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節 簡單不減分的好辦法 為了法柱
字數:4217 加入書籤
“張叔”
回到醫院,張一徑直來的張文之的辦公室,親膩地、拖著長長的尾音喊道。
回程的路上張一一直冥思苦想,發現單憑他自己,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拿走那處富豪莊園門口那根法柱。
想著等丹尼他們到非洲之後在想辦法,可那麽珍貴的東西擺在那,每一天都充滿風險,根據墨菲定律,越擔心的事情,就越容易發生。
所以張一迫不急待想把那根法柱買走或騙走!甚至是武裝搶劫,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得到它!
於是他找到張文之,看看他能否有其它的辦法。
張文之像是被電了一下,莫明地看向張一,不明白他是怎麽了,叫的這麽肉麻。
“怎麽了?”畢竟是晚輩,沒然沒有直係血緣關係,可往上數十代,也是一家人,張文之還是挺關心張一的。
“張叔。”張一決定向他透露一部分,“今天下午我去了城南十公裏外的富人莊園區”
“你去找魯迪沙了?”張文之緊張問,又鬧火訓斥道“你怎麽能去找他,那個非常危險又沒有理性的瘋子!”
“張叔,我沒有去找他,隻是在小區門停了一會。”張一連忙解釋。
“那你找我有什麽事情?”
沒去就好,張文之重新坐下。
“張叔你應該去過那個豪宅小區吧?有沒有注意到大門入口有一個高約九米的石柱?”張一試著問。
“當然,我去過那片富人區,在小區南門卻是有這麽一根比較出挑的石柱子,據說是可以驅邪避災。這有什麽問題嗎?”張文之不解問。
“我想要那根石柱。”張一盡量用平穩的語氣告訴他。
“呃”
張文之語塞,這是他沒想到的,不明白那根光溜的石柱有什麽地方值得張一掂記的地方。
看張一不像開玩笑,猶豫半響,張文之把握不好張一態度,試著問“從低到高,一至十分,這個意願你打幾分?”
“十分。”張一毫不猶豫給出最高分,心裏想著,如果和平的辦法得不到,就打算直接硬搶!
同樣的事情幹過一次,在幹一次,心安理得許多。
張文之感受到張一的堅定,從椅上站起來,在辦公室內來來回回走動,冥思苦想良久,停下步子,單手撐著辦公桌,看向張一。
“下午你離開之後,我已經讓人拆卸了醫院裏最貴設備,有螺旋ct,核磁共振,同位素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儀(ct),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係統(dsa),直線加速器,以及重症監護室儀器。為了把這幾樣價值連城的設備送走,我叫了三台通用型集裝箱貨車,打算先一步把這些東西送到蒙巴薩港,並找機會運走。”
蒙巴薩港,是肯尼亞最大的港口,也是東非最大的港口,貨船出進忙碌。另外,普通集裝箱的外尺寸長12米,寬23米,高27米,用來裝運那根石柱綽綽有餘。
張文之繼續講解道“當然我可以把那根石柱藏在貨櫃裏麵,隻要買通港口的抽檢官和另外兩名現管負責人,它就可以安全上船。”
他條理清晰地款款道來,看的出來,他對這些門路很熟,不愧是在肯尼亞呆了三十年人老人。
“後路您想好了,可如何才能把那根石柱裝進貨櫃裏呢?”張一問他。看的出來,張文之已經胸有成竹。
“嗬嗬嗬”
張一的問題讓張文之哈哈笑了起來,“上梁不正、下梁歪,錢能夠行賄警察、公務員,自然也可以用錢行賄莊園的門衛,隻需要很少的錢,就可以辦成這件事。”
“呃”張一驚訝地大張著嘴巴,一副見鬼模樣,這是他沒想到的,本來打算讓崔麗和傑裏連夜飛肯尼亞,直接硬搶,現在看來完全不用這麽暴力,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晚飯後早點睡覺,一切順利的話,明天早上三個集裝箱櫃就會到達蒙巴薩港,之後再聯係一艘貨輪,把你要的東西送離肯尼亞就行。”
事情比想象的簡單很多,張一長長地呼出一口濁氣,隨後離開張文之的辦公室,而他還要忙著搬遷醫院的事,暫時還不能休息。
肯尼亞位於赤道附近,離太陽近,早上陽光來的特別早,五點左右天就亮了。心裏有事,張一也睡不著,於是早早起床,打算去看看加百利。
剛到病房門外就聽見裏麵有交談聲,原來是一個黑人女護士正在給加百利喂食食物,另一名護士則在幫他在手臂上打針,三人正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
這是兩名青年女護士,張一猜測她們大概都隻有二十來歲,樣貌比較出眾,算是黑人姑娘裏比較漂亮的。
見張一進來,兩名女護士連忙立在一邊,不敢直視張一,看上去還有些緊張。
“我看上很可怕嗎?”張一指了指自己笑著問她們。
黑人姑娘下意識又後退一步,不敢抬頭。
“現在醫院裏的護士和孤兒都知道你是這家醫院的主人,他們擔心會不心惹惱你,而被開除,重新變成命運淒苦的人。”
加百利示意女護士不要怕害,向張一解釋道。
“”
張一本想寬慰她們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可馬上又聯想到,一擔醫院搬走,這些人最終還是會失去工作、失去庇護。
“抱歉。”張一向她們表達歉意,不出意外,她們失業的那一天會很快就會到來。
兩名護士就像兩隻小鵪鶉,隻要張一開口說話,她們就會被嚇到,身體不由自的顫抖。
不去看兩人,張一視線移到加百利身上,用普通話道“我很報歉,或許這和‘回信’的慈善精神相違背,但她們終將會失業,而我無能為力。”
來美國之前張一就看過醫院的資料,這裏有醫生兩百多名。有
護士、護工超過八百多名。
醫生因為需要高端院校培養,當地並沒有這麽多人才,他們大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自願者,拿著少量僅夠用於買食物的工資,自願在醫院奉獻,醫院關停他們返回各自的祖國即可。而這八百名護士、護工則來自當地。
加百利意味深長地看了眼張一,聲音平和緩緩道來,“和她們倆類似,醫院裏有超過兩百名孤兒叫張文之院長,‘爸爸’”
“你覺的,張院長該如何麵對她們?”加百利向張一追問。
“”張一看了看身體不由自主往牆角裏躲的兩個小護士,一時間無法言語。
張文之已經六十來歲,終身未婚,大半輩子都呆在這裏從事慈善醫療事業,他收養的這些棄嬰,說沒有感情,張一自己都不信。
可是,一擔醫院搬離,這些黑姑娘該如何是好?又刻何去何從?這裏可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社會,一擔醫院搬走,她們會被吃的連骨頭都不剩。
鑒於她們和張文之之間的感情,張一不得不重視、不得不考慮她們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