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4339 加入書籤
;更新:最h快上g…酷匠網9
五億年後,零號宇宙,多元宇宙管理局總部,眾神之門遺址。
看著眼前,那一片,泛著藍光的,璀璨的,眾神之門碎片,孫小權,張開雙臂,深吸了一口氣,歎息道:“老天爺啊,這算是個什麽情況啊!我,好不容易,好不容易,才來到了這裏啊!”
歎息著,孫小權還無奈的瞟了一眼那遙遠天邊的一朵雲彩,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並對副本係統說道:“哎呀,係統啊,你說,為什麽,這眾神之門,會變成碎片呢?”
“叮!宿主!請稍等片刻,係統查詢特級係統資料庫資料中叮!特級資料查詢完畢!宿主,經過係統的篩選查詢,係統發現了一段,係統前身——多元宇宙之主孫小權,留給宿主你的,一段話,這段話,能夠解答,宿主你,現在,所困惑著的,最大問題!宿主!是否確認收聽?”
“哦?”聽到副本係統竟然又調用了特級資料,孫小權,詫異了一聲。因為,從孫小權以往的經驗來看的話,但凡是涉及到特級資料的,那都預示著,將要發生,可怕至極的事情!
“呼”孫小權又調整了一下呼吸,重新安慰了自己一下,待心情平複下來後,才又緩緩開口道:“好吧!確認收聽!”
“叮!夜,每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時,不知道,您,有沒有過這樣的想法——我們的宇宙,到底是什麽樣的啊?它,又以何種規則在運轉?有沒有,確實的邊際可循?而我們,又是從哪裏來的?或是說,這世間的一切,因何而出現?”
“追本溯源,千百年來,人們,苦苦找尋著,形成時空的第一源動力,到底,是什麽,又是什麽力量,創造了我們的存在。難道,真如,宗教所言,我們的世界,是由,上帝創造,或,盤古化身而來?還是,如量子力學不確定性原理定義的那樣,我們的存在,隻是,上帝手中的色子,具有,隨機性的巧合呢?”
“迷霧重重中,人們,找尋著答案——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裏來?又將,往哪裏去?”
“為此,可敬的,愛因斯坦先生,耗盡,自己的,後半生,不斷探索,但,他到底有沒有,找到答案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我看來,愛因斯坦先生,已經,找到了,想要的結果,但,卻苦於,不知該如何說,人們,才肯相信——科學的源頭與終點,都是,宗教。”
“可以想象,當您,聽到這句話時,或許,已露出了,嗤之以鼻的,嘲笑——你,開什麽玩笑?這,怎麽可能?!”
“但,請相信,從前的我,也不太信賴宗教,作為生在紅旗下、長在土堆裏的一代,甚至,對宗教有著本能的反感。但,出於對科學的尊重,又不得不,開始重新認識宗教,因為,隨著對科學與宗教兩方麵的了解,越來越多,我,也漸漸發現,宗教與科學,有著,驚人的趨同性。”
“我,甚至懷疑,它們,所講述的,其實,都是,同一種自然法則,隻是,側重麵不同。宗教,更注重,對人心、人性的教誨。”
“宗教,以自然規則,比喻人生,教導我們,如何成為,一名符合自然規則的人,有道德的人。但,科學,卻更注重,對結果的追求,漸漸的,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古語有雲:理可悟道,數可證道。既然如此,就讓我們,將宗教與科學的,長處,結合在一起,使用,宗教中的理,與科學中的數,兩者合而為一,重新,認識下,什麽,是自然。”
“但,開始前,我,要提醒您,或許,隻需要一個小時,您的自然觀,就會被動搖。”
“謹記,謹慎閉外,多知為敗。無論您看到了什麽,聽到了什麽,發現了什麽,都請您,不要想太多,更別,鑽牛角尖。因為,我所妄想的,未必是真相。尤其是,極具爭議的話題:有不信焉,信有不足焉。自然就是這樣,事無完美,所以需要,周成做人。”
“好了,我們以天體力學作為基礎參數,結合古宗教的自然觀展開計算,首先明確幾個最基本的天文學參數定義。其中最重要的參數是——天文單位。也就是各星體的日距,它屬於空間長度單位,以億公裏計,1約等於149597887億千米,表示地球達到太陽的直線距離。而在天體力學中將這個長度尺化為1,如此測量得出火星日距大概為152366便說明火星距離太陽的空間長度,大概為地球距離太陽的152366倍。"
