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楚漢爭霸(三)【番外—梁兒複仇篇】

字數:9917   加入書籤

A+A-




    漢王的營帳門口,守衛見到張良竟帶了一個女子請見,先是一怔,而後略顯尷尬。

    “軍師,戚夫人正在裏麵,軍師若無軍務要事,能否稍後再來?”

    梁兒暗暗一歎,想來這人定是私下認為張良是要將她獻給漢王做寵姬的。

    張良打從心底不喜歡別人如此小瞧了他,更討厭有人這般輕視於梁兒。

    他麵上嚴肅,冷言道:

    “正是軍務要事。”

    隻見那守衛瞬間更覺尷尬,滿心愧疚,看都不敢再看張良一眼,便訕訕揚聲向裏麵報道:

    “大王,軍師張良求見。”

    不一會兒,從裏麵走出一個內侍來,對著張良深施一禮。

    “軍師請稍後。”

    張良頷首,回眸對著梁兒淡淡一笑,示意她稍安。

    又過了一會,帳門再次被掀開,走出了一個二十出頭、五官小巧、資容十分美豔的女子來。

    那女子一出門,竟見門口請見的除了張良還有一個容貌清秀的白裙少女,便麵上驟凜,立馬目露寒光,視梁兒為大敵一般。

    而梁兒僅對她一眼而過,也多是出於對曆史上頗為有名的戚夫人好奇罷了。

    但見她雖然梳妝完好,衣飾整齊,而麵上潮紅猶在,可見方才在帳中定是有翻雲雨的。

    可歎這戚夫人年紀輕輕,能歌善舞。及笄之年便給當初年近五十的劉邦做了小妾,還為其生了個兒子,是劉邦一生中最最寵愛的女子。

    隻不過她腦子笨,不知收斂,鋒芒太盛,所有情緒全都坦露在外,也難怪她最終會被呂後做成了人豸,成為千年來死得最慘的女子……

    梁兒微斂下眸,緊隨張良施施入帳。

    “張良拜見大王。”

    張良一揖。

    梁兒則一直沒有抬頭,在他的側後方跪地叩拜。

    隻聽一個略顯蒼老的聲音問道:

    “軍師有何事啊?”

    他頓了一下,又問:

    “此女是……?”

    張良答道:

    “她是臣的義妹,名為梁兒。”

    那聲音略顯驚奇:

    “哦?寡人與你相識多年,怎得從未聽說你還有個義妹?”

    “回大王,臣追隨大王之時,已與梁兒失散多年,今日才又重聚。”

    張良恭恭敬敬的答著。

    那聲音卻是笑道:

    “那可真是好事一樁。隻不過,你此來,不會就是想要舉薦你這義妹給寡人認識吧?”

    張良淡淡一笑。

    “不瞞大王,梁兒今日前來,是有一計要獻予漢軍。”

    那聲音立即一喜。

    “獻計?真不愧為軍師,就連認的義妹也是有智有謀的女子,那麽寡人便要洗耳恭聽了。”

    他又道:

    “你叫梁兒?抬起頭來,說說你有何計?”

    梁兒得令,終能將頭抬起,看向前方那坐於主位上的男子。

    他額頭寬廣,眉清目明,高鼻方腮,胡須規整。雖已年過五旬,卻仍神清氣朗,儀表威嚴。

    這便是未來將要代秦一統天下的漢王劉邦。

    劉邦亦仔細打量了眼前這個白衣女子。

    他著實未曾想到,張良口中所說的能獻出妙計的義妹竟然是個隻有十幾歲的嬌弱丫頭,而見她眉宇間氣韻幽淡,舉止穩重自持,卻又不似尋常少女那般青澀怕事。

    他不禁眼眸微眯,對那呼之欲出的計策更加期待了起來。

    當眼見梁兒不緊不慢的將“四麵楚歌”之計講出,張良亦時不時的從旁側應幫襯,劉邦更是大為驚喜,甚為讚許:

    “哈哈哈哈……妙!妙!軍師,想不到你這義妹小小年紀,真是才智過人啊!”

    張良含笑一揖。

    “多謝大王誇獎。”

    “不過……”

    劉邦收了笑意轉看向梁兒又道:

    “既然要令楚軍十萬人全都聽得清楚,你一個姑娘家撫琴的力道怕是達不到效果,可多安排一些我軍中武力較優、又善撫琴之人替代。”

    梁兒霎時一凜,補充道:

    “大王,民女獻出此計,是有兩個要求的。”

    劉邦心情大好,笑問:

    “嗯?什麽要求?隻要不損及大體,寡人都依你。”

    隻見梁兒眸光灼然,堅定道:

    “一個是,不要讓史官在此戰中記下民女半筆;還有,請大王定要允我參與其中,尤其項羽伏誅之時,民女必須在旁親眼目睹。”

    聞言,劉邦低垂下了眼眸,猶疑而語:

    “你為女子,且性情內斂,不想被記入史冊廣為招搖,這一點寡人可以理解。可是,你定要參戰……可是與項羽有仇?”

