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事(中)
字數:3538 加入書籤
“公祺有所不知,這益州戰亂頻繁,此前綿竹有黃巾馬相聚眾謀反,此後巴郡又有蠻王李虎起兵叛亂,這戰事將益州各郡弄的殘破不堪,至今都未恢複原狀,老夫此前都將財力與物力花費在治理益州之,此時手無任何糧草與人馬,你叫我如何出兵攻打漢中。”
雖不知劉焉說的是否真假,但聽他的意思是不打算出兵,這讓張魯心中大急,畢竟堅持不懈到現在,可不能半途而廢。
“不可,若是明公不出兵,等那蘇固攻來,那可是後患無窮。”
張魯勸說著劉焉,奈何對方根本不為所動。
就這樣在張魯死纏難打,多次勸說之下,劉焉終於改變態度。
“老夫也知道公祺說有理,不過此事牽扯甚大,我要與我兒劉璋商議一番才能決定。”
劉焉也是無可奈何,一方麵他糧草短缺,兵力不足,想要出兵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另一方麵,劉焉對蘇固十分忌憚,見他在漢中調兵遣將,有謀反之意,劉焉當然不能放任不管,所以在束手無策的情況之下,隻能寄托劉璋,希望他有萬全之策,而劉焉有理由相信,劉璋定會與之前一樣帶給他天大驚喜。
聽劉焉要與劉璋商議,張魯臉色大變,心中更是咯噔一下,他也怕劉璋的出現會帶來變數。
不過想到劉璋雖以驍勇著稱,但性情高傲的張魯自認智謀過人,領兵作戰自己或許不如劉璋,但張魯心中不信,這耍陰謀詭計還鬥的過他自己。
想到此,張魯臉色立馬恢複如常,然後說道:“那明公趕緊請劉校尉前來,早些商議,便能盡快決斷,畢竟時日拖的越久,這變數就越大。”
劉焉也知時間不等人,於是立馬寫信交由沈彌,讓他領著幾人將信送往江州交由劉璋,讓他立刻動身前來綿竹議事。
沈彌乃是劉焉另一位心腹愛將,見自己主公有托,他也情況緊急,於是一拿到信後便帶領幾人快馬加鞭地向著江州方向飛奔而去。
巴郡,江州。
巴郡之地自古以來都是漢蠻兩族混居,極其複雜,如廩君、板楯等蠻族均生活在此。
廩君蠻有五個氏族組成,其中以巴氏為首領,號為廩君。
相傳廩君死後,魂魄化為白虎,族人遂有崇拜白虎和以人祭虎的習俗,因為崇拜的緣由,後遂以廩君為族名,這也是他們族名的由來。
廩君蠻早期活動在夷水流域,後逐步發展到巴中,黔中一帶,被當地南郡巴郡等漢人稱為“巴郡南郡蠻”。
板楯蠻分布在巴郡閬中一帶,沿渝水居住,喜好歌舞,英勇善戰,他們從事農業長於狩獵。
相傳秦昭王時白虎為害板楯人應募射殺白虎有功秦官府與板楯人盟誓說。
“頃田不租十妻不算傷人者論殺人者得以倓錢贖死。”
楚漢之際板楯蠻從漢高祖還定三秦有功免除部落首領羅樸督鄂度夕龔七姓不納租賦餘戶歲納“賨錢”,因此又有“白虎夷”或“賨人”之稱。
由於板楯蠻善戰東漢王朝經常征調他們從軍屢立戰功。
當時西羌數寇漢中都靠板楯軍擊敗之號為神兵。
這兩族混居,自然就有矛盾發生,就像鄉裏鄰居時常發生摩擦,起爭吵或是出手打架也是自然之事。
看正c&版f章節i網“
由於東漢官府對這些蠻人更賦至重,仆役棰楚,過於奴虜,使得這些蠻人愁於賦役,困於刑,迫於壓力,不得已多次邑落相聚奮起反抗。
中平五年188年,黃巾馬相舉兵反抗,這些蠻人便與巴郡黃巾搖相呼應,使得蜀中大震。
隻是這些板楯人信奉五鬥米道,故在張修的約束之下才沒有做出太出格之事。
雖然漢人過於奴役有錯在先,但這些蠻人行為野蠻粗魯,暴怒之下嗜血好殺,常常聚眾叛亂如家常便飯一般,讓人可恨。
就像李黑等夷王就是野心勃勃,為了一己之私,才將張修驅逐,又起兵謀反,將巴郡之地弄滿目瘡痍,廢墟一片。
不過還好,劉璋驍勇善戰,宛如天降神兵一般將李黑等夷王斬殺,又殲滅數萬蠻兵,可謂威武非凡,不僅震懾住了那些圖謀不軌之人,還製止住了那些蠻人殘暴行為,使得戰亂紛飛巴郡又變回一片安寧。
這殘破不堪的巴郡經過幾番治理,此時恢複了少許生氣,不說各縣人來人往,川流不息,至少比起此前那荒蕪人煙的情況可要好許多。
而這些情況雖有王商等人輔助結果,但歸終結底還是劉璋善用賢才,用人得當的緣故。
有現代思想劉璋可不會與那些私心欲強盛之人一般古板刻薄,死抓著手中權利不放。
身為位者如無武文雙才,便要駕馭英雄,驅使群賢,來彌補不足,而不是獨斷專行,專權不放。
就如劉璋一樣雖然被人譽為文武雙全,但他心中清楚,自己文又無王商、王士等人過人,武又無甘寧、典韋勇猛,那劉璋又何必多此一舉,專權不放。
為了能治理好巴郡,劉璋可不能小肚雞腸,處處提防他人,隻有委以重任,徹底放權,才是明智之舉。
在政事方麵,自有了王商等人處理,不僅效果顯著,效率也十分快速。
至於治安方麵更是不用劉璋操心,甘寧、典韋等人本就被人譽為名將,自然領兵作戰之能不用懷疑,有他們帶兵剿匪,這巴郡之地更是安國寧家。
有這麽一批賢士能將為劉璋分憂,這也使得他輕鬆自在,不必事事親為。
就這樣閑來無事的劉璋一有時間便宅在府中,要麽陪陪自己嬌妻吳芹,這日子過的倒是瀟灑快活。
自然劉璋這種不管事態度,很容易被人誤解為不負責任的行為,比如做事勤勉,態度認真的王商對此就頗有微詞,時常勸說劉璋不能什麽事都放任不管。
當然劉璋也知王商隻是出於好意,所以並未表示不滿。
而且王商不懼劉璋不滿,敢納忠言,這讓劉璋對此人越發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