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入我相思門

字數:4613   加入書籤

A+A-


    六月畢。 .太湖作亂水匪被剿滅,太湖為之一清。

    太湖頗有聲望的張先生,即曾在江北為官,在秋風起時,蓴鱸之思而棄官回姑蘇的張季鷹隨朔北王趕往建康。

    七月一日。本應奔喪回城的白安禮,奏報西蜀陳兵國境前,有東犯之跡象。

    荊州大都督白安禮後上陳情表,詳述父親養育之恩與君恩難以兩全,唯有背負不孝之名,為王上死守邊疆。

    早朝之上,林中正痛批白安禮之不孝。

    王上下詔召白安禮速速回建康。

    七月二日。朝廷大中正林中遇刺身亡。

    林中正是在天不明上早朝時被斬殺的,餘下一具無頭屍體,被割下的頭顱掛在了太廟屋簷。

    七月三日。王上追封白太傅忠正公,林中正文和侯,厚殮之,再次傳召白安禮速回建康。

    七月三日,夜,大司徒陸道遇刺,幸的仆人拚死相互,才得以逃脫。

    七月四日。白夫人請求隨父棺木返鄉丁憂,被王上以前所未有而駁回。

    但為讓夫人安心,又示榮寵。王上下旨,白家所有子弟丁憂去職,為忠正公守製二十七個月。

    此例亦亙古未有之,因此遭到白家子弟及有瓜葛世家的反對。

    奈何白太傅已死,四大家族之一的白家群龍無首,其他世家袖手旁觀,最後白家登廟堂子弟皆被迫去職。

    當日,更裝易容的白臨川站在朱雀橋邊。

    他看著空棺木隨家眷在秦淮河上遠去,唯有幼子白安石站在他身邊,忽覺繁華轉頭空。

    人死不能複生,此間再無白臨川。

    七月五日夜,談禦史在家中遇刺,全家上下雞犬不留,震驚世人。

    王上大怒,著千佛堂,北府迅速查出凶手。

    七月六日。北府在南籬門前掛著十三具屍體。

    十三具屍體臨死前供詞,稱其為明王,即影堂迦難留座下弟子,奉命刺殺談禦史老小。

    但引人矚目的不是他們的身份,而是他們的傷口。

    這些屍體或頭被剖開,或腿被切開,或五髒齊露,但出刀精準,脈搏,筋骨絲毫不傷。

    似乎殺他們之人,隻是為了練習或炫耀剖屍之技。

    “聖手巧屠”再現江湖。

    七月七日,晌午,朔北王遇刺。

    天氣炎熱,陽光直射大地,即便是知了也停止躁動。

    由於建康局勢緊張,蘇幕遮留張先生後麵慢行,先行策馬奔騰趕回建康,此時陪蘇幕遮的隻有千佛堂數人。

    在經過一竹林時,蘇幕遮下馬,領手下鑽進道旁的竹林樹蔭下休息,準備等躲過炎熱過後再上路。

    此地離建康已經不遠,晚上即到。

    竹林無風,熱的難耐,在啃了些幹糧後,嘴唇愈加幹了。

    不遠處道上傳來“嘎,嘎”的聲音,蘇幕遮側頭看去,目光穿過竹葉,見一老人提著一竹竿,趕著一群鴨子走來。

    正所謂“日啖鴨子三百隻,不辭長做建康人”,建康人愛吃鴨,鴨子消耗巨大。

    建康關於鴨子的吃法也數之不盡,有桂花鴨,香酥鴨,珍珠八寶鴨,鹵鴨,醬鴨,板鴨等等。

    但建康本地甚少養鴨子,全由郊縣的趕鴨人用竹竿一路趕到建康,建康鴨肴的美味也全在這趕鴨子之中了。

    蓋因趕鴨時,這些鴨子一路走一路覓食,到建康後,隻隻練的腳力非凡,肌肉緊湊,滋味自然不同。

    趕鴨人也忍受不了這炎炎夏日,在走到竹林後,將鴨子趕到林裏覓食,自己也鑽了進來。

    進到林子後,趕鴨人才見到蘇幕遮這些人,不由的點點頭,而後在蘇幕遮身旁找了個石頭坐下來。

    他從後背上取出一葫蘆,塞子一打開,一股涼意伴著酒香即冒出來。

    蘇幕遮搖了搖手中水壺,飲一口水,水是熱的,不由的向趕鴨人酒葫蘆望去。

    趕鴨人見了,搖了搖酒葫蘆,道:“來口?”

    “謝了。”蘇幕遮一把接過,先小飲一口,酒香之中無它味,放下心後,又大飲一口。

    趕鴨人將鴨子趕到旁出,問道:“公子也去建康?”

    蘇幕遮點點頭,“對。”

    “建康最近可不太平。”

    “是啊。”蘇幕遮正為這事煩悶呢。

    “聽說有個大官,家裏三十口人,上至耄耋老叟,下至繈褓幼兒,雞犬不留。”趕鴨人又說。

    “就因為他奏請王上剿滅江州明王。”蘇幕遮苦笑。

    “這世道啊。”趕鴨人歎息著,將頭抬起,望著高處,“閣下既然來了,為何不露麵?”

    蘇幕遮一驚,抬頭望去,竹林上寂寥無影。

    他正疑惑間,忽見樹梢閃過一道紅色身影,刹那間一張妖冶豔紅的狐狸麵具已到眼前。

    來者,正是竹夫人,她豎掌向蘇幕遮拍來。

    “啪!”趕鴨人的竹竿在她掌上一抹,立時將竹夫人又拍飛回去。

    千佛堂眾人立時將蘇幕遮團團護住,

    竹夫人站在樹枝上,厲聲問道:“你是誰?”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一聲由遠及近,“他乃相思門寒鴉是也。”

    說話間,說話人已由竹林深處鑽出來。

    他穿著僧袍,白須垂胸,雙眼深陷進眼窩,拄著一根木杖,有一條斷腿,空空的褲管隨身子擺動。

    隨著他站出,竹林深處響起的聲音,不知有多少人鑽在裏麵。

    “留我同行木上座,贈君無語竹夫人。”蘇幕遮搖搖頭,笑道:“迦難留座下五大金剛來了兩……”

    “不。”蘇幕遮頓住,聽一曲胡琴,如泣如訴、如悲似怒的調子在竹林間悠悠響起來。

    它時而委婉低回,時而激越高亢,仿若拉琴人心中有無限的幽憤與哀痛。

    蘇幕遮笑歎道:“梅飲血也來了,五大金剛來了三位。迦難留當真看得起本王。”

    竹夫人狐狸麵具下,嫵媚而甜糯聲音道:“王爺怕是小看自己了。”

    木上座將目光落在趕鴨人身上,“相思門也要趟這渾水了?”

    趕鴨人將葫蘆背在後麵,輕聲道:“藥王穀有恩與相思門,不能不報。”

    木上座點頭道:“寒鴉交給我。”話音說罷,身子一躍,木杖向趕鴨人打去。

    隨著他躍起,竹林後麵衝出一群手執戒刀的僧人來,與千佛堂的人站在一起。

    竹夫人又一躍而下,一掌向蘇幕遮蓋頭劈來。

    掌風剛至,一陣冰寒讓蘇幕遮流汗的額頭為之一涼。

    這次,蘇幕遮早有準備,見掌影來,一步不退,一記連山掌迎了上去。

    “砰”,兩掌相交,蘇幕遮後退五步,險些跌倒,被一小子扶住後才站穩身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