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修複,真正的大師境界!

字數:7353   加入書籤

A+A-




    &esp;筆墨紙硯均已備好。

    &esp;旁邊的桌子上,擺放著足足上千支毛筆和硯台、顏料、墨汁這些材料。

    &esp;寧飛和林山河在研磨。

    &esp;華夏tv3台,劉天之被請去做了嘉賓,負責解說。

    &esp;他向網友們解釋道:

    &esp;“我的老師和寧觀主現在在準備修複古畫的第一步,研墨。”

    &esp;“他們要調配出和《千裏江山圖》一模一樣的墨韻。”

    &esp;“這一步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非常的麻煩。”

    &esp;“因為他們隻能通過觀察這幅畫,來判斷當時王希孟在作畫的時候,水和墨的比例分別是多少。”

    &esp;聽到劉天之的解釋,網友們才明白修複一幅古畫需要多麽嚴謹的配合。

    &esp;寧飛麵前的紙,是和《千裏江山圖》畫卷一樣的紙。

    &esp;用的墨,也是一樣的墨。

    &esp;寧飛調配好了墨紙,先在紙上勾勒了一筆。

    &esp;筆鋒在紙上遊走,由濃轉淡。

    &esp;等墨跡全部浸透到紙裏,寧飛拿過來一個放大鏡,將自己勾勒的一筆放大,仔細的觀察著。

    &esp;“頭青三成,淡了。”

    &esp;他沉穩的說道。

    &esp;與此同時,林山河也說道:“頭青四層,頭綠三層,重了。”

    &esp;兩個人相互看了一眼,旋即,他們將研好的墨汁通通倒掉,然後又換了一支新的畫筆,重新開始研墨。

    &esp;劉天之繼續在電視節目裏解釋道:

    &esp;“他們需要找到和《千裏江山圖》一模一樣的墨韻,所以需要不斷的調整。”

    &esp;“文物修複工作,需要的就是細心。”

    &esp;網友們安安靜靜的看著。

    &esp;這檔節目和所有的節目都不一樣。

    &esp;寧飛和林山河的交流十分的簡短,隻有寥寥數語,說的都是關於調配的用量和最終的結果。

    &esp;其他時間,兩個人都在專心的用畫出的墨韻和《千裏江山圖》做對比。

    &esp;一次,一次,一次........

    &esp;一旁沾滿了各種各樣墨綠色的毛筆,已經堆了滿滿的一桌子。

    &esp;他們每調出來一次墨,就會滿懷期望的和畫卷做對比,然後又失望的搖了搖頭。

    &esp;一次次失敗,卻也一次次接近最終的結果。

    &esp;網友們很佩服這兩個人的毅力,從始至終,寧飛和林山河的表情裏都隻有專注。

    &esp;大家看得出,兩個人是真的沉浸在其中了。

    &esp;這就是大師的境界嗎?

    &esp;或許,也隻有這樣的人,才真的擔得起大師兩個字吧。

    &esp;“還是不對。”

    &esp;兩個人的結果逼近之後,林山河用放大鏡在二者之間做了對比,發現他們畫出來的墨和《千裏江山圖》的墨仍舊不一樣。

    &esp;第一步就失敗了嗎?

    &esp;網友們在心裏默默為兩個人祈禱。

    &esp;寧飛也是眉頭緊鎖,他望著《千裏江山圖》,這幅畫的神韻仍在,寧飛能清晰的感覺到其中磅礴的意境。

    &esp;所以他也更堅定要修複這幅華夏的瑰寶。

    &esp;這個時候,他注意到了什麽。

    &esp;“不對,看這裏。”

    &esp;寧飛說了一句。

    &esp;“這座山的側邊緣,墨韻不太對,隻是頭青和頭綠的話,不可能這麽平滑。”

    &esp;“是胭脂,他加了胭脂進去!”

    &esp;“神了!王希孟真是個天才,難怪他畫的山水如此的寫意,他竟然在礦物的顏料中,混入了些植物的顏料!”

    &esp;寧飛的神色有些激動,聽到寧飛的話,林山河也是目不轉睛的看了過去。

    &esp;他仔細看著那道墨韻,旋即,也是笑了起來:

    &esp;“是胭脂!看來我們今天下午研究成分的時候,少了一道材料!”

    &esp;“難怪我們畫出的墨韻總是不對!”

    &esp;林山河也變得激動,他急忙讓王旭找了些胭脂過來,還好文物修複中心有多餘的備料,這事倒也沒耽誤多久。

    &esp;網友們看著直播中的畫麵,都是滿臉驚歎。

    &esp;他們雖然聽不懂寧飛和林山河在說什麽,但是他們知道,這兩個人都很厲害。

    &esp;接著,兩個人在墨裏混入了些胭脂,繼續研究墨韻,這一次的速度就快了很多,大約又用了十分鍾,他們就找到了最正確的墨韻,和《千裏江山圖》的墨韻分毫不差。

    &esp;如果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寧飛和林山河在紙上畫出來的墨水圖案、紋路,和《千裏江山圖》的紋路一模一樣。

