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3640 加入書籤
康熙四十年五月,戶部尚書沈天生上書乞骸,帝準奏,同年六月,前江南巡鹽禦史林海調任戶部任尚書,加一品尚書銜。聖旨一出,朝野震動,雖巡鹽禦史非皇帝心腹不可勝任,林海這幾年的政績也有目共睹,但巡鹽禦史並無固定品階,之前林海也隻是從二品,如今卻連升三級,成為一部之首,怎能不令眾大臣側目?更何況林海堪堪不惑之年便擔此重任,實乃大清朝絕無僅有,是以有不少禦史言官上書諫言,卻都被皇帝留中不發,更有個別言辭激憤者被當眾訓斥,百官方知林卿聖眷遠非常人,更何況這些年皇帝乾綱獨斷,朝野穩固,很快便無人敢再發異議。
毓慶宮,太子胤礽狠狠摔了手中的筆洗,俊朗的麵容上閃過一絲陰鬱,沒想到這個林海聖眷之隆遠超自己所想,這幾年他多次派人拉攏,這人竟絲毫不為所動,又狡猾的像隻狐狸,不僅駁了自己的麵子,還多次對投靠自己的甄家使絆子,若非礙於皇阿瑪對江南的密切關注,早將他除去了,更氣人的是自己費了那麽大力氣,焦毓慶那個蠢貨還是未能上位,戶部雖有老四,但誰知道如今老四是不是還跟以前一樣對自己忠心耿耿呢?
被太子猜疑的老四此時也頗為頭疼,看著一塌糊塗的賬目隻覺腦袋發脹,這些積年的賬簿著實太多,又需理清各家關係往來,自是有些繁瑣的。皇上把他放在戶部曆練,之前沈天生並不分派活計給他,倒有些將他供起來的意思,胤禛是個辦實事的,著實待的不痛快,如今林海上任,對胤禛倒也不客氣,這些賬簿便是任務,胤禛一開始隻疑心林海隨意打發他,看了兩日方知林海並不是叫自己做無用功,不由便想起那天在乾清宮遇著這位戶部尚書的情形。
林海身穿一品官袍,長身玉立,眉目含笑,一雙星眸清亮無波,雖是端端正正站著,卻掩不住一身飄逸出塵的氣度,著實當得起“君子如玉”四個字,胤禛心裏想著這人如此年輕便高居一品也不是毫無緣由的,彼此見過,便聽林海笑道:“四貝勒如今在戶部當差,臣剛上任,有些事還得儀仗貝勒爺了,當日貝勒爺護送之情臣尚未謝過,如今臣來了京都,臣自該致謝的。”說著躬身作揖,胤禛雖是個貝勒,但心知此人聖眷優渥,如今當了戶部長官,自己倒需聽他的調停,這話中致謝之意便問的是自己的意願了,哪敢托大,忙扶住林海道:“林大人太客氣了,當日我不過是遵旨行事,林大人不必放在心上。我雖是皇子,但也是臣子,隻希望能為皇阿瑪分憂,大人有事情盡管吩咐便是,不必在意身份。”
林海也聽過胤禛的名聲,性子喜怒無常,不過到底是個做實事的,如今聽這話便知其意,笑道:“四貝勒既有此心,臣也便不客氣了,如今國庫日漸空虛,戶部很該做些整頓,有件事臣在心中早已思忖許久,辦好了便是一件大好事,辦不好的話陛下定會怪罪,而且這件事不管結果好壞,辦事的人總是落不了多少好處的,隻不知四貝勒可怕得罪人?”
胤禛聞言一挑眉道:“隻要是於國有利的事,得罪一二又何妨?”林海笑道:“四貝勒所言有理,不過這事吃力不討好,得罪的人也不是一個兩個。”看著雲淡風輕的林海,胤禛聽了這話隱隱有個猜想,這事怕還真是苦差事,皇阿瑪想必早已知道,倒不必畏手畏腳,想這林海素日為人,倒也不擔心會陷害自己,旋即道:“林大人如今是戶部尚書,我又在戶部當差,自然是憑大人差遣的,至於得罪人,林大人覺得我得罪的人還少嗎?”
