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神奇愛情
字數:6007 加入書籤
所謂複道,是指興慶宮東麵、緊鄰宮牆的一條遮蔽通道,與其說是複道,倒不如說是一條半封閉式的長廊。
這條複道從興慶宮一直通往曲江,即是說沿著這條複道,可從長安城北一直走到曲江池。
複道的設置,原本就是為了皇帝出行之便利。
畢竟是天子,有時候出宮又不想引起子民們的圍觀,走複道最好的選擇。
當然,設置這條複道的初衷,隻是為了方便皇帝和嬪妃們去曲江遊玩而已。
隻是誰也沒想到這條複道最終卻是為李隆基和楊玉環偷溜出去,給予了極大的便捷。
修建複道時,李隆基的生命中還沒有出現楊玉環這個女人,一切都隻是個意外,而這個意外將會給李隆基和整個大唐帝國帶來一場巨大的危難。
隻是這次危難,貴為天子的李隆基無法預見,楊玉環也不會想到,天下老百姓更是沒有那種遠見。
他們隻是以為阿公搶了兒息婦,這事兒有那麽一點不道德。
即便李隆基貴為天子,這事兒也還是有那麽一點不道德。
李隆基年輕時英明神武,頭腦十分睿智,雖然已過了六旬千秋節,也還沒有完全老糊塗。
他自然知道自己這事兒辦得有那麽一點不體麵,因此他並沒有急於冊封楊玉環。
起初在近臣高力士的建議下,李隆基以為母親祈福為由,變相威逼兒子李瑁把妻子送入宮內道觀。
李隆基特意賜道號太真,宮中人都呼楊玉環太真娘子。
沒過多久,李隆基暗度陳倉,把楊玉環從宮中道觀接了出來,現在楊玉環名義上還是道觀的女道士,實際上早已與自己的阿公生米做成熟飯了。
英雄白頭,美人遲暮,這都是世上最殘酷而又最無可奈何之事。
九五之尊的李隆基也不例外,十年前的五旬千秋節之後,他就常常為自己逐漸老去而感到傷感。
於是他開始荒廢政務,卻對道家神仙之術表現得十分熱忱。
有很長一段時間,李隆基每天按時出現在宮中道觀,跟道士一起修煉黃庭延年益壽之術,並且堅持服用道士為他精心煉製的丹藥。
為此還特意在宮中修建了一座殿堂,專門供他修仙煉丹之所。
過了兩年,李隆基發現自己的衰老進程並沒有因為他如此虔誠向道而有所延緩,他陷入了極度的苦悶和更傷感的情緒之中難以自拔。
就在這個時候,他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兒息婦楊玉環。
多情的李隆基對自己的兒息婦一見鍾情,無法自拔,他覺得自己此生若不能與楊玉環在一起,將會是他這一生最大的遺憾。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民,莫非皇臣。
身為九五之尊,他對天下人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
整個天下都是皇帝的,天下的女人哪個不是皇帝的?
天下所有人都是他的臣民,即便是他最寵愛的兒子李瑁,終歸還是他的臣子。
既然是臣子,主上想要的女人,哪怕這個女人是臣子之妻,臣子也理應拱手相讓。
不然就是不忠不孝。
為了得到一個女人,李隆基苦思冥想,處心積慮,身邊又有高力士出謀劃策。
再加上李瑁為人膽小怕死,李隆基最終如願以償。
自從擁有了楊玉環,道觀李隆基不去了,隻要跟楊玉環在一起,他就發現自己渾身上下充滿了活力,洋溢著火焰一般的生活激情。
換言之,隻要跟楊玉環在一起,李隆基感覺自己還是很年輕。
這是愛情的力量,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它不僅可以超越年齡,甚至可以超越生死。
但也是因為有了楊玉環,李隆基就更加荒廢朝政了,有詩為證,“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李隆基認為自己為了大唐帝國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畢生的心血,如今在他的治理之下,帝國空前強大,國泰民安。
而他年紀大了,是時候享受清福了。
李隆基能文能武,精通音律,擅詩詞,原本就是一個會享受懂享受的人。
臣子們和宮中近臣,無不感覺皇帝自從得到了自己的兒息婦,不僅開始荒廢政務,而且變得越來越古怪。
準確地說,應該是變得越來越貪玩,越來越兒戲,越來越沒有一個天子的樣子。
先不說別的,就是偷偷溜出皇宮這事兒。
隻要一時興起,也不管有多大的政務等著他處分,也不管龍案上的奏折堆得有多高,他都可以統統拋諸腦後,帶著那個女人就神不知鬼不覺溜出宮去了。
今日還算好得了,畢竟是端午佳節,天下百官放假,沒有政事要議,沒有奏折要批——可即便是這樣,也不能說走就走,當皇帝能這麽任性的麽?
“三郎,今日曲江邊上必定人山人海,定是熱鬧非凡!”
