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移蹕廣陵
字數:2653 加入書籤
因意外地在東都郊外長亭之中從封倫口中得知了焦二一月前已跟蹤高連升南下,目前音訊全無,楊廣無心在東都多做逗留,匆匆趕往東都洛陽參加罷蘇威等人為他設擺的接風宴後,隻在東都城內住了一晚,次日天明即率領五百驃騎動身南下,徑直趕奔壽春而來。
及至楊廣一行才渡過淮河,就被江淮間一派綠意盎然的景象深深吸引住了。
前些時離開東都時,隱然已見伊洛兩條河中有冰淩飄浮,可一踏上江淮間的土地,迎麵吹來的卻是帶著些許暖意的微風。從淮河之濱直到進入壽春城內,隨處可見綠草萋萋、生機勃勃,與大河兩岸滿目畢是枯黃蕭瑟相比,渾似進入了一個迥然不同的世界。
楊廣目不暇接地觀賞著沿途的景色,來到了江淮重鎮壽春。
早在開皇六年間,楊廣自並州還朝後不久,就被冊任為彼時新設立的淮南道行台尚書令,至今猶在兼任著這一官職。不過,他與秦王楊俊不同,兩年多來從未踏上過這片土地半步,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長安城中履行著雍州牧的職責。
此次已被冊任為大元帥府司馬的尚書右仆射兼淮南道行台尚書左仆射的王韶其時正在行台衙署召集奉調統軍南下的杜彥、燕榮等將領會商軍務,突然聽到軍士來報,稱晉王一行已來到了衙署門外,忙率領諸將及行台一班僚屬迎至了衙署正門之外。
“子相,喲,還有你們諸位,自兩年前一別,諸位還好吧?”楊廣一眼瞅見率先迎出門來的王韶身後還跟著杜彥、燕榮等自己熟悉的舊部,不由得喜出望外,疾步上前,親切地同諸將打著招呼,致以問候。
王韶等人將楊廣、張衡、段達等人讓至行台衙署議事廳分班次落座,殷勤地向楊廣詢問了一路上的行程之後,挺身站起,正色稟報道:“稟元帥,自去歲至今,陸續從各地調集至壽春的軍隊共有十五位行軍總管帶領的九萬多兵馬,加上原受淮南道行台節製的十三位行軍總管下轄的十萬多兵馬,東路軍可供元帥直接調度指揮的兵馬總計約二十萬人,其中水軍近三萬人,大小戰船兩千多隻。現有各路兵馬的花名冊,敬請元帥查收。”
“南陳那邊最近可有什麽動靜?”楊廣一邊示意張衡從王韶手中接過厚厚一摞花名冊,一邊向王韶詢問道。
“還未向元帥稟報,就在元帥一行抵達的前兩天,壽州刺史宇文述將軍率領本部人馬連敗南陳司空司馬消難所率人馬,現已進抵至大江北岸。南陳在江北已無立足之地了。”王韶回身招手示意宇文述出班,向楊廣稟報道。
楊廣早在七八年前因在京查破石屋院一案時,無意間牽涉到了時任右衛大將軍的宇文述,致使他被貶到了江淮來做刺史,內心深處本就對宇文述懷有一份歉意,此時聽王韶提及宇文述率軍才將南陳軍隊驅趕到了大江以南,不由得起身離座,走至宇文述麵前,衝他抱拳一禮道:“不料本帥還未至前敵,將軍就率軍取得了東路軍對南陳軍隊的首勝,請受楊廣一禮。子相,即刻傳本帥將令,宇文述擢升壽州行軍總管,上報朝廷賜印。”
宇文述沒想到楊廣初至壽春,就頒下將令,將自己從州刺史擢升為了壽州行軍總管,忙躬身謝恩推辭道:“末將謝元帥擢拔,然末將既兼任行台兵部尚書一職,率軍擊潰敵軍本是份內之事,不敢領受元帥的破例恩典,請元帥收回成命,以待來日獎掖有功之將士。”
“數年前伯通就曾以少勝多,大敗過司馬消難,此次更是將他驅趕到了大江以南,可說是為伐陳之役開了個好頭,行軍總管一職早就該授予伯通了。你就不必再多做推辭了吧。”楊廣微笑著勸止宇文述,隨即轉向王韶問道,“江北之敵既已被伯通驅回了江南,壽春做為本帥帥府所在之地,位置未免有些拖後。此次離京前本帥與獨孤公會議,已命獨孤公先行趕赴廣陵籌建新的帥府,擬將帥府遷移至廣陵,以利於調度各軍渡江作戰,但不知子相意下如何?”
王韶拱手答道:“擇定壽春作為帥府所在地,本就是因淮南江北有近一半的州城尚在南陳手中,如今形勢既已起了變化,將帥府移蹕廣陵,便於直接對南陳帝都建康構成威脅,下官並無異議。然則需提醒元帥,不宜過早暴露我軍欲率先進攻建康的意圖,使南陳有所防範。”
楊廣點了點頭,對王韶所言表示讚同,說道:“子相所言有理,自即日起,仍由子相率領從河北南調諸將駐蹕壽春,以惑敵軍,同時,可傳將令給秦王,請他派出水軍對九江的南陳軍隊進行襲擾,以吸引敵軍的注意力,使其誤以為我軍將自中遊順江而下,對其發動攻勢。”
當下楊廣與王韶及軍中諸將計議已定,遂帶著張衡、段達等人在淮南道行台衙署住了下來,有意命人放出風去,稱大隋三路伐陳兵馬大元帥晉王楊廣已抵達前敵,不日即將親統三軍伐陳,以達到迷惑對手的目的。
事有湊巧,隋朝伐陳的中路軍行軍元帥秦王楊俊接到史祥率領江陵水軍取得伐陳之役首勝的消息後,連夜從長安趕回江陵,不等接到楊廣命人下達給他的軍令,即命行軍總管王世積率領中路軍水軍主力渡江乘勝而下,向駐守九江的南陳軍隊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中路軍提前發起的九江之戰雖和南陳軍隊戰呈了膠著狀態,甚至在此一役中,隋軍傷亡人數遠超過南陳軍隊,從某種角度而言是打了個敗仗,王世積率領的水軍主力被曾敗於史祥手下的南陳大將周羅喉率軍拚死阻在了九江城外,未能突破九江防線。但經此一役,卻在戰略上使南陳君臣產生了錯覺,誤以為隋朝會從大江中遊順流而下,對南陳展開正麵進攻,而忽略了隋朝率先向其帝都建康發動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