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吉普賽人”

字數:3923   加入書籤

A+A-




    “小誌,有空嗎?”李智走到誌文正在趕著的馬車旁,側頭詢問。

    “有事兒?老李。”誌文漫不經心地趕著車問道。

    “是有點兒事,恐怕得跟你說一下了。”

    “那...,要不你坐上車來說?”

    李智搖搖頭,“我不太方便,小誌,咱們還是找個僻靜之處說吧。”

    這是東渡黃河後的第三天,自與八千聊過之後,誌文就把小英娘和囡囡她們三個丫頭叫到這輛車上來了,讓她們跟著八千學織毛衣。

    李智讀過書,很有眼色,現在這輛車上有囡囡她們,雖說年紀小,但還有個小英娘,算是女眷,他需要避嫌。

    再說,他打算和誌文談的事,也不宜讓過多人知曉。

    誌文狐疑地看了看李智,雖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還是回頭喊道:“八千,出來趕會兒車。”

    “小誌,這兩千號人的人心,有些不穩啊。”兩人遠遠離開官道,李智邊走邊說。

    “嗯?怎會如此?”誌文有些不解。

    “呃,這個...,大夥兒好幾天都沒活計幹了,所以...,也就好幾天沒有領到口糧了。”李智自己也是無事可做,閑了好幾天。

    “啪!”誌文懊惱地拍了一下自己的額頭,這兩天心思都放在毛衣上,一心向著怎麽使之成為大家的生計,卻全然忘了眼下的實情。

    自從過了黃河,逃難人數大減,疫病也未散播開來,路上倒斃的無人屍體幾不可見,這一百五十戶人家及外圍成員,沒了活幹,也就失了生計來源。

    多虧在河西時活計多,家家幾乎都有點存糧,這才不聲不響地撐了幾天。

    到得今天,眼看要入冬,河東旱情雖輕,野外也已經不好找食了,有幾戶人家糧食已經見底,實在撐不住了,這才來找李智詢問,有沒有什麽活計可以幹的。

    李智閑了幾天,初時尚覺愜意,沒一天就感覺無聊了,將這幾戶人家打發走後,知道好不容易收攏的這些人家,要是再沒活兒幹,必將因為缺糧而離去。

    李智雖不知道誌文聚攏這批人,除了在河西殮屍之外,還有何目的,但也絕不想看到這支隊伍因為缺糧而分崩離析,那樣的話,不但誌文他們自己要承擔被反噬的後果,晉西境內還將平添一支經過初步整飭的流寇,這威力可比陝北那些流民強多了。

    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李智連忙前來稟告誌文。

    “先招些人家來紡線織毛衣罷!”誌文沉吟了一會兒,這也用不了多少人啊,實在是他和八千那幾天的勞作,脫了脂的羊毛沒多少,人手就他倆不說,藥物也不夠,他的隨身倉庫裏石灰倒有不少存活,可芒硝就八千帶的那些。

    他倆累死累活的,也就弄出一百斤的羊毛來,八千自個兒紡了十斤的線。

    毛衣?啥玩意兒?那邊李智一愣,沒聽明白誌文說的話。

    “剩下之人,讓他們來領羊氈拿去賣吧。”誌文接著說道,卻是他突然想到,有了毛衣,羊皮尚可拿來做皮甲,羊氈就沒多大用處了,這麽多多羊氈,不如讓這些人都拿去低價處理,給他們找些事兒做,還能收回些錢糧。

    “那這羊氈作價幾何?難民們的口糧如何計算呢?”李智問道,“對了,不知這毛衣是何物,織好後如何計算口糧?”

    “這羊氈嘛,讓他們領去自行售賣,隻需上繳給我們市價一半的錢糧,不,四成即可,多出部分就算他們的酬勞了。”跟著他們的這些人,多少有了些信譽度,誌文也不怕他們拿了羊氈後消失,真有此等人的話,那就再也休想接到活計,領到糧食,這筆帳相信難民們算得清的。

    “至於這毛衣,一會兒你就見得到了。”誌文笑道,“老李,有了毛衣,我相信這羊皮襖你就看不上了。”

    李智將信將疑地摸摸身上的皮襖,比羊皮襖還好,難道是棉衣?

    “織毛衣的口糧,咱們按重量計吧,交回多少斤的毛衣,咱們發多少斤的糧食。”

    “那...,這羊毛...?”放在馬車上的多是羊皮和羊氈,李智還真沒見到羊毛。

    “哦,讓人到這輛馬車來領。”誌文嫌羊毛占地方,都收了起來,那幾袋脫了脂的羊毛,此刻正在馬車上,由八千教小英娘她們紡線織衣呢。

    “對了,交回來的毛衣與發出去的羊毛相比,重量不能輕於一成,否則,扣糧。”

    其實羊毛紡線織成毛衣後,重量並無多少損耗,不過水至清則無魚,誌文允許他們從中撈點好處,但不能太過份。

    李智拱手作別,自行做事去了。

    誌文快步走到馬車旁,“好了沒有,八千,我要讓宋嬸兒她們教其他人去了。”

    八千靦腆一笑,低聲答道:“再收個尾,我爹的毛衣就好了。”

    雖說那天誌文給八千說了,除了最關鍵的那個步驟,其他都要教給別人,可八千覺得身為男兒,實在拉不下臉在大庭廣眾之下教人紡線織衣,小英娘和囡囡她們這幾天都是在馬車篷裏跟他學的。

    “那宋嬸兒她們學得如何?”

    “紡線宋嬸兒一看就會了,織衣麽,除了收尾,宋嬸兒也都會了。”

    “行行行,記你一功,車我來趕,你快進去把尾收了。”誌文跳上馬車,接過馬鞭,“其實教會她們,以後都用不著你再織了。”

    “那是。”八千邊鑽進車篷邊說道,“宋嬸兒,你們現在可是個個都比我厲害啊。”

    車篷裏爆出一陣嘻嘻哈哈的笑聲。

    此後幾天,因為沿途要進村兜售羊氈,過河後飛快的行進速度慢了下來。

    晉西這裏也是大旱,雖說與陝北相比旱情較輕,而且此地臨近黃河,還有水利設施可用,可山地不少,能產糧的田地並不多,但這一路上遇到的村寨,日子似乎還過得去。

    每到一地,難民們猶如流浪民族吉普賽人那樣,紛紛上門兜售羊氈,都能很快完成任務。當然,為了防止他們惡性競爭,李智按照誌文的意見,根據村落的大小,分批安排不同的人群進村售賣。

    或許得益於在河西誌文強迫他們養成的衛生習慣,衣服雖破,但還算幹淨,比那一身髒兮兮的,自然給人印象要好得多。

    也或許得益於羊氈價格便宜,這些難民沒做過買賣,不貪心,往往隻在誌文給他們的價格上再加兩三成,與市價一比,便宜不少,質量也好,又臨近初冬,有的村子甚至哄搶。

    不過誌文始終覺得以上兩點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羊氈換回來的東西,銀兩多而糧食少,說明與他看到的情況是一致的,此地產糧不多,當然也可能是村民們舍不得糧食。

    可如果真窮困的話,手頭怎會有這麽多的銀兩?這裏可是晉西,誌文不由想到,莫非附近有什麽礦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