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撥雲手

字數:3463   加入書籤

A+A-


    草堂布置簡單,一方桌幾,一條琴案,兩張席子,在上坐位置處,還有一張傳業授課的圍子床。

    幾人圍桌幾正坐在席子上,桌幾旁邊的火爐上燒著水,公羊先生新收的稚齒書童安靜坐在側。他是江北逃難來江左的,父母死在了路上。

    琴案在周絲桐身後,一把在油燈下漆麵發黑,有著如霜花般彌漫開的細密裂紋的古琴擺在上麵,想來方才泉水丁冬之聲,是周絲桐在撫琴撥弦。

    蘇幕遮不通音律,但師姐葉秋荻喜歡撥弄琴弦,因此蘇幕遮喜聽琴音,對斫琴也敢興趣,知道兩人方才談論斫琴之道,興趣頗高的也湊了進去。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將琴擺到桌幾上,周絲桐道:“昔聖人作琴,天地萬物之聲皆在其中;琴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足,與人身相應。所以琴,是人與天地的一份親近。”

    “斫琴選材別有一番講究,逍遙派的道士斫琴時常用桐木與梓木,王爺可知為何?”周絲桐問道。

    “桐木屬陽,梓木屬陰。”坐在蘇幕遮身邊的漱玉替他答道:“上取桐木,下取梓木,以桐之柔配梓之剛,以材之陰陽相合得音之剛柔相濟。”

    “不錯。”

    周絲桐詫異的看向漱玉,拱手致意道:“斫琴選材如選君子,首先需沉穩,不易有火氣;其次忌諱過於剛強,剛則易變形、開裂;最重要的時要有堅守,以保證本心和木性穩定。”

    周絲桐輕撫琴麵,道:“日久方能得見人心,因此斫琴選用老木最佳。”

    “但想尋找真正適合斫琴的老木著實不易。”周絲桐對蘇幕遮道:“不是誰都有藥王入山遇古木那般極好氣運的。

    《藥王入山遇古木》的故事蘇幕遮熟悉的很,藥王乃藥王穀葉家先祖。藥王一日入山采藥,偶遇一受傷老猿。猿有靈性,在藥王妙手回春將它治好後,翌日,老猿從深山絕穀內扛出一萬年桐木以報救命之恩。

    藥王後將巨木斫為二琴,一曰“春生夏長”,一曰“秋收冬藏”。

    兩把名琴乃藥王穀鎮穀之寶,可惜在幾百年前的劫難中消失了蹤跡,再沒在世上出現過。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漱玉輕歎一聲,兩把名琴的消失乃是藥王穀弟子最引以為憾的事情。

    “吾運氣也不差。”公羊子高喜道:“不日前,老夫在鄉間行走時,偶遇一村夫肩扛一截梧桐木要送回家去做薪柴。當時不知為何,老夫心血來潮輕叩一聲,聽梧桐木有美音發出,知是做琴的好材料,便將它留了下來,準備請周兄斫為琴。”

    “哦?”蘇幕遮想到葉秋荻也好古琴,心中一動,拱手道:“公羊先生若有剩餘良材,能否忍痛割愛,讓蘇某也斫琴一把?”

    “王爺自解行囊賑濟難民,乃我等讀書人的楷模,區區一把琴何足掛齒?”公羊子高爽朗笑道:“周兄為吾斫的那把琴明日即成,便先送與王爺。”

    “不,不,不。”蘇幕遮搖頭,道:“我決定先隨周先生學習斫琴之技,然後自己親自動手斫琴。”

    似乎猜透了蘇幕遮心思,周絲桐道:“王爺若將琴送與在意之人,新斫的琴並非好禮。”

    “這是為何?”門外漢蘇幕遮詫異。

    “古琴,古琴,唯有古了,方能稱之為真正的琴。”漱玉在一旁解釋道。

    “不錯。”公羊子高也道:“琴有靈性,如一個生命,時間愈久,裂紋愈多,靈性愈足,音色更鬆透。”

    周絲桐撫摸著琴麵,道:“這把琴至少二百年,漆麵方生出這般裂紋。”

    “當然。”周絲桐一笑,道:“建康城內附庸風雅者居多,在這些不識貨子弟慕名前來我處求購古琴時,吾會用火蒸冰鎮之法,令漆麵開裂,再高價賣與他們。”

    公羊子高在一旁打趣:“周兄作假手段頗高,若非真正懂琴之人,當真看不出來。”

    顯然,老先生也不是迂腐的人,很少滿口仁義道德的掛在嘴邊。

    周絲桐指著琴麵裂紋,道:“區別很簡單,經過時間侵蝕,漆麵自然裂開的,端口鋒芒如劍。而火蒸冰鎮裂開的,會損傷琴身紋理,猶如人被消磨了性子,端口少了些銳氣。”

    “如此這般說來,新斫的琴當真難以送的出手了。”蘇幕遮有些氣餒。

    他與葉秋荻雖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但仔細說來,他真正送與她有心意的禮物著實不多。此番離穀,是蘇幕遮首次離開藥王穀行走江湖。在離開時,他便一直在想見麵時該送師姐何物以表心意。知道她喜歡撥弄琴弦,剛才靈機一動想送她一把自己親手斫的好琴。但現在看來卻是魯莽了,等琴拿得出手,他們兩個也早作古了。

    “其實還有其它法子,在短時間內讓古琴漆麵自然裂開,又不損傷琴身紋理。”漱玉忽道,“隻不過是大造化,需要王爺花費很大一番大工夫了。”

    蘇幕遮意興闌珊的性子頓收,揮手道:“你說。”

    “琴麵自然裂開,無非是琴身內部力道順應紋理,在時光推動下在改變。”漱玉道,“王爺若以剛柔相濟的內力,精妙把握出掌力度、角度,以內力牽引琴身內部張力,順應紋理,不出一絲一毫之差錯,就勢借力便可將漆麵震出劍紋。”

    “隻需尺寸光陰,即可抵得上數百年歲月的侵蝕,是真正的巧奪了天功。”漱玉道:“當然,王爺功夫若能如此剛柔並濟,控製如此精妙,也早成大家了。”

    顯然,蘇幕遮在練功上的懶散,讓漱玉實在看不過去了。

    “《太素心經》乃江湖最為溫和的內功,以作柔和牽引之力想來不難。”

    蘇幕遮顧不上理會漱玉的不滿,仔細思索著其中的可能性,道:“但連山掌乃天下至剛至猛的掌法,一出掌便是全力,想要精妙控製力度、角度,做到柔中有剛,剛中有柔,剛柔並濟簡直是為難我。”

    漱玉聽蘇幕遮的口氣,此法若可行的話,他當真會這般去練功,頓時眼睛一亮,道:“連山掌自然不成,但王爺莫忘了您同時還身負著琅琊蘇家的祖傳絕學撥雲手呢。”

    “以手撥雲,由鬆入柔,積柔成剛,外柔內剛,柔化剛發,剛柔相濟,不正是蘇家撥雲手的拳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