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頓兵堅城之下
字數:2692 加入書籤
張順等人吃飽喝足了,便向“紫金梁”告辭離開。“紫金梁”再三挽留張順等人,讓他們“坐等竇莊陷落,大家搶糧搶錢搶娘們”。張順總覺得“紫金梁”攻城決心不堅定,生怕被賣,便執意要走。“紫金梁”挽留不得,才放他們回去。
本來眾人被如此挽留,都不太好意思離開,結果張順不但好意思,反而連李十安和他攜帶的火炮也要一起拉回去。“紫金梁”聽到這個消息時,頓時臉都黑了。當時,眾人都覺得張順也太不講情麵了,甚至張慎言都開始琢磨要不要尋個機會離間一下“紫金梁”與張順的關係。
沒想到,張順巧言令色道:“二當家!一則,我部人馬皆是新手,如果被竇莊襲擊,沒了火炮,怕是頂不住敵人進攻。所以夜間需要此物威懾敵人。二則,此番進攻此城全是您的功勞,我‘擎天柱’略盡綿薄之力,當不起如此好處。我且約束部下回營,若是明天攻破竇莊,可令貴部先行,給我們留點湯水即可。”
“紫金梁”見張順說的也是實情,並承諾不去搶他們的“戰利品”,倒是對張順觀感有所改觀。覺得他是一個很會做事的人,不但不再挽留他,反倒派人幫他往營地運回大炮。
而那二炮隊長李十安也是惜命的主,聽到張順的命令以後,也不怕麻煩,高高興興的命令士卒將自家大炮裝到車上,在“紫金梁”部下的幫助下,將大炮又運回了營地。倒是張順麾下幾個武將心有不滿,覺得張順小瞧了他們,不過張順一張好嘴,哪裏擔心他們?隻是在回來的路上說道:“大家都是名將之資,切不可陰溝裏翻了船,為天下笑。夫用兵之法,防守則求全責備,進攻則一鼓作氣,這是古時聖賢的道理啊!”
這一群大老粗,哪裏聽說過這種“聖賢道理”,紛紛表示佩服。隻是張慎言、陳經之心中納悶,這是那本書裏的用兵道理,卻是講的通透。卻不曾想到,這是古今中外第一聖賢“沃茲·基彼岸德”的道理。
是夜,本來張順將一切警戒守衛都安排完畢,準備美美睡個好覺。沒想到當天夜裏,竇莊裏麵的莊戶、奴仆不知道發了什麽瘋,多次出東門襲擊張順營地。雖然每次都被張順部下魏從義擊退了,但是也折騰的張順一宿也沒休息好。他好容易趁著天色未明,想補個回籠覺,卻不料“紫金梁”一大早就親自趕了過來,把張順給喊了起來。
張順惺忪著雙眼,打著哈欠忍住困意前來拜見“紫金梁”,問道:“二當家何其急也?有事兒通知我‘擎天柱’便是,竟然親自大駕光臨。可是破了竇莊,邀我一起進城?”
“紫金梁”聞言,滿臉晦氣道:“哪裏破了竇莊?卻是昨晚倒了血黴,被對方夜襲土山,竟然將我那大炮火門給釘死了。”
原來那張道浚也不是吃素的,便趁夜派出家丁死士,奇襲了土山上的火炮營地。“紫金梁”久攻竇莊,見其龜縮不出,不曾防備,竟然被竇莊死士衝上了土山,釘死了火炮火門。
“紫金梁”雖然頗懂兵法,可是哪裏了解這個?本來見張道浚夜派死士衝上土山營地,殺死了一部分自己的炮手,卻沒想到被自己兵馬團團圍住,全軍覆滅。“紫金梁”親自檢查了一下自己換來的那些“鐵疙瘩”,發現完好無損,還嘲笑張道浚好大的虛名,隻會人麾下英雄白白送死來著。
結果第二天天亮,“紫金梁”的炮手才發現,自家火炮火門全被釘子釘死,根本無法使用了。“紫金梁”這才大驚失色,連忙來到張順營地,請求張順拍火炮前去支援。
張順等人草草的吃了口早飯,便連忙帶著火炮趕往了土山。等張順登上土山往竇莊一觀,卻是大驚。原來不知何時,竇莊城內居然也靠著城牆起了一道土山出來。之前土山不夠高大,因為城牆遮擋,竟然沒有被發現。如今土山已經高出城牆,這才被張順等人發現。
張順這邊安裝火炮,對方也在對麵土山安裝火炮。這一回,義軍這邊火炮少,對麵竇莊那邊土山較低矮,雙方互有所失。結果張順這邊的火炮在往竇莊城中射擊的時候,受到了對方幹擾比較大,甚至有幾個護衛和一個炮手被對方的炮彈所傷。
張順對這事甚為憂慮,並將此事說給“紫金梁”聽,可惜“紫金梁”也沒有太好的辦法,隻好請求張順趕快幫忙修複火炮。張順又狠狠的訛了“紫金梁”一批棉甲,才心滿意足的讓營中工匠把被釘死了的火門,重新鑽開。當然,由於人工鑽孔,進展緩慢,過了好幾天才終於將所有火炮的火門鑽開。
結果這時候,對方也將土山修建的和城外的一樣高大,雙方距離變近,又沒了高度差距,頓時雙方火炮的威脅變大起來。本來前幾天還是偶爾傷人,這幾天已經互有損失,甚至張順還被對方擊毀了一門火炮。不過還好“紫金梁”居然損失了兩門,張順心裏平衡了一些。
張順一看這炮戰不能繼續下去了,隻好再來找“紫金梁”,商議辦法。對方的火炮精度高,炮手技術嫻熟,一旦處於同等條件,自己根本壓值不住對方火力,這仗沒法打了。
實際上,這一次“紫金梁”也失了心氣,猶豫的問道:“要不‘擎天柱’小兄弟,你再鑄造幾門更大的火炮,來壓製對方的火力?”
“再鑄什麽樣的火炮都可以,關鍵是我們還能堅持多久?頓兵於堅城之下,即不能克,又不想走。等到物資耗盡,人員疲憊的時候,我擔心如果山西宋統殷帶兵前來,我等皆死無葬身之地矣!”張順勸諫道。
“紫金梁”思索良久,才歎了口氣,說道:“‘擎天柱’所言甚是,你的兵員且撤回東門去吧,且等數日,必有消息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