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 黎山老母
字數:6237 加入書籤
&esp;黎山老母絕對算的上,三界有數女性大能。
&esp;關鍵是,這位很喜歡插手人間之事。
&esp;動不動就分身下凡,培養一兩個在人間引起轟動的女性弟子,樊梨花就是其中之一。
&esp;怎麽說都是前輩大能,李恪雖然關注,卻不會貿然打擾。
&esp;很明顯,樊梨花的師傅黎山老母,絕對是分身,不然也不會隻傳授樊梨花武藝。
&esp;至於樊梨花本人,李恪在長安城也是見過的。
&esp;畢竟和丈夫薛丁山,在公公薛仁貴的大軍中表現出色,可以算得上薛仁貴軍中的一員大將。
&esp;也就是唐朝本身胡風比較嚴重,才能容忍得了一員女將充當大將,換做明朝早就鬧翻天了。
&esp;樊梨花長相如何不予置評,可她一身武藝真的相當厲害。
&esp;雖然不是修煉的內家拳,可其一身氣血之充盈,起碼達到了大宗師層次。
&esp;這很了不得!
&esp;大唐雖說武風彪悍,可李恪遇到過的大宗師強者,卻是少之又少。
&esp;軍中可能強者更多,最出名的自然都是那些征戰沙場,每每都是衝鋒陷陣的存在,他們的武藝也大多在宗師水準晃蕩。
&esp;不用說,樊梨花憑借一身大宗師修為,在唐軍中自然能夠魂得如魚得水。
&esp;其公公薛仁貴勉強摸到了大宗師門檻,不然也不可能在很短時間內,成為唐軍頂層將帥。
&esp;關注了樊梨花一段時間,甚至就連其所修武藝,李恪隻是通過觀察,就基本了然於心。
&esp;黎山老母就是黎山老母,傳授給樊梨花的武藝看似簡單尋常,實際上卻是相當不俗。
&esp;若是能夠一門心思苦修的話,以樊梨花的天賦,在壯年之前絕對能夠達到神通境層次。
&esp;隻要達到了神通境,年齡的增大對樊梨花來說已經沒有多少限製作用了。
&esp;五十之前,絕對能夠有望窺探武道人仙之境。
&esp;可以明確的說,黎山老母給了樊梨花一個成仙成神,長生久視的大好機會。
&esp;隻是可惜,樊梨花顯然沒有看出這點。
&esp;最重要的是,這位唐初赫赫有名的女將,顯然陷入了情愛陷阱,和薛丁山成了歡喜冤家,一時不可自拔。
&esp;當然,這是樊梨花自己的選擇,李恪也不好評論什麽。
&esp;隻是,通過樊梨花的武藝,李恪察覺到了一道類似玉真氣修煉之法,又不同於真氣修煉之法的鍛體之法。
&esp;若是要他具體評述的話,應該就是練氣之道的變種。
&esp;李恪很有些興趣,若是可以的話,他想當麵向黎山老母請教一番,指不定還能觸類旁通,創出一條新的武道修煉路途。
&esp;眼下,他的修為暫時沒辦法更上一層樓,倒是可以多積累一些,等到以後徹底爆發的時候,一舉達到太乙金仙層次。
&esp;另外,作為重陽宮之主,他總不能比金書中那位還要差吧,起碼也得留下一條完整的道途。
&esp;不多最後能夠達到什麽高度,起碼天仙境界是個標準,不然真就沒辦法拿出手。
&esp;內家拳看似能夠全麵普及,可實際上達到了大宗師之境後,想要更進一步卻是相當困難,對於天賦以及心性,還有外部環境的要求都相當苛刻。
&esp;想要普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esp;畢竟,內家拳除了壯大氣血錘煉筋骨皮膜,主要目的就是自我進化。
&esp;想要做到自我進化,需要的能量和積累可想而知。
&esp;也就是如此,他在重陽宮傳下的內家拳修煉體係,最高隻是達到了神通境。
&esp;若是有道人能夠修煉到這個境界,李恪自然不會吝嗇指點,並且傳下更高層次的內家拳修煉之法。
&esp;甚至,他連星辰觀想法都願意傳下去。
&esp;不是每個人,都有他這樣的機緣,能夠在水滸世界獲得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星的氣息,從而觀想出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星辰。
&esp;西遊世界雖然有正經的星神,可誰有樂意主動配合旁人修煉,讓旁人有機會通過捕捉自身氣息,順利觀想對應的星辰?
&esp;真正的大神通者,都有自身的道途,就算得到了星辰觀想發,也不一定會修煉。
&esp;就算修煉,對他們來說最多也就是錦上添花。
&esp;可尋常的武道修士,怎麽可能會有那樣的便利?
&esp;就算機緣巧合,能夠在識海順利觀想一顆星辰,最多也就是逮著這一顆星辰瘋狂修煉,而不是有包攬周天三百六十顆主星的勃勃野心。
&esp;再說了,李恪也不會真的傳下完整的星辰觀想圖。
&esp;因為修煉實在太過困難,所以內家拳到了高深層次,反而路子越走越窄。
&esp;不然,在主世界的北方領地,怎麽修煉內家拳的武者車載鬥量,可最後能夠冒頭達到神通境的少之又少?
