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火箭與采礦

字數:4352   加入書籤

A+A-




    正當羅鋒等人在參觀鯤鵬級和新行省級建造時。

    時間不知不覺來到,新紀元1年13月3日。

    津市的宇宙飛船裝配工廠裏麵,李國慶和陳耀等人,正在忙碌著前進二號的建造工作。

    前進二號就是前進一號的放大版,整體高度達到105米,起飛滿載為2400噸,有效載荷為600噸。

    發動機依舊是核動力等離子體發動機,這一級運載火箭是新人類迄今為止建造的最大航天火箭(地麵最大)。

    幾個經曆過冷戰時代的老工程師,看著眼前這個龐然大物,聯想到前進係列運載火箭的原型。

    在上個世紀就有類似的設計,以前米國就設計過的“冥王星”核動力巡航導彈。

    “冥王星”核動力巡航導彈采用核動力衝壓發動機,可以在空中巡航幾個月時間。

    本身能夠攜帶二十多顆蘑菇蛋,在攻擊的時候,能在300米的低空以三倍音速飛行上萬公裏,作戰性能簡直無與倫比。

    至於為什麽這貨隻停留在設計圖上,倒不是工程難度,而是不敢造,造了也不敢用。

    首先一級火箭把這玩意加速到亞音速,反應堆點火燒到1400度,亞音速空氣通過槳葉進入數個錐形加熱室,體積膨脹後向後噴出,給予推力並同時冷卻堆芯,帶動發電機存儲電能。

    是不是感覺和新人類開發的核動力等離子體發動機非常相似,兩者就兩個區別。

    第一,是反應堆不同,冥王星用核裂變反應堆,前進係列用核聚變反應爐。

    第二,是加熱工質的方式有區別,冥王星是直接接觸加熱,而前進係列用核聚變反應爐發電電離加熱壓縮空氣。

    冥王星的反應堆裸露直接加熱空氣推進,巡航過程全程拋灑放射性粉塵,想想就知道這東西是多麽凶殘。

    其實“冥王星”核動力巡航導彈的出現,當時是為了威懾老毛子,打算在北大西洋上空巡航,不停噴射放射性粉塵,製造汙染區。

    就算當它投擲完所有蘑菇蛋後,還能在敵國上空繼續飛行,製造音爆和核汙染。

    人類是屠殺同類上麵,真的無所不用其極。

    冷戰時代的人類和之後人類簡直是兩種生物,鬼知道他們當時設計了多少大殺器和凶殘的東西。

    比如老毛子家,蘑菇蛋滅火、地下核爆發電站、核能燈塔、“戈耳工”攔截係統(核爆攔截)、大伊萬氫彈、波塞冬核動力魚雷……

    而老米家也不遑多讓,獵戶座航天火箭、冥王星核動力巡航導彈、核動力轟炸機、中子彈和鈷彈等。

    不列顛的代達羅斯計劃……

    那是一個壓抑又瘋狂的時代,全世界都在瘋狂,人類可以撐過冷戰,簡直是一個奇跡。

    李國慶和陳耀他們正是通過借鑒上世紀這些瘋狂計劃,完成了前進一號,和放大版的前進二號。

    “老李,你認為前進三該怎麽設計。”陳耀問道。

    李國慶是前進係列的建造總工程師,又經常測試新型火箭,他的意見非常重要。

    沉思了幾分鍾,李國慶開口說道:“我認為前進三應該以滿載一萬噸作為終點。”

    “哦繼續。”

    “你應該知道太空納米工廠和太空采礦。”

    陳耀點了點頭,他是搞航天的,自然了解新人類的天空工廠和太空采礦。

    “除了一部分外太空無法生產加工的設備和食品,未來我們的外太空戰略應該是傾向於自給自足和反饋藍星。”李國慶解釋道。

    “確實如此。”

    “既然這樣,我們的火箭設計就應該有個度,我估計有效載荷2000噸,差不多足夠使用了。”

    “那就以最大有效載荷2000噸為基準,設計最後一級前進係列。”

    倆人定下了基調,設立這個標準,其實是因為在藍星大氣層內部,運載火箭滿載一萬噸以下,核動力等離子體發動機的性價比最高。

    重量再提升,對於發動機的推力要求非常高,運載火箭的性價比太低,有點得不償失。

    隨著太空工廠和太空采礦的發展,而且未來藍星的運載火箭,多用於人員交通和食品輸送。

    李國慶和陳耀自然要未雨綢繆,免得造一大堆超大型運載火箭出來。

    ……

    拉格朗日點l1衛星城,依附在小行星上麵的太空艙和骨架,已經占據了小行星的表麵區域。

    在附近藍星20萬公裏~26萬公裏軌道上,其他56顆小行星就漂浮在這片區域。

    其中一顆編號為“t7”的半金屬質小行星上,一艘“魯班級”宇宙飛船正在停靠在上麵。

    無數的納米機器人,孜孜不倦的在小行星內部采集著需要元素,對於新人類而言,每一種元素是有用的。

    因此宇宙飛船的采礦,是一艘飛船專門采集一種或者幾種元素。

    比如,這艘魯班008號,就是負責采集銅元素、銀元素、鋅元素,以及作為添頭的鐵元素。

    如果t7小行星上的銅元素、銀元素、鋅元素湊不夠一船,就開采一些鐵元素。

    魯班級的運輸方式有兩種,船內艙和外掛拖運相結合,船內艙為600~800噸,外掛拖運為1000~1500噸。

    光明會推過來的這些小行星,都是直徑超過400米小行星,上麵蘊含著豐富的原材料。

    如果是小行星沒有的原材料,則在月球開采,如果月球沒有則由藍星地麵運輸,再不行隻能尋找替代材料。

    新人類在這太空采礦和太空工廠方麵,正逐步形成一套體係。

    ……

    魯班008完成采礦任務,被拉著一塊1200噸的鐵塊,向18萬公裏軌道過去。

    那裏有一座太空工廠,就是之前那顆誤入藍星的導火索小行星,為了紀念第二次淨化之戰,這顆小行星就被命名為“勝利小行星”。

    三個多小時飛行。

    魯班008采礦飛船停靠在勝利小行星的航天港上。

    工廠的工程師和負責人,記錄了魯班008號的礦產種類和重量,便接收了這些礦物。

    太空艙生產車間的流水線上,工業型納米機器人各司其職,生成骨架、輻射隔離層、保溫層、隔熱層、氣密層、管道、電線電纜、機械結構。

    然後進入下一個環節,組裝上各種電子設備或者生物計算機、密封和出廠前的檢測。

    最後塗裝上編號,準備交付使用。

    整個過程中,人類隻需要負責一部分檢測和調控設備,新紀元的生產便利性,體現出生產力的大爆發。

    正是這種快速的太空生產,讓新人類在外太空的衛星城、宇宙飛船、太空基地可以與日俱增是建造。

    也極大減少了後勤壓力,讓新人類可以騰出手來,準備進軍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