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遼西尚在

字數:4270   加入書籤

A+A-




    朱皓衝進皇家獵場後,便直奔皇帝行轅而去,路上一些隨侍的太監和護衛,看見朱皓這一副殺神模樣,皆不敢阻攔。

    朱皓就這樣一路直接衝進了皇帝的行轅當中,朱皓進入行轅後,便看見自己的皇帝大哥,正一臉震驚的看向他。

    朱皓連忙施禮道:

    “臣弟參見陛下!”

    朱由校看著施禮的朱皓,這才回過神來,連忙開口說道:

    “皇弟,你怎麽回來了?”

    “莫不是遼東出現了什麽問題?”

    朱皓一聽自己皇帝大哥竟然什麽都不知道,便惡狠狠地看了一眼自己皇帝大哥身邊的魏忠賢,魏忠賢看見朱皓看向他,嚇得身體一顫,向後退了一步。

    魏忠賢之所以這麽怕朱皓,完全是那日朱皓怒斬了他一臂,讓他落下的後遺症。

    朱皓瞪了一眼魏忠賢後,也沒有去針對魏忠賢,而是直接說起了遼東的情況道:

    “陛下,臣弟到達山海關之前,遼陽城便已經丟失,整個遼東地區盡喪於敵手啊!”

    “半月前,建虜阻止兵馬攻打山海關,臣弟拚死護衛山海關,幸保山海關無恙!”

    “可因為城中兵丁不多,恐怕難以再抵禦建虜下次攻擊!”

    “臣弟三次上書陛下,請求援兵,可未見援兵,因此隻能親自回來,請陛下派遣援兵!”

    朱由校雖然是酷愛手工藝,但並不是什麽也不懂,他知道如果山海關丟失,那麽北京城便危險了。

    因此朱由校在聽完了朱皓的話後,頓時大驚失色,轉過身眼神不善的看向了魏忠賢道:

    “忠賢,可有此事?”

    “為何信王的求援奏折,朕一封也沒有看到?”

    魏忠賢聞言,連忙上前兩步,參拜道:

    “回稟萬歲,奴才確實看見了信王的求救奏折,不過讓奴才留中了!”

    “因此並未呈遞預覽!”

    朱皓聽著魏忠賢這找死地回答,心中很是不解,魏忠賢怎麽就敢這麽堂而皇之得承認了呢?

    難道他就不怕自己大哥一怒之下,直接斬了他?

    朱皓心中正疑惑的時候,朱由校橫了魏忠賢一眼,怒道:

    “魏忠賢,這麽重要的事情,你竟然敢背著朕,隱瞞不報!你居心何在?”

    “難不成你勾結了建虜,意圖叛變嗎?”

    魏忠賢聽著朱由校憤怒的話,臉色不改攻擊的磕了個頭道:

    “陛下榮稟!”

    “雖然遼陽失守,遼河以東地區淪陷!”

    “可遼河以西地區,還有軍事重鎮廣寧,屯兵十三萬!”

    “因此奴才以為信王的奏折,可能存在不實,已經派出巡撫王化貞,前去廣寧查看情況!”

    魏忠賢說著,從懷中拿出一封書信,看了一眼朱皓,然後雙手舉過頭頂道:

    “前日,王化貞已經給奴才寫信,說已經成功接管了廣寧城!”

    “廣寧城內的駐軍完好無損,兵精糧足!”

    “隻要廣寧還在,建虜是萬萬不可能越過廣寧,攻打山海關的!”

    “奴才據此,才將信王的奏折留中未發!”

    “還請萬歲明鑒!”

    朱皓聽著魏忠賢的話,當即大怒道:

    “魏忠賢,你的意思是說本王謊報軍情了?”

    朱皓說著,就拉住魏忠賢向外拖著,邊拖著邊說道:

    “來!來!來!”

    “你這個混賬東西,給本王過來!”

    “本王現在就帶你去山海關看看!”

    “本王到底是不是,剛剛在那裏打了一場血戰!”

    朱皓越說越激動,朱皓可以忍受他被誣陷,但是想著死在山海關前,他那些護衛軍的士卒們,朱皓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魏忠賢的胡說八道。

    魏忠賢被朱皓如同拖死狗這樣拖著,當即便連連解釋道:

    “殿下,您放開奴才!”

    “奴才沒有說殿下謊報軍情!”

    “但奴才所說也是實情,奴才估計建虜應該是攻陷遼陽後,

    趁機偷渡遼河,繞路蒙古兀良哈部的牧場(今遼寧省朝陽市)奇襲山海關!”

    “幸虧殿下在,才能保住山海關不丟失!”

    “奴才雖然留中了殿下的奏折,不過請殿下放心,

    奴才已經命令巡撫王化貞沿著遼河布防,

    奴才保證,建虜不會再有一兵一卒再到達山海關!”

    朱皓聽著魏忠賢的,微微蹙眉,他知道這麽大的事情,魏忠賢不敢騙他,否則魏忠賢那就是作死。

    對此朱皓不禁心中暗暗想著,這都怪他當時過於緊張了山海關的重要性,忘記了遼西還有廣寧這個軍事重鎮。

    特別是當他在看見後金的兵馬,抵達山海關的時候,他便以為遼地盡失,這個錯誤的心理暗示,就讓朱皓將這個遼西的廣寧城忘得是一幹二淨。

    朱皓確定了魏忠賢說的是真的後,便鬆開了魏忠賢,因為當魏忠賢解釋完了這些,朱皓沒有理由再去拉扯著魏忠賢了。

    其實前世熟讀明史的朱皓,是記得廣寧之戰是在天啟二年發生的。

    但因為一係列的蝴蝶效應,就讓朱皓對於前世的明史記憶,越來越淡,剛剛魏忠賢一說,朱皓才隱約地想了起來,關於廣寧之戰的記載。

    聽著廣寧重鎮還在,這讓朱皓多少,放下了心,不再擔心山海關的局勢,不過這卻讓朱皓為另一件事擔心起來。

    因為朱皓想起了明史記載,廣寧的丟失,就是因為經撫不和導致的。

    朱皓記得,遼陽丟失後,朝廷啟用熊廷弼為遼東經略,同時命令王化貞為巡撫,兩人主理遼東防禦。

    可這熊廷弼是東林黨的人,王化貞是東林黨的人,兩人暗中較勁,導致經撫不和,廣寧丟失,明軍退守山海關。

    朱皓知道現在因為他奉命經略遼東,熊廷弼可能不會再出任遼東經略,可這個王化貞依然成為了巡撫,還控製了廣寧重鎮。

    朱皓不相信這個王化貞,有能力防禦住後金的進攻,但是如何從這個王化貞手中,拿回廣寧城的控製權,這又是一件頭疼的事情。

    朱皓心中想著,本來是單純的軍事行動,現在摻雜了政治因素,讓他不禁有些憂心忡忡,表情極為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