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應試教育
字數:3856 加入書籤
聽到蔡邕這麽講,高夜一點都不覺得奇怪。自有史以來,學問的傳承都是一個大問題。從春秋時孔子、墨子等人的私學,到戰國時稷下學宮這樣的官學的出現,都是古人對於教育事業的探索與貢獻。如今的潁川書院一方麵繼承了古人的經驗與智慧,可另一方麵,也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正在曆經許許多多前人從未經曆過的事情。蔡邕如今做為書院實質上的山長,掌控著這樣一座書院感覺到力有不逮,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後世偉人曾豪言壯語,叫摸著石頭過河。人不在那個位置上,哪裏會知道摸著石頭過河是一件多麽艱難的事情。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不是一件小事情,這條河足夠寬也足夠深,由不得眾人不小心。畢竟即便是到了兩千年後,大家不是一樣在吐槽著教育體係,一樣在呼籲著教育改革麽!好在如今蔡邕等人會麵臨的問題,有許多高夜這個後世人已經經曆過了一次,哪裏是漩渦,哪裏有暗流高夜還算是知道一些。不過高夜心裏也明白,憑著蔡邕的能力,再加上他掌舵書院這麽多年的經驗,他所能提出的問題,必然不會是什麽簡單的問題。自己若是真的沒有什麽辦法,也隻能和大家一起摸石頭了。好在自己如今官居司徒,不需四處征戰,書院的建設,自己也能多盡一份力!
如今的鄭玄,儼然已經把自己當作是了書院的一份子,聽到有關於書院建設的話題,也是一改方才的笑容,和蔡邕一樣,滿臉嚴肅的看著高夜。這一下子倒是讓高夜頗覺得有些緊張,隻要看他們兩個嚴肅的樣子,高夜就覺得今天他們兩個提出的問題簡單不了,也輕易回答不了。高夜更是長吸了一口氣,端起了茶水喝了一口,準備壓壓驚。
果然,蔡邕一開口便道:“如今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學生了,這些學生大都是各世家子弟,要不就是家中有人在朝為官。這些人啊,學問水平參差不齊,有一些甚至連一本《論語》都背不下來。舉秀才不知書啊!這樣的學生雖然隻是極少數,可他們進了書院,不但讓其他學子頗有怨言,對於教師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高夜聽到這裏一口茶水差一點沒噴出來,說實話潁川從最初的荀靖、蔡邕,到如今各種老師的加盟,潁川書院的名頭早已經響徹了天下。如今兗、豫、徐三州的官員和世家,又有哪一個不想把自家的子弟送到書院來呢?這裏不但有名滿天下的名宿大儒,還有數不盡的絕版藏書,教學體係完備,各項基礎設施完整。人滿為患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奇怪的就在於憑著蔡邕的性子,鄭玄的性情居然還有會走後門這種神奇的事情,這如何能讓高夜不驚訝。
好不容易把這個茶水咽進肚子裏,這才奇道:“學生該招得招,像這種人您幾位直接拒了不就是了,還至於受這個閑氣?書院又不是官場,就憑您二位的聲名,拒了這些不學無術之人,誰還敢說個不是!”
蔡邕聞言卻是苦笑道:“你說的倒是輕鬆!”蔡邕說罷長歎了一口氣道:“如今孟德坐了這書院的院長,用你的話說,名義上他可是這書院的最高領導。他要打徐州,要打袁紹,內部就不需要安定了?把這些子弟丟到書院來,你以為是個人我就會給他麵子不成!要不是因為你啊……”說到這裏,蔡邕還伸著手指,指了指高夜,這才繼續道:“你是個什麽處境,我不說你自己心裏也明白,我這樣做,一來是不想你們在前線大戰之時,內部生亂;二來,還不是為了增加他在書院的影響力,為了讓他安心麽!結果你…你,我煞費苦心,你居然在鄴城如此的荒唐,你讓我說你什麽好!”
高夜聞言也隻能報以苦笑,看來自己在鄴城所為,蔡邕是當真不滿。即便他心裏明白自己這麽做是為什麽,可他一樣不能接受自己的做法罷了。也是,對於蔡邕來說,人活一世名聲最重。高夜這樣的自汙行為,要是放在蔡邕的身上,他非得撞牆自盡不可。說實話高夜多希望,曹操能像蔡邕一樣,有著這樣的想法。可是高夜自己也明白,自己這純粹是想太多。一代奸雄若是如此迂腐,豈有三分天下,又哪來的大魏江山呢?
