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〇章 天子守國門
字數:4666 加入書籤
一國之君向一個小子詢問在那裏建都比較好,這未免有點荒謬。
如果趙承嗣是當朝重臣,比如他是宰相的話的,趙匡胤這樣問,也不奇怪,關鍵他是一個官。
武德司的武德使,在滿朝文武之中,根本就算不上什麽高官。
雖然他屬於典型的位卑權重,可這樣的事情根本輪不到他參與。
事實是趙匡胤開口詢問了。
“官家其實這樣的事情不是我這樣一個小吏應該說的,既然官家詢問,不敢不應答,曆代都城莫出長安和洛陽兩城!”
長安和洛陽都是古都。
長安是西周,秦,西漢,新,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個朝代的都城,曆時一千餘年,是我國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一個城市。
洛陽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稱。
“官家我們先說說這長安當時作為都城的重要因素,這對今天有著重要的借鑒。”
長安位於八百裏關中平原的中部,它南依秦嶺,北臨渭水。
氣候溫和,終年多雨,土地肥沃。大禹曾經把天下的土壤分為九等,稱雍州的土壤為上上等。
關中的東麵有函穀關,西麵是散關,北麵是蕭關,南麵有武關,這四關都是天險。
留侯張良在勸漢高祖定都關中時,把這裏稱作是天下的咽喉,由此可見,它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特別是函穀關,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我們知道,在我們和敵人搏鬥的過程中,要迅速致敵人於死地,必須扼住他的喉嚨。
對於封建王朝而言,這樣的咽喉要地,肯定是作為城首選。
另外,他還說,“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裏,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麵而守,獨以一麵東製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
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裏,天府之國也”。其中就是對關中地形的分析。
漢高祖采納了他的措施,最終取消了定都洛陽的決定。
“所以如果新建王朝這長安時一個良好的選擇,大唐在那裏創造了赫赫大唐帝國。”
趙承嗣說這些是信手拈來。
“而洛陽作為古都也有著其原因。”
洛陽西依秦嶺,過函穀關是陝西的關中平原,東臨嵩嶽,北靠太行山又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山,毗鄰中嶽嵩山。
自古以來既是兵家的必爭之地。可謂是山川縱橫,有“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之說。
洛陽四通八達,地處中原,橫跨黃河中遊,境內有黃河、洛河、伊河等。
隋煬帝時開鑿大運河,永濟渠和通濟渠分別以洛陽為中心分別向東北和東南延伸。
洛陽成為大運河的中樞和全國最大的糧食集散中心。隋代在洛陽建設有含嘉倉和洛口倉這兩大糧倉,糧食到唐朝貞觀年間都未用完。
“官家,這兩個都城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對於一個國家相當重要。”
而長安在六個古都中,是著名的形盛之地。西漢和唐朝定都於長安,所以兩個王朝在軍事上處於絕對的優勢,特別是在對付少數民族的入侵上,是相當成功的。
洛陽地理位置也占據絕對優勢,所以在此建都的王朝都曾有過輝煌的一麵。
“現在來說說我們大宋,我們大宋的都城在汴梁,古稱大梁。”
大梁城自古以來就是四戰之地,戰國時期強大的魏國在大梁建都,四麵受敵。
大梁處於交通要道上,無險可守,所以暫時作為都城還是可以的,但是長久以往於國不利。
“官家大梁則是四戰之地,無險可守,臣大膽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強國越過長城之後大粱幾乎是可以不攻而下!”
趙承嗣看了一眼趙匡胤,見到他沒有什麽異常,才繼續說道。
“北方的幽雲十六州,已經不在我們手中,我們北方幾乎是一馬平川,如果真的有一天北方變得強大起來的話,他們便不費吹灰之力便會兵臨大梁城下。”
趙承嗣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曆史上確實發生過的事情。
趙匡胤眉頭緊皺,這些他不是沒有考慮過,正如趙承嗣所說,北方還有一個強大的鄰居,虎視眈眈。
如果他們真的很有可能會攻到汴京,這也是他心中想要遷都的一個重要原因。
“你接著說,朕想聽聽你有什麽高見?”
“官家這話就嚴重了,這樣的大事豈容我置喙,但是我的看法倒是有一點,如果讓我選擇都城,我會在長安洛陽還有幽州以及鄧州這四個地方選擇。”
趙承嗣讀的史書不少,後世一些關於都城的討論也有不少的見解。
趙匡胤聽到趙承嗣這樣說也是很疑惑。
要說洛陽和長安,自然不用說,趙匡胤本來就打算先洛陽後長安,各種優缺點也自信分析過。
就連鄧州也說的過去,因為在曆史上鄧州曾經有好幾次差一點被選為都城。
北魏孝武帝永熙二年,高歡將入洛陽,北魏孝武帝為了避開高歡,接近荊州刺史賀拔勝,考慮遷都鄧州穰城。
但散騎侍郎柳慶勸武帝遷都長安,權衡利弊後,孝武帝最終決定遷都長安。翌年,高歡入洛陽,後建東魏於鄴!
唐高祖武德七年秋,突厥頡利和突利二可汗自寧夏固原侵入渭水以北,唐朝大臣認為突厥之所以覬覦關中,是因為關中太富饒,建議遷都他處,可選襄、鄧一帶。
唐高祖同意了大臣的建議,但秦王李世民竭力勸阻,最終未能成行;
唐昭宗幹寧三年(896年),唐朝左諫議大夫兼同平章事朱樸上書朝廷討論遷都襄、鄧之事。
朱樸認為:“國步多艱,當遷都圖存,襄、鄧之地,實惟中原,人心質良,去秦咫尺,而有上洛為之限,永無夷狄侵軼之虞,此建都之極選也。
”據《新唐書》稱,唐昭宗確曾有意遷都襄、鄧,但考慮到依靠趙匡凝以自全,且由於朱溫的牽製而未能實現。
可是這幽州現在是契丹的地盤,怎麽也可以作為都城呢,這不是胡鬧嗎?
“純臣,朕也明白你說的洛陽長安以及鄧州都可以作為都城選擇,可是幽州怎可作為都城備選之地呢,那裏現在還在契丹手中,而且距離契丹太緊,安全方麵有憂呀。”
趙承嗣聽到這裏也明白趙匡胤心中所疑慮的,其實這也是他心中的一個念想,畢竟自己來自後世,幽州那可是新中國的首都,而且自己還有一條重要的原因,一個民族的骨氣。
“官家,幽州北麵有燕山,東麵是山海關,西邊是太行山,天然有著優勢,形成拱衛之勢,現在幽州是在契丹手中,可是一旦我們收回,可以將之作為都城,天子守國門,這樣會極大的克製那些異族,保我大漢民族千秋萬代!”
天子守國門?
趙匡胤一愣,還有這種說法,這是多麽熱血的一句話,明朝皇帝的做法,也被稱為有骨氣的一個朝代。
明朝雖然有昏君,但是沒有孬種皇帝,趙匡胤一個武將出身,聽到這句話,也熱血沸騰。
好一個天子守國門,無論幽州能不能作為大宋都城,可是天子守國門,應該是我趙氏皇族應該做的事情。
為大宋,我漢人的千秋基業,以天子守國門,必將極大的增進大宋臣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積極性。
趙匡胤一拍桌子站了起來:“好一個天子守國門,趙純臣真乃朕的薑尚周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