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錦的天使投資

字數:7537   加入書籤

A+A-




    夜晚,

    謝玉在良鄉過夜,和夥計找了一家塌房,存放貴重的貨物。

    所謂塌房,並非是倒塌的房子,而是寄存貨物的地方。

    也叫邸店或傳舍。

    在良鄉街道的巷尾有一家,還是最近才新開的,不僅可以存放貴重物品,連商人的貨物、馬車也可以存放。

    存放著大大小小的箱子,還有馬匹。

    把貴重商品存了,謝玉一身輕鬆,帶著兩個夥計,今夜準備露宿街頭。

    來良鄉一趟,帶的銀子不多,誰知良鄉有那麽多好東西,全用來進貨了。

    留一些銀子做返程的盤纏。

    躺在良鄉的街道上,鬼影都沒一個,街道上冷冷清清,他算是第一批來良鄉的商人。

    謝遷暗自慶幸,第一批來的商人,沒有不賺銀子的。

    “東家,咱們今晚在這兒過夜?”夥計擔憂問,以前還有柴房睡,現在連柴房沒的了,不怕流民,就怕被野狗叼走。

    “怕啥,明天吃一頓好的,咱們就回江南。”

    謝玉枕著包裹,美美的躺下,這是個發財的機會,銀子花在刀刃上,下次帶多一些銀子來,就能住旅店了。

    當商人,沒有幾個膽子小的,膽子小的當不了商人。

    次日清晨,金輝打在良鄉的街道上,微微有點涼。

    謝玉從塌房裏取貨出來,忽然聽聞有人打聽牙家。

    如醍醐灌頂般,這是個發財的機會啊!

    “你們且先看著,我去問問。”

    謝玉經過多方打聽,終於找到了良鄉的知縣張賢。

    “大人,小人想在良鄉開個牙家,據小人所知,良鄉許多商鋪都被買了,可否幫小人打聽打聽,哪裏還有地?”謝玉問道。

    嚴成錦愣住了,此人的生意天賦還在王不歲之上啊!

    良鄉的工坊眾多,日後必會成為大明的義鳥。

    牙家,就是個中介機構,可以雇轎子、腳夫、租馬車、住宿等等,說白了就是租車公司+滴滴+酒店+中介+旅遊公司。

    在江南那樣的繁華大城才有。

    許多第一次來良鄉的商人,抱著試探的目的,空手而來,來了之後又采購了一大批貨物。

    但沒有馬車和夥計運走。

    現在每日來良鄉的商人一百個不到。

    這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今後能賺銀子,眼光比王不歲厲害。

    張賢樂意幫忙,良鄉多一些商人就能多納一些銀子,“本官幫你打聽打聽。”

    謝玉十分高興,良鄉的縣令人真好。

    從衙門裏出來沒幾步,便被人叫住:“等等,你開牙場有銀子嗎?”

    謝玉見他從衙門出來,以為是張賢問的,便道:“沒有啊。”

    “這個項目咱們少爺投資了,給你銀子。”何能道。

    謝玉有點懵:“敢問你家少爺是?”

    “良鄉的天使投資人。”

    何能遞過一份契書:“這是天使契書,簽了就能給你銀子,給你地皮,給商鋪和轎子。”

    謝玉微微張著嘴巴,天使投資人是什麽玩意兒,天底下還有這麽好的事?

    連忙瞧了一眼合同,除了日後賺的銀子,要分一半給天使投資人,其他似乎沒啥影響。

    不用出銀子和地皮。

    他還賺了?

    “這是……張縣令給的?”

    隻見這時,張賢從衙門裏走出來,麵色古怪:“本官作擔保,你簽了就是。”

    有知縣做擔保,還有什麽好說的。

    謝玉連忙簽了字。

    沒過多久,就有人來帶他去看地方,在良鄉街角,有個大空院子和幾家商鋪。

    何能把契書拿回去給嚴成錦,哭喪著臉:“少爺,咱們白白就給他銀子的商鋪?”

    “想法是無價的。”

    謠言一破,一個月過去,良鄉的百姓和商人日漸多了起來。

    良鄉街道上,一家油坊開門了。

    陳壽聽聞流民跑來良鄉,怕被劫掠,舉家去鄉下躲到現在才回來。

    誰知回良鄉後,人竟比以前多了起來。

    “爹,幸虧當時沒賣,你知道如今一家門鋪能賣多少銀子嗎!”陳壽父子在城裏賣油,賺個幾兩銀子維持生計。

    陳老爺子唏噓不已,良鄉咋來這麽多商人了?

    還多了工坊,和許多門鋪。

    如今隔三差五就有人來問,門鋪賣不賣。

    “聽說在工坊那邊,交了銀子還能訂貨來賣呢。”陳壽想找老爺子要點銀子,許多掌櫃的靠這個發家了。

    很多新奇的小商品,棉簽、牙刷,毛巾、牙膏,沒聽說過,但大戶人家喜歡。

    倒手一賣,就能賺銀子。

    陳老爺子保守了一些,賣大半輩子油,攢點銀子不容易,不敢瞎折騰。

    七月初,天氣燥熱。

    嚴成錦讓匠人打造了一口大冰鑒,把西瓜放在裏頭,冰一個時辰,吃起來哇涼哇涼的,極為解暑。

    夏天到了,轎子自然要裝空調。

    尤其是去良鄉縣一趟,不裝空調,轎子裏能熱死人。

    嚴成錦讓匠人在轎子的四角,裝了極小的冰鑒,不停有冷氣噴出來。

    冰鑒裏頭裝的,是冰。

    唐朝時,就有人發現了硝石放入水中,會吸收大量的熱量,並且結出冰塊,便被人用來造冰。

    隻是裝在轎子裏有個壞處,就是不停有水流出來……

    下了值,一些大臣在午門等轎子。

    隻見一頂轎子極為奇特,破破爛爛,底下不停漏出水來,停了一會兒,地上濕了一片。

    會撒尿的轎子?