此時複道上,一匹看上去無比溫馴的白馬上坐著一個身著襦裙羅裙的年輕女子。
正興致勃勃地看著身邊一匹棗紅駿馬上的黃袍老年男子。
那女子雖然穿著普通宮女的服飾,但絕世的容貌和雍容華貴的氣度卻不是一個宮女可以比擬的。
如果用四個字形容,便是“姿質豐豔”。
但這並不是說她肥胖,頂多隻能算是微胖,而這種微胖又是那麽恰到好處,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
看上去似乎一切都恰到好處,而且眉眼間那一股嬌媚,可令天下男子為之傾倒。
但這種嬌媚卻是與生俱來的,並不是北裏那些妓人般故意做作出來有意討好男人的。
而那名老年男子約莫六旬年紀,雖然須發已然灰白,但身形依然十分偉岸,棱角分明的臉龐,眼睛依然顯得深邃,似乎可以洞穿萬物似的。
用四個字形容,無疑就是“氣度非凡”。
這六旬男子不是別人,正是九五之尊的當今天子李隆基。
那姿質豐豔的女子正是楊玉環。
“自當如此!玉環,今兒咱們好好玩個痛快,你說好不好?”
李隆基用寵愛的目光注視著自己的女人,他答話時臉上的微笑和目光裏的柔情,給人的感覺卻是他不是在看著自己的女人,而是在看著十分寵愛的女兒。
“當然好了!”
楊玉環拊掌笑,迅疾又眉頭微蹙,“隻是,那些大臣想必又要在背後議論臣妾了。”
“讓他們議論去吧!”
李隆基哈哈一笑道,“嘴巴長在他們身上,他們想說什麽就說什麽。
人生一世,貴在適意耳!朕又不是牛,莫非還要朕拉犁拉到死不成?”
說到這裏,李隆基忍不住用力哼了一聲。
“噗——”楊玉環掩嘴噗地一聲笑了,用一雙媚眼瞄著李隆基道:“三郎真是的,三郎您可是九五之尊,怎麽能打這麽低賤的譬喻呢!”
見楊玉環笑了,李隆基也跟著笑了。
沒有比看著自己深愛的女人開心,更讓李隆基開心的事了。
“陛下,微臣鬥膽進言,微臣請求加速行進,不然內侍定會派人追上來了。
到時候可就”說是偷偷溜出來的,但畢竟是皇帝,不可能一個隨從也不帶。
此次出宮,李隆基帶的人很少,但至少也有七八名。
寵臣楊國忠就是其中之一,楊國忠身兼殿中禦史等多項職務,但現在還不是他最風光的時候,楊國忠最風光的時候,一身兼二十餘職。
但即便如此,如今在宮內,他也稱得上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了。
唯一令他懼怕的隻有倆人,其中一人就是當朝宰輔李林甫。
另一位正是高力士,高力士高力士原名馮元一,高力士之名乃是女皇武瞾所賜。
能文能武,膂力過人,箭術更是百發百中,遂有“力士”之名。
他年未十歲就被閹割送入皇宮,因其聰明機警,深受女皇武瞾喜愛,親派宮女悉心撫養,並讓他認宦官高延福為養父,入內庭宦官學堂學習詩書禮儀。
少年時代就與李隆基相識,此後先後參與了誅韋氏一黨、平太平公主之亂等宮廷政變,最後輔助李隆基登臨大寶。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皇帝老兒是好伺候的人麽?
在爾虞訛詐、凶險無常的深宮之內,高力士能從一個小閹童一步步成為大唐宮廷之內權利最大的宦官,可見其絕非尋常之輩。
他與那些靠阿諛奉承,或靠裙帶關係上位的權臣不同,他是靠著大大小小的功勳累積才有了今日的崇高地位。
高力士與李隆基君臣五十餘年,患難與共,生死相依,二人的關係早已超越了君臣,更超越了主仆。
玄宗李隆基朝代名臣悍將何其多也,他的子孫何其多也,最後卻隻欽點了高力士一人陪葬。
更神奇的是,這二人出生僅差一年,卻卒於同年。
真可謂是“不求同年同月生,隻求同年同月死”的一對千古好基友!隨行人員除了楊國忠,還有楊國忠的堂妹、楊玉環的姐姐楊氏——後來的虢國夫人,隨同出遊的還有兩位大將軍,一位是金吾衛大將軍裴旻,李隆基極為欣賞裴旻的劍術,因此出行往往會讓裴旻隨駕。
另一位大將軍姓張名衛,身穿花鈿繡服,張衛乃是千牛衛大將軍,是皇帝身邊唯一可以帶刀宿衛的進侍,帶的還是史上最利的千牛刀。
女性隨從除了出氏,還有三名宮女,其中兩位是楊玉環的貼身宮女,一個名喚張雲容,另一個名喚謝阿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