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 老古董以毒攻毒(下)
字數:4553 加入書籤
蘇鉞給解培言的故事梗概非常簡單,除了兩三百字的故事大綱,隻有一些自己想到的心得體會。具體的劇本他還沒寫,一方麵是來不及,另一方麵是對於這部年代久遠的“老古董”,具體的細節他也記不太清楚,畢竟這是一部四十集的電視連續劇,而不是一首四分鍾的老歌。
解培言很短的時間就看完了故事的梗概,想了想還是不太明白,問道:“蘇總,故事我大體是清楚了,但有些東西還是不太明白。比如說,您一直攻擊的就是對方篡改曆史,但您準備的這部戲明顯也不是按照曆史的走向來的啊!最起碼我知道,劉墉和和珅本身沒有那麽長時間的交集,不可能成為一生之敵的。”
“這個……你可能是誤解了我原本的意思。”蘇鉞搖了搖頭,“我所攻擊的不是篡改曆史,而是洗白曆史。隻是有些話在微博裏麵不好言明,隻能三言兩語糊弄過去。對於影視劇戲說曆史,我其實沒有任何反對的意思。”
“那你要如何保證在這部戲裏麵圍繞你的想法來搞呢?”解培言又道,“我不知道你想要維護的曆史觀點到底是什麽樣的,但類似的忠奸鬥的影視劇其實是很多的,這裏麵能讓人眼前一亮並提取出更高層麵思想和解讀的幾乎沒有。況且這部戲就是一部清朝背景的戲,這裏麵的度不太好把握啊!”
蘇鉞點了點頭,說了關於《宰相劉羅鍋》這部戲中自己記憶中的一些小細節。
另一個世界涉嫌“洗白曆史”的清朝背景的曆史劇同樣不少,但同樣也有一些是很值得玩味的作品。
《宰相劉羅鍋》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非常優秀的一部作品。
《宰相劉羅鍋》這部戲主要是根據民間傳說改變而成的曆史背景的電視劇,和真實的曆史其實相去甚遠。它的主要創作素材來自於民間故事和評書戲曲,而不是真正的史書,看起來似乎隻是一部歌頌古代廉潔官吏形象、頌揚青天精神並且依靠指揮與貪官汙吏作鬥爭的曆史戲說劇,但實際上這部戲裏麵的很多橋段細細揣摩起來很有味道。
這部戲的梗概很簡單,清朝乾隆年間,山東青年劉墉進京趕考,在京城因緣際巧的碰上了當今皇上,並與皇上下了一盤棋,沒想到從此與皇上的寵臣禮部侍郎和紳結下了不解怨恨。因為背負羅鍋,劉墉又稱“劉羅鍋”。在比棋招親中,戰勝包括皇帝在內的各方棋手,被招為六王爺的女婿,相約中了狀元就成婚。劉墉果然不負眾望高中狀元,並被派往江寧任知府,政績卓著。自從京城結怨之後,和紳念念不忘要致劉墉於死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對劉墉百般刁難。自此,劉墉與和紳在朝廷、在民間,對公事、對私事發生了一係列鬥智鬥勇的故事。
但這部戲裏麵各個情節拿出來品評一番,除了讓人忍俊不禁之外,總是還會有些說不出道不明的感覺,這裏麵對於官場的腐敗、清朝的君臣關係及上下關係、人情冷暖甚至是對於現實社會的影射和諷喻,都絕對稱得上經典。
在這部劇中,主人公劉墉的對手似乎隻有以和珅為首的一眾貪官汙吏,但實際上劉墉在整部戲裏麵一直在鬥爭的其實是坐在“正大光明”牌匾下的那一位。
這部戲在另一個世界的九十年代非常火,許多電視台放了一遍又一遍。故事裏麵有好多情節讓人深思,蘇鉞看這部戲的時候年齡非常小,僅僅能看到裏麵劉墉的智慧和手段,以及各種陰差陽錯帶來的搞笑。不過看的次數多了,總有一些情節會讓他銘記於心,等到長大了再去回想的時候,才能發現主創們在這些看似好笑的情節中的心思。
劇中中秋節百官進獻,劉墉提了一桶生薑進宮,美名其曰“一統江山”,看似是“花小錢辦大事兒”、“小智慧拍大馬屁”,但若和那句“放久了不就爛了嗎”的台詞放到一起,裏麵的東西就太讓人尋味了。
乾隆要修《四庫全書》,結果文華未放反而興起“文字獄”。君臣上街隻能看到花花綠綠的招牌,和珅一句“明兒”就被拉走打了板子。劉墉在朝堂上裝聾作啞,以示口不能言。乾隆抬頭才發現所謂先帝所書的乾清宮的牌匾也是“反清複明”的“罪證”。
乾隆留戀煙花,居然想到讓人頂替他去上朝。不管大事小情一律“午時後到上書房聽旨”。試想在一個偌大的國家中,最高統治者放下國事不理,還放了個木偶在朝堂上轉移視線,這樣的皇帝真的是“盛世明君”?
