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章 明宗主坐穩了宗主
字數:3153 加入書籤
如果不是大明出現了新式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勢拿下了軍事上的優勢。光海君仍然不肯靠近明朝,背地裏做下的事情有害大明國。
當然,他作為那一個國家的君主,可以說朱由校有點佩服他的,做出的事情完全符合一個國家君主守衛國家打算的事情。
可是朱由校知道自己代表的是大明朝廷,光海君隻是一個附屬國家的小君主,如此藐視宗主國不懲罰又哪裏能服眾。
現如今看進了大明國的優勢,他又巴巴的靠上來,哪裏是真的尊敬了明國這個宗主?
是害怕了吧?光海君一定在瑟瑟發抖。因為努爾哈赤的人馬和子孫已經敗在了自己的一手建立新式軍隊的火槍下。
此時的後金,跟喪家之犬也差不多。
不過他們打的主意是要利用朝鮮轉而結盟對付自己坐鎮的明國。朱由校想到這裏,冷冷一笑。大概狗被逼急了,想跳牆到隔壁鄰居家裏躲一躲或者咬上鄰人的腿,拖他們一起下水,對抗外來的強勢勢力。
不管現在是什麽狀況,朱由校仍然把資料往上挪一挪,繼續看下去原來曆史上發生的究竟是怎麽一回事。
壬辰倭亂期間,在前線的光海君累計了許多作戰經驗,並曾和明將合作,對朝鮮與明朝的軍力相當熟悉。
憑借軍事情報與對明軍的了解,光海君早已預見明軍的失敗,因此不願出兵相助,為保國家社稷,則欲討好努爾哈赤。
相反,士大夫們對明朝充滿信心,大明與朝鮮之間的君臣之義,加上壬辰倭亂時大明對朝鮮的再造之恩,群臣皆願意無條件支持大明,亦反對與努爾哈赤有任何書信往來。
雖然光海君私下認為“老酋桀驁,雖以中朝兵力,未能必其一舉而剿滅”,懼怕努爾哈赤報複,但又不敢拒絕明朝的要求,於是采取敷衍、拖延之策,建議明軍“但當陳兵練武,以作虎豹在山之勢,更觀伊賊之作為,相機而動”。,
並且隻答應將軍隊開到義州等邊境地區。但是,在明軍主帥、20年前有恩德於朝鮮的遼東經略楊鎬的嚴厲申斥下,朝鮮還是不得不派出了一萬三千軍隊,由都元帥薑弘立統領,前往助戰。
1619年3月,薩爾滸之戰爆發,一萬三千名朝鮮士兵度過鴨綠江到達遼東,卻在深河之戰中慘敗。
由於光海君“實無戰功之意”,在戰前密諭朝鮮軍隊“觀勢向背,使虜勿為移兵先擊之”,所以隻有左營將軍金應河力戰而死,指揮使薑弘立(之後薑弘立(1560-1627)背叛朝鮮,入女真陣營)與3000名幸存士兵被俘。
努爾哈赤幾番致信朝鮮,表示願意和睦相處,並要求朝鮮協助後金共同對抗大明,甚至要朝鮮在大明與後金中二選其一。
特別是1621年後,後金攻陷沈陽與遼陽,阻斷了大明與朝鮮之間的通路,努爾哈赤開始以更高的姿態對朝鮮致書籠絡,稱“爾朝鮮以兵助明,吾知非爾意也,迫於其勢有不得已。
且明曾救爾倭難,故報其恩而來耳”,對朝鮮表現出寬容,意在要求朝鮮的合作。對此,光海君與備邊司(壬辰倭亂之後,備邊司代替了議政府的角色)為代表的群臣起了很大的意見分歧,前者一意孤行主張順從努爾哈赤,後者反對並主張無視努爾哈赤的信件。
最後雙方各讓一步,達成協商,終於暫時緩和了與後金之間的衝突。
對於1619年的戰事,大明方麵則派出了詔書,不但沒有責怪,反而對朝鮮的支援表示感謝,並送上1萬兩白銀安撫,至此之後,大明即使頻繁送禮送銀子,但凡要求增兵,光海君都執意不肯,以各種借口搪塞,使得明使空手而歸。
到後來,光海君甚至將傳達大明皇帝聖旨的朝鮮使臣關在漢陽城外,公然拒絕接旨,形同背棄大明。
此時光海君的外交政策可以說是從欺瞞明朝變成了公然抵抗。
備邊司不齒光海君的行為,於是經常陽奉陰違,無故缺席,阻擾朝政正常運行,公然反抗光海君。1622年11月,備邊司不顧光海君的抗議,強迫光海君上尊號:“建義守正彰道崇業”,“義”、“正”、“道”代表了朝鮮對大明應有的道義,借此警告光海君身為大明之臣的立場。
九日後,禮曹奏請再次上尊號,意在羞辱光海君,群臣紛紛廷請逼宮,直至多日後仁祖反正。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正月,李琿上奏:“敵兵八月中攻破北關,金台吉自焚,白羊出降。鐵嶺之役,蒙古宰賽亦為所滅。聞其國謀議以朝鮮、北關、宰賽皆助兵南朝,今北關、宰賽皆滅,不可使朝鮮獨存。
又聞設兵牛毛寨、萬遮嶺,欲略寬奠、鎮江等處。寬奠、鎮江與昌城、義州諸堡隔水相望,孤危非常。
敵若從靉陽境上鴉鶻關取路繞出鳳凰城裏,一日長驅,寬鎮、昌城俱莫自保。內而遼左八站,外而東江一城,彼此隔斷,聲援阻絕,可為寒心。
望速調大兵,共為掎角,以固邊防。”如前所說,在即位問題上,光海君於明朝心有不滿,因此主張在盡量不得罪明朝的情況下開展靈活外交,“善殫事大之誠,勿為小弛,羈縻方張之賊,善為彌縫”。
在光海君堅持下,朝鮮致書後金,稱自己臣服明朝是“大義所在,固不得不然”,而與後金的“鄰好之情,亦豈無之?”,希望雙方“各守封疆,相修舊好”。
其時遼鎮塘報稱朝鮮與後金講和,朝鮮與後金的往來引起了明朝的警惕,明朝朝議遂謂李琿陽衡陰順,宜遣官宣諭,或命將監護,其說紛拿。
大臣徐光啟奏稱:“鮮、奴之交已合”,建議派官員“監護其國”。李琿聽到這種傳言後自覺受到天大的冤枉,又驚又怕,連忙遣使至北京上疏“辯誣”道:“二百年忠誠事大,死生一節”。
明朝於是要求朝鮮派兵協助攻打後金。但是朝鮮軍隊一戰即潰,光海君不得不試圖與後金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