“第二個參數是行星公轉周期,指行星繞恒星或是衛星繞行星轉動一周所用的時間。比如火星的公轉周期大概為188075年即68694天左右188075×36525。而地球的公轉周期為1,即一年,可不是36525天。”
“第三個參數平均軌道速度,我們將它簡稱為轉速,指行星運動的平均速度。比如地球轉速為2979kms,說明地球保持著每秒2979公裏的軌道運動速度。”
“參數的認識到此為止,需要注意的是,在傳統天體力學中,對以上三種天文學參數的計算,可並不容易,需要做長年累積的天文觀測不說,如果,還想達到現今地球科學的精準程度,更是要大費周章,甚至引入,諸多頗為複雜的微分之類的運算才可以。”
“不過,華夏古人,卻早已告訴過我們,另外一套,極為簡便的計算方法——世有陰陽,此消彼長。”
“隻需要一個天文數據的支持,我們就可以計算出以上三種參數。因為,自然,有它自己的運行規則。首先,使用乘號與除號,分別代表陰陽長消關係中的長與消。”
“古人認為,我們的世界,是由陰、陽構成,陰陽,是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基礎因素。更是,世間萬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
“而它,還具有陰陽育化的特性,也就是說,陰與陽,可以互相轉化。陽極生陰,陰極生陽。”
“同時,它們,還具有陰陽互體的特性,如同,被一根細管連接起來的氣球,形成某個互動係統,當我們,擠壓其中一邊的氣球時,被擠壓出去的氣流,會流動到另一邊的氣球裏。以此形成,此消彼長,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的,自然循環係統。”
“其實這樣的自然觀認識,與現代科學,有著相通之處,比如大爆炸理論,便認為,在宇宙形成的最初,宇宙中的所有質能,便已經存在,但,卻被擠壓成為某個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點。”
“之後,時空,發生大爆炸,就此形成,宇宙膨脹現象。也就是說,科學家猜測宇宙中的質能,並不是被誰創造出來的,而是,原本就存在的。”
“時空中的變化,就隻是質能的膨脹與坍縮現象嗎?老子在道德經中也提到:道衝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更加提到: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老子將我們所在的時空,比做,某個空虛開形、無窮無盡的,巨大載器。所以稱之為,衝衝:通盅chong,器物的虛空。”
“並著重強調,時空本身,並不具有創造的能力,它不會創造出任何形式的質能存在,它隻是空虛的載體,如同器物中空的內在,為陰與陽的循環,提供了,可供其拓展的,空間延伸性。”
“或者說,時空,更像是可大可小的氣球,當我們認為宇宙進入坍縮期時,其實在時空不可見的另一麵,陰或陽已膨脹到可膨脹的最大數值關係。”
“總體來講,古人認為時空由陰陽兩麵構成,但卻被分為三個不同的麵。一者是陰,二者是陽,三者為合。陰陽的改變,大家都清楚,但,合是什麽?”
“它,類似我們之前假設中,連接氣球的細管,既不屬陰也不屬陽,因為,它,是陰陽之間的通道。”
“但要注意,它雖然既不屬陰也不屬陽,但卻有著陰陽兼顧的特性,如同中子的性質,既帶有正電荷也帶有負電荷,兩者電量相等,陰陽平衡,所以,中子隻是不顯電性。”
“千萬不能理解為,中子,不具備電性。”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三者不可混而為一。能知古始,是謂道紀。對自然的理解,不能隻重結果,更重要的是,形成結果的路徑。隻有完全搞明白了自然的路徑規則,我們,才能更為清晰的,了解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