬精騎伏擊吐蕃殘兵,本將今日前來,就是請王爺率軍攔截吐蕃,將這股殘兵消滅於吐穀渾境內。至於好處,想必小王子和王爺提及過此事吧?”
    眾人皆驚!
    吐蕃敗了,而且敗得如此徹底。
    “父王,下決斷吧!”慕容曦皓聽李光弼說來頭頭是道,不像是虛假信息。
    “各位酋長聽令,吐蕃逆天行事,逼迫吐穀渾族陷於戰亂之中。如今天道輪回順應時勢,本王命你們率領部落勇士截殺吐蕃逆賊。”
    到了這個時候,各位酋長不用爭論應該站在那一邊了,而是站在那一邊對吐穀渾有利。各位酋長領命出府,李光弼笑道:“祝賀王爺重歸大唐。”
    慕容宜超笑道:“個別部落不聽話,本王一直奉大唐為主。”
    李光弼懶得搭理這些客套虛詞,和慕容曦皓作別之後,率領涼山團前往鄂陵湖設伏。
    ……
    尚讚咄率領七萬殘兵緩緩撤退,走到青海時準備安營紮寨。七萬多殘兵需要整編修整,誰料營寨尚未安好,忽然漫山遍野無數精騎掩殺過來。尚讚咄不知道對方埋伏了多少人馬,命尚紮巴率領本部兩萬人馬斷後,率領其餘人馬倉惶而逃。尚紮巴率領著兩萬黑騎拚死抵抗,無奈將士士氣低落,數個時辰後,兩萬黑騎隻剩下數百圍在尚紮巴身邊。
    沙州將軍和肅州將軍對郭禮無不拜服,吐蕃人果然想在青海安營紮寨。吐蕃黑騎原本就比大唐精騎弱一些,大唐起兵宛若砍瓜切菜一般。對方隻有數百人,沙州將軍笑道:“還不投降?”
    尚紮巴出身吐蕃貴族,身邊親衛更是家族中的精英。從來沒有投降的先例,此刻深陷絕境唯有一死而已。尚紮巴下定決心,看了看周圍的將士竟然率先衝出去,一陣箭雨從天而降,這位聞名西域的吐蕃大將軍命喪當場,其餘數百名吐蕃士卒先後戰死。
    尚紮巴,卒。
    “前方是吐穀渾部落,終於安全了。”西莫朗道。尚讚咄不以為然,吐穀渾之所以歸順吐蕃,皆因為吐蕃二十萬大軍,而不是吐蕃王朝的寬厚仁德。如今二十萬大軍隻剩下五萬餘人,難保吐穀渾不會趁火打劫。
    遠遠的一隊人馬迎上來,尚讚咄認出這是吐穀渾庫爾德酋長,吐穀渾族中隻有此人最先願意歸順吐蕃。
    “庫爾德酋長,為何而來?”尚讚咄問道。隻要不是在吐蕃境內,尚讚咄對誰都保持著提防。
    “王爺聽說元帥得勝歸朝,派遣老夫前來為元帥送行。”庫爾德酋長熟悉吐蕃語,說完立即有人端出牛羊美酒。
    尚讚咄放下心,吩咐大軍就地安營紮寨。
    “有勞庫爾德酋長,感謝吐穀渾王爺。本帥回去之後,定當向赤德讚普稟報吐穀渾的恩情。”
    庫爾德酋長帶來了牛羊數百頭,美酒上千斤。
    犒勞大軍完畢,庫爾德酋長告退。
    入夜,大營之中開始騷亂。尚讚咄被吵醒問道:“究竟是為了何事吵吵?”
    “稟報元帥,士卒之中有人腹瀉,人數眾多為了如廁吵起來,有人甚至想去營帳之外。”
    “胡鬧,速速查明為何腹瀉之人如此眾多?”
    “報,前方發現數萬騎兵,看裝束好像是吐穀渾人。”
    上當了!尚讚咄明白過來,一定是白天庫爾德酋長犒勞大軍的食物有問題。顧不了太多,立刻披甲上馬迎敵。
    吐蕃人的戰力本來遠勝吐穀渾,隻不過眾多將士吃了不幹淨的食物,戰力急劇下降,平時順手的長矛忽然變得沉重無比,被吐穀渾大軍殺了個七零八落。慕容曦皓命令全殲吐蕃將士,走丟一人拿牛羊來頂。諸位酋長不明白王子為何下達如此奇怪的命令,反正盡力殺就是。這一場雙方殺的你死我活天昏地暗從日出殺到黃昏,日落時分草原上回歸平靜。
    五萬吐蕃士卒從此長埋吐穀渾。
    尚讚咄和西莫朗率領三百親衛逃出修羅戰場。
    “元帥,前麵是鄂陵湖,正好修整一下。”
    尚讚咄看著身邊幾百人,仰天長歎老淚縱橫。
    “悔啊,若不是讚普一意弘揚佛教,怎麽會有如此大禍?”
    “元帥,隻要活著回去,何愁不能東山再起?”
