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事件 一

字數:3765   加入書籤

A+A-




    本章副標題:怪我咯?

    …………………………

    “FBI的學員們,我叫克拉麗絲-史達林,是你們反恐講座的講師……”(筆者注:史達林不是Stanlin(鐵人),而是Starling。這算是向《漢尼拔》係列致個敬。)

    “這節課我們會談一談曆史上最早也可能是最有名的一次恐怖襲擊——723大事件。”

    “發生在1921年的這起恐怖襲擊堪稱教科書式的犯罪,難怪一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有恐怖分子在模仿他們。那麽我來簡要地講述一下事件的過程……”

    “學員們,現在我們知道蘇格蘭場在一開始就犯了兩個嚴重錯誤。第一個錯誤是體製性的,他們的報警體係太過官僚主義。第二個錯誤卻是戰術性的,他們根本沒有管製交通。”

    “當然啦,我們不是要嘲笑他們。畢竟如果‘723大事件’發生在1921年的華盛頓或者1921年的紐約,我們FBI……當時還叫做BOI和當地警方的表現不一定比他們強。”

    “幸虧我們美國人也立即從中得到了教訓。在哈丁總統的授權下,我們的胡佛局長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建立起了一個嚴密的監察體係,到了三十年代這個體係已經遍布全國。”

    “不管我們二十一世紀的人對他有何評價,他是我們FBI真正的建立者,也是我們國家反恐的第一人!”

    “說的有點遠了,朱槿軍團真正實施劫持行動的時間,隻有短短的半個小時。他們八點半衝入會場,九點鍾就把他們不需要的人質全給釋放了,期間還把這次行動的真正目標——兩位皇太子秘密地轉移了出去。”

    “其實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成功了。不得不說,策劃這個行動的人是一位天才……這位學員,你有什麽問題?”

    “你是問策劃者是不是尼奧-袁先生?嗯,這是個很因吹斯聽的問題。我想你是看了丹-布朗最新的那本《天使與魔鬼》了吧?”

    “果然是這樣啊。大家別笑,《SCP密碼》和《天使與魔鬼》都是不錯的消遣讀物,其中確實也有那麽一點曆史真相。我建議你們當中沒有看過的可以去看一下。”

    “其實丹-布朗先生在書中說的,關於尼奧-袁就是‘723大事件’的主謀的這個論點並不新鮮。尤其是對於1921年的美國華人來說,這基本上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因為早在‘723大事件’之前,華人幫派分子就知道他要幹一件所謂的‘大事’了。”

    “當然啦,那個時候誰也沒有想到他要幹的那件‘大事’會大到如此地步……”

    “好了,讓我們回到正題。而蘇格蘭場在此之後做出了犯了第三個錯誤,那就是沒有切斷大使館和外麵通訊!”

    “而第三個錯誤引發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那就是讓宣傳媒體大規模地介入到了‘723大事件’之中。這不但讓英國政府狼狽不堪,也讓恐怖分子得到了全世界的同情。”

    “從這角度來說,當時的現場指揮官無疑是不稱職的。”

    “而那位指揮官名叫威廉-托馬斯-弗朗西斯-霍爾伍德爵士(Sir William Thomas Francis Horwood)。他是蘇格蘭場,也就是英國倫敦警察廳總監( Commissioner of Police of the Metropolis)。”

    “但是這位指揮官並非職業警察出身,實際上在他之前絕大部分倫敦警察廳總監都不是警察而是軍人!”

    “1868年9月他出生於一個英國低等貴族家庭,雖然他是從著名的海格學校畢業的,可是他沒有上大學。而是在1887年開始了自己軍旅生涯。”

    “1900年他晉升為上尉並轉入預備役,成為了一位征兵事務局的官員。1904年-1910年,他擔任英國戰爭辦公室(War office)的助理。”

    “1910年,他轉任東北鐵路警察主管。霍爾伍德爵士在這個職位上幹的相當不壞。就是他把警服改成現代式樣的,他也是第一個給鐵路警察發放養老金的。”

    “一戰期間,他又回到了戰爭辦公室,擔任人事行政參謀主任的首席助理。隨後他被派到了法國,職務是西線憲兵司令。”

    “1918年,他在戰爭辦公室的老上級內維爾-麥克格雷迪爵士(Sir Nevil Macready1862年-1946年)出任了倫敦警察廳總監,他也成了首席助理總監助理總監(Assistant Commissioner)。”

    “在此期間,霍爾伍德爵士也很受到當時各界的好評。因為他再一次成為了一位勇於創新的改革者,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引入了女子警察、汽車巡邏和飛艇部隊。”

    “1920年,愛爾蘭安全局勢惡化,內維爾-麥克格雷迪爵士轉任愛爾蘭軍隊的司令官。4月20日,大衛-勞合首相正式任命霍爾伍德爵士擔任了蘇格蘭場的頭頭。”

    “然而,這對他和大英帝國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來自某一次FBI初級學員課堂教學

    “那個晚上我正和維奧萊特正在客廳裏麵讀著女兒的來信,他們一家去法國度假,過的相當開心。九點差十五分鍾,電話鈴響了。維奧萊特當時還向我抱怨,即使我在倫敦工作也無法正常作息,她也很想去法國度個假。”

    譯者注:霍爾伍德爵士於1897年和維奧萊特-費福成婚,並與1900年有了一位獨女。

    “接著我接到了一個很不好的消息,一幫匪徒在皮卡迪利大街的日本公使館前公然殺人。那個時候我的心頭就是一緊,因為我想起了當晚那裏正在舉辦一場外交酒會。而且威爾士親王也會親自出席。”

    “我當即在電話裏麵要求他們加派警力,並且封鎖整條皮卡迪利大街,不許放一個人出去。”

    “因為我隻接到了匪徒殺人的警報,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情況,所以我也隻能發出這樣的指令。總不見得讓犯人就這麽從容的溜走。”

    “另外還有一點,現在有人指責我沒有立即切斷公使館對外通訊。但是當時我為什麽要這麽做呢,就憑有人在公使館外麵殺人嗎?”

    “隨後,我甚至來不及換上製服,而是直接喊上司機,並要求他以最快速度抵達皮卡迪利大街。”

    “當我抵達現場的時候正好大本鍾敲響了九次,而我看這條曆史悠久的大街上滿滿的都是人……”

    ——節選自霍爾伍德爵士《不是辯解而是事實——我對於723大事件的記述》

    …………………………

    本章史料來自於維基百科。(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