如今蔡邕是三句話不離鄴城之事,這樣方才暗鬆了一口氣的高夜,不由得又提心吊膽了起來。蔡邕這個坎過不去,說不定以後哪天他還會發作。不過高夜覺得眼下還是得趕緊轉移話題,因此急忙道:“鄴城之事無足輕重,書院之發展則不可不慎之。已經進了書院的也沒什麽辦法,把這些人分出去,組成一個班就是了。這些子弟雖然學問不行,隻要能學我覺得還是可以的。”
蔡邕聞言點了點頭道:“我已經把他們單獨組了一個班,派了幾個康成公的弟子去給他們上課。可是這樣治標不治本啊,以後還會有這樣的學生進來,難道我們每年都給他們單獨開一個班不成?如今我書院的教師一個個才學不俗,先不說以後會不會出仕,即便是在書院教一輩子書,就讓他們教這些學生不成?”
高夜卻是搖了搖頭道:“這些學生哪裏需要康成公的高足教導,讓書院裏比較有名氣的學子去教教他們也就是了。至於以後嘛,我看書院再簡拔學子之時,當以考試來代替推舉。他們的水平如何,一張試卷下去全都明了,又有何難?我看啊,以後書院定好日子,每兩年甚至是每年舉行一次大考,隻要是自認為有才之人,皆可報名,通過考試者直接錄取也就是了。”
鄭玄不等蔡邕接話,直接言道:“考試,倒也算是個辦法,隻是隻憑一張試卷,想要明了一個學子胸中所學,隻怕是艱難啊。況且如今書院名聲在外,想要來書院讀書之人定然不少。到時候書院要考什麽,隻怕大家就會拚命去學什麽,如此一來,其他的學問豈不是無人去研究了嗎?”
蔡邕聞言也是點頭道:“不錯,如此一來,可謂是因小失大,我看不妥。況且如今尚需世家支持,你這樣一搞,豈不是寒了他們的心麽!我聽說在黎陽,孟德搜出了不少各級大臣私通袁紹的信件,到最後還不是一把火燒了沒有追究麽。他們的忠心本就沒有多少在孟德身上,若是方法太烈,隻怕會適得其反啊。”
高夜冷笑了一聲道:“這些牆頭草。”說著喝了一口茶,這才做了一個深呼吸,平靜的言道:“所謂忠誠,無非是背叛的籌碼不夠。如今官渡大勝,司空之聲威一時無兩,這些人又豈敢造次!若是官製改革,他們利益受損必然反彈強烈,可是書院嘛,我看是沒問題的。若是嶽父你擔心,倒不如這樣,考試與推舉並行,慢慢矯正也就是了。袁紹如今雖然戰敗,可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想要徹底平定河北,尚需數年時光。等河北真正平定,這些人的威脅便小了很多,到了那時候考試業已深入人心,一切水到渠成,倒也不失為良策。”
眼見蔡邕陷入了沉思,高夜隨即轉頭看向另一邊的鄭玄道:“至於如何用一張試卷測出學子的真實水平,這確實是一個難題。可如今各地都在興建小學堂,興建圖書館,再加上士卒的後代都可以免費讀書,學子數量增長已經不可避免了。等到了亂世平定,治世來臨,讀書之人更是多如過江之鯽,若是依舊沿用推舉製度,不但平添工作量,也不利於百姓中的佼佼者進入書院就讀。”
眼看著蔡邕也望向了自己,高夜繼續言道:“我官居司徒,教化百姓亦是職責所在,普及全民教育業已在我的計劃之中了。這一點我在剛剛那份材料之中也有提到,二位到時候可以仔細參詳。”說到這裏,高夜卻是又歎了一口氣,自己雖然一力主張進行考試,可是鄭玄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明清時以八股文取士,後世的學子為了一個高考拚命多少年!這些事情別人不知道,高夜又怎麽可能不知道!可考試畢竟有考試的好處,標準往往意味著公平,尤其在這個時代,想要打破世家的學術壟斷,應試取材必不可少。
因此高夜一臉糾結的言道:“至於該如何考試,說實話我也還沒有什麽頭緒。但實行應試取材的製度,卻是意義重大。雖然有些弊端,可我們也不該因噎廢食,倒不如多做嚐試,積累經驗,揚長避短,摸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來。而這些學子今年考不上,明年還可以來考,一次不成功還有下一次嘛。”
眼看著蔡邕、鄭玄二人頻頻點頭,高夜繼續言道:“至於康成公所擔心的應試的結果會使得不考試的科目無人問津,這確實是個問題。我覺得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還要從學製上來入手。如今潁川書院聚集了天下大賢,可謂是大漢最高之學府所在,既然如此,何不將教育分為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兩種……”
高夜將後世的小初高和大學體係,原原本本的給兩個人講了一遍。高夜結合著他們二人的問話,以及自己後世的就學經驗,將這種學製展現在了他們二人的麵前。三個人直聊到了月上中天,這才算是堪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