林海聞言倒覺胤禛是個真性情的,所謂虱子多了不癢,這四貝勒倒不在意名聲,何況這事唯有他辦最為合適,便不再試探,當天就丟給胤禛一大堆賬冊。
看了賬冊,胤禛才證實了心中的猜想,果然不是好差事,無他,這些冊子全是積年來各勳貴世家在戶部所借賬目,他要做的便是追債,看這冊子上的名單,郡王宗室、四王八公、能臣侯府,十之八九都在上麵,粗粗算來,所欠銀兩已有一千萬兩之多,胤禛知道如今國庫日漸空虛,這麽多銀子不知能做多少事,而這些欠銀子的當中卻不乏屍位素餐之輩,胤禛本就極惡驕奢淫逸,早就看有些勳貴十分可惡,當下追銀的決心更為堅定,置於得罪人,四爺目前尚未生出任何覬覦皇位之心,隻想做辦事的王爺好好輔佐太子,要賢名要人緣做什麽?沒得招太子記恨,因此對這差事還是滿意的。
林海這幾日剛上任自是很忙,除了交接公務,戶部各人諸事也需熟悉,每天都至晚方歸,今日到家也不早了,卻聽丫鬟說黛玉姐弟等著自己用飯,心中一暖,本欲再看公文,此時卻一轉方向去了內宅,果然黛玉皓玉都在廳上候著,見林海回來都上前請安,黛玉命人擺飯,一麵親自服侍父親淨麵,待林海換過家常衣裳,姐弟二人已在飯桌前候著了,林海笑著命他們坐下,笑道:“為父這幾日忙,你們也不必日日等著,餓壞了爹爹該心疼了,皓玉這幾日的功課我還未看,不可懈怠,等我閑了自是要問你的。”皓玉聞言忙起身應是。
林海示意皓玉坐下,又對黛玉道:“這幾日辛苦玉兒了,等閑的事交給下人去辦就行,可別累著。”自林海成了戶部尚書,林府可謂門庭若市,送禮的人絡繹不絕,也是正常的人情往來,隻是家中沒有主母,這些自然都要黛玉料理,前世可沒這麽一遭,好在有霍嬤嬤幫襯著,倒也未出差錯,聽了這話笑道:“爹爹放心,送禮的都已登記造冊,東西也都收入庫房了,隻是爹爹最近奔波勞碌,女兒親手煮了這雞湯,最是益氣養血的,爹爹可要多用些。”說著便命百合端上湯盅,林海見了不禁又是高興又是心疼,還是女兒貼心,皓玉見沒有自己的,不禁有些泄氣,不甘地問道:“姐姐,我的呢?”黛玉笑道:“你最近血氣太旺,還是不喝的好,不過為你做了甜酒圓子,這東西不好克化,用一小碗便罷了。”皓玉聞言複又高興起來。
一時用完飯,一家三口便在園子裏隨意散散,這也是在揚州養成的習慣,走了一刻鍾便去亭中小坐,林海問了皓玉一會子書,見他小小年紀應答流暢,心裏自是十分高興,隻是嘴上仍說勤勉之語,再看一雙兒女都生的十分出色,素日又乖巧孝順,不禁感慨自己幸運,一時又想著黛玉如今不過十一歲,卻要管著偌大一家子,平日也無人陪伴,不禁又生出一絲心疼,笑道:“玉兒成日在家也是無聊,如今你大了,也不好給你再請夫子,等為父休沐,帶你去外頭走走可好?”黛玉聞言笑道:“果真?爹爹答應了可不能反悔,女兒還未逛過京城呢。”
林海笑道:“自然是真的,爹爹幾時哄過你?”皓玉聞言向林海撒嬌道:“爹爹可不能偏心,我也要去。”林海摸著兒子女兒的腦袋笑道:“都去都去。”一時想起什麽又向黛玉道:“我聽林文說賈府下了幾次帖子?”自林海升官,一躍成為京城中炙手可熱的人物,請帖也多了許多,隻是他最近剛從揚州交接回來,又忙著戶部的事,是以並未赴宴。
當日康熙見林海答應回京,恨不得立時將人留下,隻是鹽政交接一事頗為要緊,隻得命人護送林海回去了,因來時未驚動人,回去便也隻悄悄的,自己卻私下派人將林府修葺一新。五月林海從揚州回來便接了黛玉姐弟回府,不過一個月,賈母便派人來了好幾趟,黛玉都婉拒了,聽林海問便道:“是的,也無甚大事,隻是外祖母說想我了,但女兒想著如今家裏亂糟糟的便拒了。”
黛玉雖念著賈母和三春姊妹,但卻知外祖家行事不端,不想給父親平白增添麻煩,又有前世那麽一遭,是以能推則推了,林海笑道:“如今家裏已有條理,玉兒若是想去倒也無妨。”黛玉心知賈府是外家,不可無故疏遠,便應了,想起家中之事便道:“父親,按理這事不該女兒過問,隻是揚州的船快到了,那兩位姨娘如何安置?”黛玉問這話自然不大妥當,但現在家中無主母,隻好她來安排,林海五月中旬便回了京城,也是輕車簡行,揚州的奴才放了些出去,留了一部分看屋子,也帶了些得用的家生子進京,兩個姨娘林海本欲放出去,但她二人堅決不從,林海也不好勉強,便命她們跟著運貨的船一起進京,隻當養兩個閑人,這不過兩日便到。
林海不假思索道:“將她們安置在碧桂園即可。”黛玉點頭應了,想著碧桂園雖好,但卻在林府西北角,離正院最遠,想來父親也是不上心的了,兩位姨娘都沒有子嗣,現如今又被冷落,恐怕有些拜高踩低的奴才不安分,罷了,以後一應飲食不虧待她們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