    &esp;兩個人調整好墨水,接著,他們又做了同樣的一件事。

    &esp;他們取出一隻新的毛筆,蘸好墨水後,又在紙上勾勒了一道。然後,用放大鏡仔細的觀察。

    &esp;旋即,再換一根新的毛筆,重複這個過程。

    &esp;網友們更加的好奇,他們這是在做什麽?不是已經找到最正確的墨了嗎?為什麽又重複勾勒。

    &esp;這個時候,劉天之在電視節目中解說道:

    &esp;“我師父和寧觀主在進行第二步,畫。這一步,他們需要掌握好墨浸透在宣紙裏的力度。”

    &esp;“簡單來說,就是紙分千層,《千裏江山圖》的墨浸透到六百層,他們的墨就要也浸透到六百層。”

    &esp;“所以,他們需要知道毛筆蘸墨水的多少,也要熟悉畫畫的時候該用多大的力道。”

    &esp;“這是細節。”

    &esp;“隻有真正的國畫大家,才能做到這一點。”

    &esp;說這話的時候,劉天之的語氣中充滿了敬佩。

    &esp;網友們更是覺得大開眼界。

    &esp;他們想不到,隻是修理一點國畫,竟然需要用到如此精準的手藝。

    &esp;也難怪故宮博物院一直以來都沒有維修這幅國畫。

    &esp;因為難度真的太高了。

    &esp;“幾層把握。”

    &esp;練了一會兒後,林山河轉頭問向寧飛。

    &esp;“目前六層。”

    &esp;寧飛看著筆下勾勒的一道墨痕,沉靜的說道。

    &esp;“練到八層,就開始。”

    &esp;林山河回道。

    &esp;“好的。”

    &esp;實際上,寧飛剛才練了幾下,就已經能做到百分之百控製好墨水的力度了。

    &esp;畢竟他有技能在身,這些精準的技法對別人來說很難,對他來說卻很簡單。

    &esp;不過為了照顧林山河的麵子,也為了自己不顯得那麽突兀,寧飛故意說低了一些可能性。

    &esp;接著,兩個人又是描摹、對比了一陣,才終於開始最關鍵的一步:

    &esp;作畫。

    &esp;“溫度,升高兩度,我說降溫就降溫。”

    &esp;林山河對著旁邊的王旭說了一句。

    &esp;王旭點了點頭。

    &esp;接著,寧飛和林山河一人持著一塊筆墨,分別來到了《千裏江山圖》的一個需要修複的地方。

    &esp;網友們看到這一幕,緊張到大氣都不敢多喘。

    &esp;大家知道,最關鍵的地方,就要來了。

    &esp;寧飛和林山河相視一眼,他們都從對方的眼睛裏看到了自信。

    &esp;“準備好了嗎?”林山河問道

    &esp;“沒問題。”寧飛點點頭。

    &esp;“好,開始吧!”

    &esp;兩個人同時執筆,同時研磨,同時作畫。

    &esp;一老一少,均是麵色沉靜,穩如泰山。

    &esp;網友們發現,當這兩個人開始作畫的時候,他們的氣場,完全變了。

    &esp;毛筆的筆鋒吸滿了墨汁,恰到好處,多一分不多,少一分不少。

    &esp;寧飛隻用毛筆最尖的地方,一點一點,順著《千裏江山圖》的墨韻,勾勒完善著這幅古畫。

    &esp;國畫最難的地方,是神韻。

    &esp;他需要掌握這幅畫的神韻,才能將神韻畫出來。

    &esp;不過他的技巧很高,倒是不需要太過的擔心。

    &esp;無人機盤旋的很高,鏡頭的焦距不斷提升,將寧飛勾勒的地方放大。

    &esp;網友們可以一清二楚的看到,寧飛是如何完善那一小塊區域的。

    &esp;那塊區域麵積大約就四平方厘米,和整幅畫卷比起來,微不足道。

    &esp;尋常人可能兩筆就將這麵積畫滿了。

    &esp;寧飛卻是一點一點細心的完善著這塊區域。

    &esp;仔細看去,網友們發現,寧飛畫過的地方,和原來的畫卷完全是一體的,渾然天成,根本看不出一絲一毫突兀的地方。

    &esp;這就是他的實力。

    &esp;這也是他能來修補國畫的原因。

    &esp;看著兩個國畫大師,在專心致誌的修複一幅經典的華夏古畫,這種感覺,讓網友們大呼過癮。

    &esp;這一刻,寧飛的每一次動筆,都牽動著千千萬萬網友的心。

    &esp;華夏tv3台的台長,故宮博物院院長、副院長這些人,更是緊張到大氣都不敢多喘。

    &esp;那可是價值連城的古畫,故宮的經典寶藏。

    &esp;但凡寧飛和林山河有一個失誤,損失將難以估量。

    &esp;不過這兩個人,太強了。

    &esp;直到最終兩個人修補完這幅畫,都沒有一絲一毫的失誤。

    &esp;兩人同時停筆,相視一笑。

    &esp;而後,林山河高喊一聲:“修複完成,降低溫度。”

    &esp;聽到他的聲音,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是被吸引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