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在災難中升官

字數:4829   加入書籤

A+A-


    諸公眼睛直直地看著嚴成錦,可偏偏這家夥總要醞釀許多。

    一時間,大殿變得安靜下來。

    足足過了半刻鍾,嚴成錦才開口:“此事,臣想與太上皇、新皇、內閣六部先商議,再決定可否推行天下。”

    言外之意,其餘百官可以下朝了。

    百官一瞬間被惹毛了,你擱這兒看不起誰呢?

    事情發生得太過突然,大殿中的人都以為嚴成錦要說了,沒成想,他竟來了這麽一句,以至於太上皇和諸公一愣。

    可往日,此子沉吟片刻就會說,今日如此慎重,想來是會天下動搖之事。

    諸公也是聰明人,並未出言製止。

    太上皇弘治便道:“先退朝吧,內官也退出去。”

    蕭敬萬般不情願地走出大殿,關門時還往裏瞥了一眼。

    知道太上皇和諸公都等著,嚴成錦遲疑一下,才道:“臣稱之為陽光計策,請太上皇下旨,其中奧秘,諸公不得透露。”

    一下子,大殿裏驟然冷下來。

    朱厚照卻喜滋滋地道:“朕準了,泄露半句便是抗旨。”

    嚴成錦正色道:“臣的計策,分為兩條,一是讓士紳出糧救濟百姓,二是令百姓平日,額外繳納一筆糧食。”

    天下每年種出糧食數量,極為龐大,若將去向分為朝廷,士紳和百姓。

    掌控在士紳手中的糧食最多。

    諸如他,擁有的良田就有萬頃,還沒算種玉米和番薯等旱地。

    太上皇弘治沒有想明白,精神抖擻卻又疑惑地看向嚴成錦:“這是何意?”

    “一個大士紳種出的糧食,足以抵得上一村百姓手裏的田地。

    如今,天下賑濟全靠朝廷一力承擔,國力,自然會被不斷的消耗。

    若士紳能加入到賑濟的行列中,能幫助百姓,扛過災年。”

    諸公麵露遲疑之色,誠然,除了朝廷,士紳手裏掌控的糧食最多。

    劉健將眾人的疑惑問了出來,道:“士紳怎會乖乖拿出錢糧?”

    太上皇弘治和諸公的目光凝聚了許多,一臉期盼地看著嚴成錦。

    “這就要說到百姓額外繳納的糧食。”

    太上皇弘治顯得更加專注。

    “一戶百姓額外繳納的錢糧不多。

    但聚集起來,是一筆龐大的財富,這筆財富,有巨大的用途。

    交由牙行打理。

    糧食賣出後得到的銀兩,可以借給商賈做買賣,賺取龐大的利息,再用這筆利息作為賑銀,發放給百姓。

    朝廷可減少巨大的靡費支出。”

    太上皇弘治渾身微微一顫,屏住了呼吸。

    諸公聽到了這番話時,心中的震撼之情無以言表,表情僵硬在臉上。

    如此一來,就由士紳分擔了朝廷的重擔。

    嚴成錦沉吟片刻,道:“並非每年都會有天災,這筆銀子會越來越龐大,最後,到達無需朝廷撥款,就能賑濟的地步。

    甚至,還能替朝廷賺取銀兩。”

    王瓊的心髒噗噗地直跳,短短片刻功夫,聽得驚心動魄,隻覺得眼前一片漆黑,腦袋中嗡嗡作響。

    劉健和李東陽深吸一口氣,心裏震驚到極致。

    朝廷官鬥,他們自認為是一把好手,可這樣的計策,他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

    這是何等的善政。

    今後,朝廷就不必為賑濟發慌了。

    朱厚照突然心底生出一股豪邁之情,快步走到禦案前,喜滋滋地道:“父皇,借你的筆用一用。”

    龍飛鳳舞地寫下幾行字,依稀可以看見,正是嚴成錦剛才所提的計策,被貼在黃花梨木上。

    太上皇弘治麵色難看。

    諸公捋著胡須,還沒從嚴成錦剛才的話中回過神來。

    通過溫和的手段,從士紳手裏拿了銀子,分擔了朝廷的重負,還賑濟了百姓。

    這個計策,是上一世所說的,集中力量辦大事,嚴成錦又開口:“還請太上皇準許,此事歸於經濟司衙下。”

    諸公都知道,這是一筆龐大的銀子,理應歸戶部。

    且當初,太上皇和他們商定了,不能再讓經濟司變得龐大。

    王鏊厚著臉皮道:“太上皇,誠然嚴成錦所言可行,也是利國利民之舉。

    這樣,更不能交給經濟司了,可想而知,若有十年,百年,是多龐大的一筆銀子?

    經濟司掌控的銀兩,或許會超越戶部。”

    王瓊蔫著一張臉,隻恨嚴成錦不是他部下的佐官。

    國庫常常是空的,哪裏屯過什麽銀子?

    朱厚照總要出一下力氣,否則老高這家夥就幫父皇了,幹咳了一聲:“兒臣決定歸到經濟司下。”

    諸公麵上帶著些許潮紅,似乎隱隱動怒了。

    這兩個家夥同氣連枝,他們是知道的,可在天下大事麵前,不能過多論私情。

    且當帝王,該嚴厲一些才對。

    劉健咳嗽一聲:“新皇,此事不可憑關係決定,應當放眼朝廷的格局。

    都察院權利膨脹,對朝廷並非好事。”

    諸公一臉深以為然的樣子。

    新皇太過相信嚴成錦了,可當皇帝,是忌諱偏聽偏信的。

    即便嚴成錦沒有反心,下一任都禦史,就未必了。

    太上皇弘治目光閃爍不定,確實如劉公所言,都察院設立四司以來,權力就比先代皇帝當政時龐大了許多。

    李東陽回過神來,這小子不是官迷嗎,道:“太上皇,臣以為嚴成錦諫言有功。”

    太上皇弘治當即會意,心下一喜:“此乃利國利民之事,嚴卿家諫言有功,升大學士之位,與張師傅同列武英殿大學士。

    至於此事,可交由都察院經濟司督管,但賺取的錢糧,交給戶部。”

    諸公眸中一亮,相當於讓經濟司幹活,戶部收利。

    太上皇不愧是勵精圖治的老皇帝,如此分權,一碗水就端平了。

    嚴成錦噎住了一下,心中一陣絞痛,升官固然高興,可職權被分了一半,總歸是有些不舒服。

    若非王瓊與他私交甚密,此刻,已經開始掏彈章了。

    太上皇也覺得封賞有些薄了,畢竟,隻有一個稱號,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月俸也隨官升五十石。”

    一口氣升五十石,諸公麵上露出羨慕之色,他們的俸祿,一月才百餘石,足抵他們月俸一半。

    嚴成錦道:“臣謝恩!”

    權利分出去有個好處,不用受百官盯著。

    太上皇弘治長出一口氣,臉上露出喜意:“讓百官進來吧。”

    百官在外頭等了半天,心中好奇,可又不敢趴在窗上偷聽,個個麵上高興不起來。

    宛如被當成酒囊飯袋,被拋棄了一般。

    這時,蔣冕打開殿門笑吟吟地道:“諸位同僚都進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