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人物誌(求票!)

字數:4890   加入書籤

A+A-


    在那擁擠不堪的廣場之外,一處有榕樹遮蔽降溫的清涼之地,與熱鬧的外殿廣場不同,這裏人影寂寥,和風慵懶,顯得有幾分孤寂。

    張偉正小心翼翼扶著洪猛,托著洪猛肩膀坐在榕樹下的花壇旁。

    經過短暫休整,洪猛狀態好了不少。

    張偉看到文書殿的文師走上牆頭,便明白是第二題答卷出來了。

    雖然要照顧洪猛,可心裏的急切卻抑製不住,猶如猴撓貓抓般難受:“也不知道第二題有人作出金句沒有,秦墨作出金句沒有?”

    洪猛同樣內心交戰,一方麵,他覺得秦墨已經作出絕句,有很大概率會去帝武。

    可另一方麵,他又覺得殿試一共有三題,萬一後兩題秦墨發揮不佳呢?

    從理論上將,很有這種可能啊。

    誰能在殿試上連續作出金句,絕句呢?

    洪猛雖不是文師,可他也知道,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洪猛不死心道:“你去看看,是誰人作出金句。”

    他已經沒有力氣再擠進去,況且萬一秦墨又有金句誕生,現場聽到文書殿文師讀秦墨的金句,他頭暈。

    “好。”張偉以為洪猛著急知道秦墨成績,連忙跑了過去。

    雖說他們並不算熟,充其量也就是同一考場體測,文化課考試的緣分。

    不過,既然是來看殿試的,況且又認識,那順便多關心點也是應該的。

    唯一令張偉不解的是,洪猛對秦墨成績的反應太過激了。

    看到秦墨拿好成績,就這麽激動?

    洪猛望著張偉遠去背影,麵色陰沉。

    片刻之後,張偉一路小跑著回來了,臉上掛著笑容。

    洪猛心裏咯噔一下,隱隱有不好預感。

    “老洪,秦墨又作出絕句了。”

    洪猛筆直的身子顫了顫,心瞬間沉入穀底。

    ……

    ……

    狀元殿內。

    殿試的最後一題。

    這一題,不是金城城主詹擎海出題,也不是文書殿主宋明誠出題,而是全國殿試統考的一題。

    一詩一詞一文章,最後一題,文章!

    當秦墨注意到詹擎海再次拿著一副卷軸出來時,心裏發毛,又是以畫寫文章?

    台上,不等眾人揣測太久,詹擎海淡淡道:“殿試最後一題,不由我出題,也不由文書殿主出題,而是全國統一的殿試考題。”

    “這一題,乃是以字為題。”

    以字為題?

    在場考生心裏鬆了弦一般,輕舒了口氣,連續兩道以畫為題,令得他們心裏壓力倍增,生怕是那種難度遞進式增長的題。

    總算換了個出題方式。

    不過,隻是瞬間的舒展,考生們又迅速變得緊張起來。

    詹擎海手持字卷,兩根手指輕撚紅色繩頭,大拇指一挑,將捆繩係開,推平放在桌麵上。

    人物誌。

    字卷鋪開一瞬間,秦墨就清晰看到卷首三個大字印入眼簾。

    誰的人物誌?

    仿佛看懂眾人心中疑問,詹擎海不問自答:“這是當今國聖的人物誌。”

    哦哦

    秦墨聽到詹擎海的解釋,瞬間露出我懂的表情,他明白了,感情這是一道時政題啊。

    宣傳正能量,看來不管在哪個地方都很重要嘛。

    國聖的人物誌,分為三個部分。

    早年,中年,以及晚年。

    從階段劃分,早年屬於從學習文師一途,直到跨入仕途,中年則完全在仕途中度過,晚年,則是從被封國聖至今。

    很明顯,任何一個大人物都是從小人物開始的,除非是那種氣運逆天,並且有貴人扶持的,才有可能扶搖直上,一馬平川。

    這位國聖,顯然不屬於此列。

    當今國聖的一生,非常坎坷,於困苦中崛起,自動蕩中封聖。

    有一段蒙塵的往事,不堪回首。

    現場考生明白之後,紛紛開始開始默讀國聖的人物誌。

    人物誌字數不算長,事分巨細,張弛有度,三個部分加在一起大約三千字左右。

    第一部分主要寫當今國聖求學期,家境困苦,妖魔肆虐。

    這一部分,講述當今國聖從小便展現出驚人文師一途天賦,異於常人的堅毅,雖受限於環境艱難,無錢求學,可當今國聖從未真正放棄過任何一個觀摩經典名著的機會,也常躲在學校窗戶旁偷聽老師授業解惑。

    年少時,更是去文書殿清理打掃衛生,借此獲得與名著接觸偷讀。

    直到國聖展現天賦,才氣外露,才一步步走上正麵求學之路。

    從此如龍出海,一飛衝天。

    這一部分,非常適合抒寫一篇文章。

    事實也的確如此,大部分現場考生,讀完這一部分,已經心生靈感,紛紛回到座位上,開始起筆寫文章。

    好文章難得。

    靈感更難得!

    當靈感迸發,未必非要去讀完其他選項,隻需將心中靈感輔佐以才氣抒寫出來,便是一篇優秀的文章。

    秦墨卻沒動。

    不止他沒動,林幼音,沈夢生,張鳴文幾人也沒動。

    文人,尤其是有才氣的文人,大多孤傲。

    林幼音,沈夢生,張鳴文皆是如此,他們骨子裏還是不願意跟隨大流,與其他考生共用國聖人物誌第一部分為題去寫文章的。

    至於秦墨,暫時沒想到好文章。

    於是,幾人一起繼續看向第二部分。

    國聖人物誌的第二部分,講述的是一段灰暗的仕途史,由於在一次非常重要爭鬥中失敗,當今國聖中年被貶,淪落到一座偏僻窮苦的落後地區為小官,吃喝居住皆成問題。

    這一時期,國聖常常誦讀經典,也寫出非常多佳作。

    直到後來上麵經過一場地震清洗,爭鬥的對手倒下,國聖被重新召回帝都,直至被封為國聖。

    秦墨看到這一段時,眼睛驀然一亮。

    這選它了。

    秦墨心中已經有了想法。

    他要選人物誌第二部分,國聖未被封聖之前,被貶至落後地區為小官的這一段為題!

    對當今國聖而言,這一段灰暗的仕途史應該是他人生中最重要,記憶最深刻的部分。

    林幼音,沈夢生,張鳴文三人眼見秦墨要起筆,一個個都不再著急觀看人物誌,而是轉身看向秦墨。

    台上,詹擎海與文書殿主也看了過來。

    呼

    秦墨鼓蕩周身才氣,運筆而落,才氣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場景,仿佛自己變成一名仕途不順,被貶的國聖,滿目望去,周圍是破敗的屋子,滿目的雜草,悲涼之情油然而生,自然落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