    “你們走吧,這裏就是本帥最終的棲息地。多美的湖水,這樣的地方作為本帥埋骨之處,你看,風景秀麗碧波蕩漾。”尚讚咄心存死誌。
    “大帥…”西莫朗知道尚讚咄真的不願意回到吐蕃去了。
    就在這時,忽然一陣殺聲傳來。
    尚讚咄笑了笑,“西莫朗,命你速回吐蕃,其餘眾親衛護送將軍離開。”
    這是尚讚咄下達的最後一個軍令。
    三百親衛很快被涼山團屠殺殆盡,隻有西莫朗孤身逃走。
    尚讚咄被大唐士卒團團圍住,李光弼走上前準備問話。
    “若非昨日流水去,何曾今日見青山。”尚讚咄說著李光弼聽不懂的藏語,猛然間衝向對準自己的長矛,矛尖透胸穿過血流如注。
    尚讚咄,卒。
    “甘州急報,寧城大捷,斬首五萬。收複寧城。”兵部尚書王晙接到急報,迅速去興慶宮麵見皇上。
    李隆基正在興慶宮內商討建立麗正書院的事情,張說、陳嘉崇、源乾曜、張九齡等人正在稟奏如何實施,忽然看到兵部尚書王晙急急忙忙從宮門走進來。
    “卿何事慌張?”
    “稟陛下,大捷!寧城大捷,斬首吐蕃五萬,收複寧城。”
    李隆基龍顏大悅,郭禮不負重托,沒有耗費朝廷糧草,獲得如此重大的戰果。這封捷報並未加急,郭禮心想反正皇上遲早知道,早一天晚一天無所謂。這封捷報傳到長安已經過去了十天。
    “卿舉薦郭禮有功,朕要重賞。傳旨:兵部尚書舉薦有功,賞實封千戶。”
    王晙領旨謝恩回府,心情高興。張說聽到皇上說舉薦有功,當時朝堂之上,好像老夫同樣舉薦了郭禮,怎麽沒有一點賞賜?陳嘉崇聽到郭禮大捷的消息,背後冷汗直流,當日朝堂之上,正是他一意阻止郭禮前去平叛。源乾曜、張九齡兩人看到張說和陳嘉崇的表情,心知肚明會心一笑,繼續剛才的話題。
    老將軍剛回到家中,誰知兵部又送來一份捷報。
    “三百裏急報報,斬殺吐蕃先鋒三萬。”
    老將軍拿到捷報,不顧辛苦又往興慶宮跑去。
    李隆基和眾臣談到麗正書院由誰負責的時候,張說和陳嘉崇起了爭執。就在兩人爭的不可開交的時候,看到老將軍王晙再次入宮。
    “老將軍去而又返,為了何事?”李隆基納悶道。
    “啟稟皇上,大捷,郭禮報斬殺吐蕃先鋒三萬。”
    就連張說也暗中驚訝,這兩份捷報明顯是前後兩天發出,隻不過路上行程不一,造成兩份捷報先後抵達。
    兩日之間滅敵八萬?別說張說了,就連老將軍王晙也是吃驚不已。
    “這會不會是誤報?”陳嘉崇擔心道。
    “何來誤報?張丞相當日可是極力阻止郭禮平叛的。”王晙揭開陳嘉崇的傷疤。
    “好了,朕知道了。王老將軍辛苦了。”李隆基看到大臣吵架,很好的一個事情非要搞的鬧心。前方大捷,朕的位置穩穩當當,戶部也不用擔心打仗耗費無數的事情。
    老將軍回府了,沒想到管家上前說道:“老爺,剛才兵部來了一份急報。”王晙眼前一黑,平時一個急報都沒有,今日趕著紮堆。
    “六百裏急報,擊潰吐蕃進攻,斬殺五萬餘眾。”
    六百裏急報,何況還是大捷,還得進宮一次。
    李隆基看到王晙,心想怎麽又來了?朕的興慶宮何時成了老將軍串門的地方想來就來?
    “陛下,大捷!”老將軍王晙滿臉尷尬。
    張說等人一聽這不是廢話嗎,那次來稟報的不是大捷。
    “郭禮擊潰吐蕃進攻,斬殺五萬餘眾。”
    李隆基哈哈大笑,心情愉快至極。這才多大一會功夫,十三萬吐蕃大軍魂飛魄散。
    “朕記得吐蕃是興兵二十萬來犯?”
    “對,如今三封捷報已經消滅吐蕃十三萬。”
    “看來吐蕃該退了,朕要好好算一算吐穀渾的賬,待吐蕃退兵,朕命郭禮前去討伐吐穀渾。”
    “陛下,萬萬不可。”張說啟稟道。
    “這是為何?”
    “吐穀渾派使者今日前來謝罪,臣還沒有向陛下稟報。”
    “宣。”
    慕容曦皓第二次來到長安,感觸頗深。長安繁華,已經達到能夠想象的地步。還好當初答應公主歸順大唐,不然大唐以郭禮為將,吐穀渾還不夠人家塞個牙縫。吐蕃二十萬大軍,數日之間全部傷亡殆盡。慕容曦皓在消滅吐蕃大軍當天就被慕容宜超派往長安麵見皇上,慕容曦皓到長安之後找到丞相張說當日就被李隆基召見。
    “臣慕容曦皓覲見皇上。”
    “吐穀渾出爾反爾,該當何罪?”
    “皇上息怒,吐穀渾慕容宜超請求皇上恕罪,吐穀渾願意重新歸附大唐。吐穀渾於吐蕃大軍歸途攔截斬殺吐蕃五萬眾,為表誠意,吐穀渾願意納貢牛羊五萬頭。”
    什麽?李隆基再次吃驚。。
    “如此說來,吐蕃還有兩萬逃走?”李隆基的算數不差。
    “稟報皇上,吐蕃敗退吐穀渾時隻剩下五萬重,微臣無能,吐蕃元帥尚讚咄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