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唐令則救主
字數:2779 加入書籤
太子楊勇東窗事發,被皇帝軟禁於錦繡宮的消息幾乎是一夜之間傳遍了帝都長安的各座裏坊。長安城中的居民百姓都在猜測著接下來隋高祖楊堅會不會廢了太子楊勇。
可是,轉眼間十幾天過去了,令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楊堅非但沒有下詔廢黜太子,而且似乎有了寬恕太子的意思,允準太子楊勇由太子妃元氏陪同,每天辰時準時前往興善寺聆聽新近從並州大興國寺奉調回京就任興善寺住持的會琳和尚講說一個時辰的佛法精義。
楊廣因和會琳和尚是在並州的舊識故交,也時常會來興善寺與會琳和尚吃茶談天,從會琳和尚嘴裏陸陸續續獲知了一些大哥楊勇得到父皇寬宥的真實原因。
原來,自從太子楊勇出事的消息迅速從大興宮中傳出,東宮就亂成了一團。次日一早,太子左庶子唐令則就泣血叩門求見皇帝楊堅,為楊勇開脫罪責。
世人都道唐令則在那次受到楊堅接見後當日,即被官貶三級,卻不知正是由於他的這次泣血晉見,才使得楊勇的命運出現了一線轉機,避免了被廢黜的命運。
唐令則麵見楊堅時為楊勇開脫罪責而提出的理由主要有兩條:其一,唐令則向楊堅奏明,太子楊勇之所以在身邊保留上萬人的東宮六率兵馬,主要不甘落於楊廣、楊俊等兄弟之後,準備有朝一日能親自統軍伐陳之用,並且經他和其他東宮僚屬再三勸說,楊勇已打算將多出的七八千名六率兵馬就在編入東都當地府軍,現有向東都府軍提交的軍士花名冊可以為證;
其二,唐令則向楊堅稟奏,楊勇多年來未曾擅自動用過朝廷一貫官帑供給過人數多達上萬的六率兵馬,這些人所需軍資、糧晌大多通過向前朝舊臣、貴婦募化而來。為了替楊勇開脫罪責,唐令則甚至不惜向楊堅遞交了龐勳的那冊“魚符帳薄”,並聲稱一直是由自己負責籌集東宮六率的軍資、糧晌,楊勇對此並不知情。
楊堅在楊雄返回長安,向他稟報楊勇擅自擴充東宮六率的消息後,震怒之下,當即下詔軟禁了太子楊勇,事後當晚和皇後獨孤伽羅曾就是否廢黜太子產生了激烈的爭執,現如今又見唐令則泣血求見,言之鑿鑿地提出了楊勇雖有罪過,但罪不至被廢的憑證和理由,心中難免犯起了猶豫,於是在將唐令則當場貶官後,即命廣平王楊雄帶人查證唐令則所說是否屬實。
結果楊雄奉旨帶著手下一班人馬二次趕赴東都,又重新徹查了龐勳一案,十天後給楊堅上了一道奏章,裏麵得到的結論和唐令則所說大致相符,這樣一來,楊堅的心思就開始變得活絡了。
恰逢這時會琳和尚來長安興善寺就任住持,楊堅便下了一道恩詔給楊勇,準他每日攜同太子妃元氏每日辰時出宮前往興善寺聽會琳和尚講說佛法,悔過自新。
楊勇東窗事發被軟禁於錦繡宮後,楊堅隨即擢升曾任尚書右仆射的現任民部尚書蘇威為門下納言,暫代太子楊勇趕赴東都,主持遷徒數萬戶關東新民至西北涇原二州為朝廷牧馬一事,同時嚴令尚書左仆射高穎會同晉王楊廣立即著手籌劃有關興兵伐陳事宜。
楊廣自放長線釣大魚,有意放司馬珞和了塵跟隨秦王楊俊夫妻前往江陵赴任以來,在命張衡、屈突勇等人嚴密監視長安城內現已查明的各個南陳細作的動向的同時,也在密切關注著隨楊俊夫妻南下的段達、梁默等人的消息、動向,可是一晃十幾天過去了,江陵方麵卻是波瀾不驚,“雁巢”並沒有派人去楊俊在江陵的府中接應司馬珞、了塵南奔江左,這不禁使楊廣心中產生了大大的疑惑。
這一天,楊廣照例於午後出宮回到晉王府,召集張衡、屈突通等人會商案情,三人正在王府正殿對江陵方麵的動向作著種種猜測時,忽見把守府門的軍士來報,稱虞孝仁現在王府門外要求見楊廣。
楊廣聞報大喜,立馬吩咐人帶虞孝仁來正殿相見。
稍頃,就見虞孝仁形容憔悴地走進了正殿,衝楊廣躬身施禮之時竟因心情激動,嗓音裏帶著些哽咽。
楊廣察其形,聽其聲,心中感到奇怪,開口向他問道:“孝仁,你這是出了什麽事,兩三個月未見,怎麽變得如此憔悴了?”
礙於有張衡、屈突通在場,虞孝仁強忍住悲聲,嘶啞著嗓音抱拳向楊廣稟報道:“若非老天開眼,給我留了條生路,末將險些就葬身於山林間,再也見不到王爺了啊。”
楊廣忙溫言安撫他道:“不要急,且坐下慢慢講,你不是在遼東被高連升拋在高句麗國境之外就返回長安來了嗎,怎麽今天才回到長安,一路上遇到了什麽事?”
虞孝仁兩腮深陷,一張口說話臉上就塌進了兩個大窟窿,按楊廣吩咐在下首坐下後,努力平複了一下自己激動的心緒,這才開口講述起了自己這一路上堪稱離奇的經曆。
原來,被高連升拒於高句麗國門之外後,虞孝仁先是向隋境內的驛站求助,寫了封親筆書信,請當地驛站用六百裏加急送回長安,向楊廣報告高連升拋下自己,獨自逃回高句麗國內的消息,爾後才獨自一人騎馬踏上了返回長安的行程。
直至進了臨榆關,穿過整個河北境內,一切都還算是順利。不料,虞孝仁卻在為抄近道,騎馬縱穿過太行山時碰上了和段達於開皇元年間相似的遭遇:在山間迷了路。
但是,與段達有所不同的是,虞孝仁在漫天的迷霧中轉悠了也不知多少個日日夜夜,並沒能再碰上仙人現身為其指點迷津,走出這座大山。
吃光了隨身攜帶的幹糧,虞孝仁就隨處采摘些山林間生長的野果充饑,渴了就捧一掬山間流淌的溪水解渴,但卻始終摸不到出山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