&esp;就是修煉內家拳達到了神通境的熊大壯,最後不也同時修煉了真氣武道麽?
&esp;絕大部分內家拳武者,都是到了宗師或者大宗師層次,就立即轉修真氣武道,因為真氣武道的修煉更加容易一些。
&esp;李恪想要傳下自身的武道道統,並且還能符合自身道門弟子的身份,就不能將自身所修,巫道鍛體術痕跡嚴重的武道傳承下來,而是要傳承更加適合中土大唐的武道道統。
&esp;顯然,黎山老母傳下的武藝,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借鑒目標。
&esp;……
&esp;話說,大唐自從立國以來,就十分重視軍功。
&esp;雖然不是大秦的耕戰製度,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幾乎全是從戰場廝殺出來的,哪一個不是軍功赫赫的存在?
&esp;李治初當皇帝,自然更加重視軍功,他要拉攏軍中實權派將領麽,所以最近表現出色的西北邊軍將帥,頻頻得到嘉獎還有來長安晉見的機會。
&esp;這不,西北邊軍又滅了一個小國,盡管那個小國隻有區區一個城池,人口甚至連五十萬都不到,可唐皇李治依舊十分開心,並且再一次招呼西北邊軍出名的大將到長安陛見。
&esp;其中,自然就有大放光彩的女將樊梨花!
&esp;樊梨花是跟著丈夫薛丁山,一同從西北邊境,來到長安城準備受賞的。
&esp;薛家此時已經算是大唐頂級將門,在長安城自然有府邸。
&esp;從人煙稀少,環境惡劣的西北邊陲,來到繁華似錦,民生繁茂的長安城,正處於青年期的夫妻倆自然十分開懷。
&esp;到了長安後,在家裏好好休整了一番,兩夫妻便迫不及待出門遊玩,這樣的機會可不多。
&esp;盡管西北也有大城,可比起人口超過數百萬的長安城來說,還是差了不少人氣。
&esp;長安城的繁榮叫夫妻兩沉醉,東西兩市更是叫他們流連忘返,不多時身後的隨從手裏,已經拿滿了各種精巧物事和零食。
&esp;當然,人口稠密經濟繁榮,自然也少不了各種紛爭打鬥。
&esp;唐朝又是崇尚武風,乃是遊俠兒最後的風光時代,樊梨花和薛丁山夫妻倆,很快就被一出突如其來的打鬥吸引。
&esp;其中那位青年武者的強橫武藝,吸引了他們的特別關注。
&esp;對麵可是十幾位膀大腰圓的壯漢,看他們的出手模樣,顯然也都是練過的好受,在夫妻倆眼中起碼都有西北邊軍悍卒的實力,甚至還隱隱有所配合,戰鬥力就不是一加一那麽簡單了。
&esp;可對上那青年武者,就跟小孩子麵對大人一般,被三兩下就打翻在地爬不起來。
&esp;旁人看不出來,可樊梨花和薛丁山哪看不出來,這青年武者的武藝相當了不得,看似簡單的拳腳威力相當強猛。
&esp;夫妻倆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裏看到了驚訝。
&esp;“這武者武藝相當厲害啊,怕是丁山裏都不是對手!”
&esp;“怎麽可能,那廝最多就可能和我打個平手而已!”
&esp;“你就往臉上貼金吧,要不你去和那位比劃比劃?”
&esp;“比劃什麽,我一堂堂西北邊軍將領,怎麽好和市井遊俠兒對著幹。要是叫旁人知曉了還不笑掉大牙?”
&esp;夫妻倆在圍觀人群中小聲嘀咕,卻不想全被那得勝的青年武者聽在耳中。
&esp;等管理坊市的官吏處理了打鬥事宜,驅散了圍觀人群後,那青年武者直接跟上了夫妻倆,直接出了坊市。
&esp;“閣下跟著我們夫妻有何貴幹?”
&esp;樊梨花立即發覺不妥,回頭看了一眼沒好氣問道:“莫不是,還想和我夫妻打上一場?”
&esp;“正有此意!”
&esp;青年武者哈哈大笑,傲氣道:“剛才聽兩位的說辭,好像都是西北邊軍將領,我正好想要領教一番,看看大名鼎鼎的西北邊軍,倒是是不是吹出來的!”
&esp;不得不說,唐初的風氣真心不錯,被一位實力不俗的武者指著鼻子質疑,樊梨花和薛丁山夫婦自然不樂意,可夫妻倆並沒有動用自身的權勢壓人,而是打算比武分高下。
&esp;然後,在一幹親兵和家丁的起哄聲中,薛丁山徹底跪了,被青年武者三兩下打得倒地不起,滿臉羞愧趴地上沒好意思起身,這次丟人丟大發了。
&esp;“閣下武藝不錯啊,看來還是得到了名師指點,就是不知出至哪家?”
&esp;眼見自家丈夫被外人修理,樊梨花不高興了,當即跳出來打算找回場子,事先問一問對方的師承來曆乃是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