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奇襲孟津城
字數:2417 加入書籤
洪水未盡,張順正趁此機會,依照趙魚頭之策,招募青壯。雲曰:“此此洪災未過,而如今吾等雖有些許糧食,卻不夠一個月吃的。我聽說:不能謀萬世者不能謀一時。諸位破家毀田者不計其數,怎麽可以這樣坐吃山空,不為長遠計哉?”
“諸位若想得活,其中青壯可隨我攻破孟津縣城,開孟津糧倉,以便度過災年。吾等唯有搶得糧食,一家老小才能得以活命!今坐亦死,舉大事亦死,同樣是死,何不奮力一搏,但求一活?”
災民之中,或有過客,或有獨身。張順也不細分,領手下諸人各自選練青壯,不從者絕其糧食,祭與河神。災民畏其武力,貪其糧食,不得不從。
張順本來對做這種事頗為不忍,趙魚頭勸之曰:“錢老頭何其無辜耶?自守其財,而遭此厄?何以眾人不言主公殘暴,而讚主公仁義載?乃殺一自私之賊,活千萬百姓也。”
“夫天下攘攘,利非一孔。人命無貴賤,錢財有多寡。彼多我寡,我多彼寡也。昔聖賢之所以王天下者,聚眾擊寡也,此乃聖賢明君之道。夫以寡淩眾,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者,一人得活,眾人得死,此乃獨夫民賊,紂桀之輩也。”
“主公仁義,見死者則不忍,此小仁也。主公未見者,屍骨積於道,餓殍滿天下之景又何其多耶?主公應棄小仁,揚大仁。聚大眾,擊獨夫民賊也。此聖賢之道也,若主公不忍,小老兒可代為之。”
“昔薑太公亦不過如此矣,趙公真天下大才也!”張順歎了口氣,前世安逸的生活竟然腐蝕了自己,這番階級鬥爭的言論居然出自一個小老兒之口,簡直難以想象。他又如何肯將惡名歸於此人也,於是說道:“吾目瞽耳聾者久矣,願趙公常警我也。此事吾自為之,趙公且看我手段如何!”
“過譽過譽了,主公。”趙魚頭訕訕笑道,“我目不識丁,唯有自幼喜歡聽附近老人講古。老人常說聖賢明君,罵獨夫民賊。我就問何為聖賢明君?何為獨夫民賊?”
“村中老人都說,聖賢明君,獨夫民賊都是應天而生,應天而死,乃是命中注定。可是我還是有所懷疑。直到我年紀漸長,我見到村裏富者吃用不盡,貧者食不果腹。等到我賣魚去洛陽,人告訴我沿道肥田皆為福王所有,略有萬頃。而時乞丐常倒於道,無人問津也。”
“我與乞丐一餅,乞丐得活之,稱之我善!於是我便想,若是我能與天下每人一餅,豈不是天下皆稱我善?愚者千慮,偶有一得,心道古之聖賢應該也不過如此吧?”
“可我不過舟子一個,如何有千餅萬餅供天下人所食也?再後來,我老了,才漸漸明白,這千餅萬餅自在天下,唯有有德之人取之,以分天下,才稱聖賢明君。今進主公取糧救災之道,便是聖賢明君之道也,故我爺孫從主公以取天下耶!”
張順聽了,默然無語。對趙魚頭深深拜了三拜,說道:“我雖非明君,公為聖賢也!得公之佐,何愁天下不定也!”
張順乃選青壯千人,令手下領之:
張順自選最為精銳者二百,分付張三百、原小旗官張武浩領之。馬道長、陳金鬥、趙魚頭三老各自領二百人。劉應貴自領百人,為軍法官,趙魚頭孫子趙鯉子領百人為斥候。又自選數十機靈少年為傳令兵,由悟空領之。
選編之後,擇其強壯者,各為什伍長。三老所領者眾,各自選副手二人佐之,其實多數都是原來小旗官。
如此這般,吃完飯食之後,左右無事,張順便領之練習陣型。張順所使用陣型,前世《羅馬全麵戰爭》之法也。
陣成一列,左軍馬道長,右軍陳金鬥,中軍趙魚頭也。張順自領親兵二百押後,吩咐趙鯉子撒出斥候,觀測左右前後;吩咐劉應貴帶軍法官遊走陣型之後,見有亂陣者,便是一頓棍棒伺候。
練習數日,陣不能成型,卒不能成列。武器除原來衛所士卒所帶刀槍者,餘者木棍、石塊都不能人手一個。雖遠觀之,卻也頗有氣勢,實則不堪一擊也。
張順暗暗叫苦,心道:“本以為自己天縱奇才,雄才大略。誰知僅僅簡單的千人兵馬,便使的亂糟糟的,也不知道回頭攻打縣城,能不能用?若是被人所陣斬,更是千古笑話。”
及數日,洪水稍退。光武陵至北邙山處水漸漸變淺。於是,張順乃命悟空以“狗刨式”避水術探之,發覺已可渡人。
於是,張順便命趙鯉子帶著他手下善水者,泅水去北邙山,再沿山而北,探查孟津城。
此孟津城原在渡口附近,因為河水侵襲,嘉靖十三年才遷往舊城西二十裏。河南地界久不聞兵事,防守鬆懈。趙鯉子等人往城中探查一番,隻見饑民塞滿城池內外,眾人不得救援,個個嗷嗷待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