而當這部戲在最後的幾集放掉了所有來自於民間戲曲、故事、相聲、評書中得來的段子和鬥智鬥勇的小搞笑之後,這部戲對於一般觀眾而言的吸引力逐漸褪去,變得有些晦澀難明,可恰恰是這種晦澀,讓這部戲猛然之間上升了一個層次。
乾隆與劉墉沐浴,兩個老頭子在浴室中坦誠相見。乾隆自然還是叫劉墉為“劉墉”或者“劉愛卿”的,但是當劉墉叫了一聲“弘曆”的時候,乾隆居然沒反應過來叫的是誰。“說你是天子,那不過是個奉承話。”劉墉這句足以殺頭的話血淋淋揭示了作為一個皇帝、一個九五之尊真正的麵目:你因為權利迷失、為了統治需要一幫貪官汙吏,但你已經不是你了,甚至已經不再是一個人,而是被人捧著、騙著的神像。但是即便如此,你依然放不下手中的權利,做了太上皇還是要把權力抓在手裏,你自己做了泥塑木像還不夠,你的兒子被你親手變成了泥塑木像。
和珅被關進大牢即將賜死,往日的那些狐朋狗友一個不見蹤影,唯有和他鬥了一輩子的劉墉布衣而至。最簡單的煎餅卷大蔥也讓和珅這個吃慣了山珍海味的大貪官讚不絕口。“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七尺,珍饈百味日食僅需三餐。”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和珅做了最後的人生總結:他可以去死,並且一定要去死,因為那個他侍奉了一輩子的皇帝已經駕崩了。他並不憐惜自己的生命,也不為曾經的所作所為後悔,對於他而言,最大的價值是去侍奉自己的皇帝,他位居高位,但並不想實現什麽理想和價值,他僅僅是一個皇帝的奴才罷了——這就是清朝的官員,他們是皇帝的奴才,甚至以這個身份為榮。而在民間,“奴才”這個詞甚至不能輕用,對於一些人來說,“奴才”甚至是一個足以讓他們光宗耀祖的稱呼。
而在最後的最後,曾經讓劉墉看重的皇子終於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九五之尊,然而他和乾隆並沒有什麽不同,他也會豢養一群奴才,讓他們卑躬屈膝扣頭不止。嘉慶麵前舞台上的哪吒正在鬧海,而市井中蒼老的劉墉笑眯眯地對接了他麵具的小孩道:“我贏不了,你們也輸不了。看見沒有,我就在這兒看著,讓你們離皇上遠遠兒的。”對於這個宦海沉浮的老頭子而言,過五關斬六將,終於見了小皇上大皇上,然而那不過是一場遊戲罷了。可是盡管是一場遊戲,他依然還是要在這裏看著,“讓你們離皇上遠遠兒的。”純真的孩子千萬別進官場,那是個大染缸,是條沒有出路的末路,你們要離得遠遠的;貪官汙吏們你們也不要太得意,我劉墉告老還鄉,最終朝堂上依然還有錚臣,讓你們離皇帝遠遠兒的!那個意味深長的笑容,讓人無限感慨和回味。
這部戲不僅僅限於君臣鬥和忠奸鬥,劉墉在這部戲裏麵大部分時候是個睿智的人,但也絕不完美。冒著殺頭的危險贏了皇帝的棋局,娶來了六王爺的女兒,但也逃不掉男人固有的得隴望蜀;和夕陽的修女一番閑聊中,死活要把“my dear”往“麥地”上麵牽扯,就是要證明大清乃是天朝上國,西洋總是撮爾小邦,你們是受到我們教化和影響的。這裏麵的東西既讓人無奈又讓人感歎,如果像劇中劉墉這樣的睿智的人都秉持著這樣的世界觀,那最終的國恥也並不奇怪。
這部戲在另一個世界的九十年代製作完成,是當年反腐倡廉政策下相當完美的一部作品。不過比較諷刺的是,這部戲的投資人之一,煙草大王卻在這部戲上映不久之後就因為巨額貪汙進去了,確確實實是“理想照進現實”了。
這部戲的火爆開創了一個時代,也影響了一個時代。這部戲之後,劇中飾演乾隆、和珅以及劉夫人的三大主要演員又製作了《康熙微服私訪記》,而後又聯合在瓊瑤劇裏麵吹胡子瞪眼的皇阿瑪製作了《鐵齒銅牙紀曉嵐》,然而這兩部戲雖然很明顯有借鑒《宰相劉羅鍋》的痕跡,但其中的深度完全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總的論調永遠都是“皇帝聖明,但總不免為宵小所乘”,矛盾的集中點總是在忠奸鬥上麵,落了下乘。
蘇鉞就是要用這麽一部另外一個世界“老古董”一般的電視劇來個“以毒攻毒”,讓你們看看你們所謂的“盛世明君”到底是什麽樣子的。
解培言聽蘇鉞一一講解了某些故事情節,終於有了一個大概的概念,也知道了在前期應該如何操作和組織了,就道:“那行,我大概知道怎麽辦了。這樣我先回京城,提前準備一下服裝和道具,順便聯係一下影視城,看看租用場地的事情是怎麽辦的。”
蘇鉞點了點頭,道:“我就不留你了。這件事情也並非十分緊迫,你先可著《咱們結婚吧》這部戲來。《宰相劉羅鍋》的事情,主要是抓個總覽,等我有時間把劇本趕出來我們再具體討論。另外就是,原本想著讓你先通過四五部都市劇好好體悟鍛煉一下,現在看來也沒那個必要了。《宰相劉羅鍋》這部戲我準備交給你拍攝,你平時有時間也可以考慮一下劇本怎麽寫,故事情節如何設置。這可是關乎我麵子的問題,要仔細一點兒。”
雖然來之前就想過這部戲很可能交給自己拍攝,但當蘇鉞真的做出這樣的承諾的時候,解培言依然像打了雞血一般:“您放心吧!這件事兒交給我去弄,肯定耽誤不了的!”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