    大臣們算長了見識。

    眼睜睜的看著嚴成錦抬腳,撩開轎簾,不緊不慢的坐進去。

    不經意間上了下馬碑話題榜頭條,嚴成錦有些不好意思。

    路過前門大街,聽到許多讀書人為良鄉縣爭辯,流民這個瓜,總算是被吃幹淨了。

    幾日一晃過去,京城談論良鄉的人越來越多,到了人盡皆知的地步,李東陽也想去良鄉看一看。

    特意告假一日,帶著仆人去了良鄉縣。

    在京城通往良鄉縣的官道上,看見許多押運貨物的小商隊。

    李東陽坐在路邊的石頭歇息時,還有人跟他打招呼

    “嘿嘿,老哥也去良鄉尋貨?”

    “哎……想去良鄉看看。”李東陽尷尬笑笑。

    往前走,官道上,有賣吃食的茶鋪。

    小二揮起搭條,吆喝:“客觀老爺,吃茶嗎?”

    “嗯,歇歇!”李東陽下了轎子,讓轎夫得口茶水喝。

    “這是什麽茶?”

    “騎驢茶,提神的,走商走多久也不困。”小二吹噓道。

    到了良鄉,李東陽大吃一驚,這裏竟比京城還熱鬧,街道窄小的緣故,人擠著人,貨車占了大半街道,車水馬龍。

    有許多攤販,幹脆把貨物擺在地上吆喝。

    “爺,流民去哪裏了?”仆人疑惑。

    李東陽也想知道,看起來似乎都是士紳和百姓,順著街道往下走,東瞧瞧西看看,也沒發現一個流民。

    他隻關心流民,對良鄉的商貨並無興趣。

    “走,回去。”

    如此盛況,陛下定然高興,嚴成錦竟不向朝廷稟報。

    這個慎重的家夥,不知要觀察到什麽時候。

    回到京城,夜色已深,隻好次日再進宮。

    一大早,天邊剛亮起紅暈。

    奉天殿,

    弘治皇帝收到一封嚴成錦的疏奏,令他有些失望的是,不是彈劾疏奏。

    但看完疏奏的內容,讓他龍軀一震。

    “嚴成錦請奏取締朝廷對良鄉的賑濟。”

    幾萬流民都安置好了?

    弘治皇帝出神之際,李東陽大步流星走入殿中:“陛下,臣有事要奏。”

    “李卿家說。”

    “臣昨日去良鄉,並未看見流民,反倒瞧見許多商賈,熱鬧非凡,倒是奇怪?”

    “朕想親自去良鄉看看。”

    弘治皇帝命牟斌和蕭敬準備,擬了一道旨意,今日不上早朝,由內閣暫為代政。

    弘治皇帝換上便服出宮,李東陽和蕭敬等人陪同,隻有弘治皇帝和李東陽乘著轎子,其餘人等跟隨。

    轎子裏頭很熱,還沒走出京城弘治皇帝就大汗淋漓,走一段要歇一歇。

    到了昨日的大石處,李東陽命人停轎,走到弘治皇帝的轎旁。

    “朱爺,先下來歇一歇。”

    “真熱啊,有個西瓜就好了。”弘治皇帝感歎。

    蕭敬暗怪自己辦事不力,給弘治皇帝狂煽扇子。

    李東陽道:“再往前走,就有茶館了。”

    正在這時,一頂破破爛爛的轎子,在幾人麵前慢悠悠經過,轎窗上裝有玻璃,轎底還不停漏水。

    弘治皇帝眼睛看直了,納悶:“還有這樣的轎子?”

    蕭敬認出來:“是嚴成錦的轎子!”

    嚴成錦坐在轎子上,聽到自己的名字,撩開轎簾一看後視鏡,弘治皇帝和李東陽坐在路邊乘涼。

    他連忙命人停下轎子,下轎子行禮:“見過朱爺,朱爺怎會在此?”

    “來良鄉看看。”

    蕭敬上去瞧為何這轎子漏水,湊到嚴成錦的轎子旁,好奇地瞅了一眼,驚喜:“陛下!這轎子涼快!還有西瓜!”

    弘治皇帝來了興致,走到嚴成錦的轎子旁,伸手進去,清涼從手上傳來。

    “朕坐你的轎子。”

    嚴成錦堅決搖頭:“陛下是九五之尊,豈能坐這樣的破轎子。”

    不是不想讓弘治皇帝坐,而是裏頭有許多門道,摸了之後,沒準還會射出幾個飛鏢來。

    真怕給弘治皇帝射死……

    好吧,其實也不想讓弘治皇帝坐。

    弘治皇帝微笑道:“今日微訪,就不講究了,朕跟你換一頂轎子。”

    “朱爺坐也無妨,還請朱爺,勿要碰轎裏的東西,勿要碰轎裏的東西,勿要碰轎裏的東西,勿要碰轎裏的東西。”

    “你為何要說四遍?”弘治皇帝皺著眉頭。

    “重要的事情,要說四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