    “大王,民女是秦人。”

    梁兒淡定依舊,這一點她從不打算隱瞞。

    哪怕她知道,這個“秦”字,無論對項羽還是對劉邦,都是一個天大的忌諱。

    “啊,難怪……”

    劉邦揚麵恍然。

    他停頓片刻,再次直視梁兒,而此番的目光看似不經意,卻是隱藏了絲絲犀利的疑慮與殺機。

    “你如此仇視項羽,難道就不恨寡人嗎?”

    梁兒並無懼色,輕輕搖頭,語音平靜:

    “秦之滅亡乃是天意,然而從五年前大王入武關,到四年前大王滅三秦,大王對待秦人從來都是招撫優先,攻戰為輔的。大王的仁慈,秦人無不感恩。又怎會記恨呢?”

    在一旁的張良已經清楚梁兒掌控人心的能力,此處便從頭至尾都沒擔心過她的安危。

    果然,劉邦大笑:

    “哈哈哈,這般聰慧又明事理,當真是像極了軍師。若非你為秦人,寡人定會以為你是軍師的親妹而非義妹。”

    張良亦是失笑:

    “臣倒是想與她做一對血親兄妹,隻可惜上天沒有給臣這個機會啊。”

    劉邦又是一陣大笑,但聽梁兒俯首追問:

    “民女的條件,不是大王能否應下?”

    轉瞬,他笑聲漸收。

    “不記你之名,寡人自是可以應下,但你是女子,又這般纖瘦,硬由你來撫琴,確實有些為難啊……”

    張良見狀,出言提議:

    “大王可在每一隊軍前都安排多人同奏,由梁兒領奏便是。”

    劉邦緊蹙眉頭,他不想搏了張良的麵子,卻也不可能拿此戰的成敗來送人情。

    “縱使如此,可所謂‘四麵楚歌’,便是在十萬楚軍外圍的四麵八方全都要安置撫琴之人。寡人仍然擔心這些人與她相距過遠,會聽不到她的琴音。而樂音無法統一,歌聲也就不齊,成效便也會隨之削弱。”

    梁兒沉默片刻,在心裏計較了一番後,舉目說道:

    “大王,民女的琴並非尋常之琴。”

    聞此,劉邦濃眉挑起,似是又有了些興致。

    就連張良也瞬間提起了精神,他方才在外麵時就已經對那琴有些好奇了。

    隻見梁兒小心翼翼的將琴取出,輕輕置於麵前。

    張良立即不動聲色的凝神觀察了起來,可未聽到其音,隻看這並不出奇的外觀,實難猜出它的特別來。

    而劉邦大致瞄了一眼後,顯然很是失望,淡言道:

    “這琴……看似有些年頭了。”

    梁兒也無意賣關子,守在琴前端正坐好,開口直言:

    “此為……名琴‘繞梁’。”

    她已想得明白,就算劉邦出於市井,不太精通樂律、亦識不出琴的好壞,但史書中記,戚夫人卻是精通音律之人,此外他還有出身大戶、聰慧非常的王後呂雉,“繞梁”之名遲早藏不住的。

    倒不如早些說了,若有不測,也好早做打算。

    聽聞“繞梁”之名,劉邦瞬時大震。

    張良亦是瞠目。

    曾有傳聞秦宮之中藏有“繞梁”,齊王建欲以二十城換而不得。可史書分明記載“繞梁”已毀,他便一直以為那傳言定是假的,卻不想竟真有此事,並且,絕世“繞梁”竟然會在梁兒手中!

    倏的,他恍然。

    “繞梁”……“梁兒”……!

    就其名來看,這琴莫不是始皇送予她的定情之物?

    那個男人,竟真的對梁兒情深至此……

    也難怪梁兒會冒險帶著這張琴前來逼殺項羽,她為大秦而複仇,又何嚐不是為了故去的他?……

    劉邦險些激動的站起,驚道:

    “此琴……當真就是相傳已在幾百年前被楚莊王毀掉的那張周朝名琴?”

    梁兒點頭。

    “民女不敢欺騙大王。”

    劉邦霎時笑得短須飛揚,連連大讚:

    “梁兒真乃奇女子,不僅智謀過人,竟還身負如此寶物,真是令寡人驚歎啊!”

    梁兒始終麵容沉靜,一副萬寵不驚之貌。

    “大王過獎了。隻是世人多聞‘繞梁’之音靡靡,卻不知曉如若操撫得當,它的聲亦可匹敵名琴‘號鍾’一般洪亮,音傳百裏而餘音猶在。不知大王可願一聽?”

    劉邦雙眸發亮,迫不及待。

    “甚好!快些奏來!”

    梁兒欠身一禮,將手置於琴上。

    伴隨音起,劉邦和張良齊齊看癡了眼。

    隻見那副玉指看似柔弱、仿若無骨,輕盈自如的在五弦之上遊走往複,卻不知為何操出的琴音竟真的如暮鼓鳴鍾般嘹亮,好似真的可以穿雲過海、音傳百裏仍能清晰可聞。

    而她所撫之曲,亦是由心而發,仿佛具有魔性一般撼人肺腑、引人悲歌,使人聽著聽著,就忍不住想要落下淚來,幾乎難以自持……

    帳門外,各操其職的漢軍將士全都聽到了如此琴音,皆暗生哀意,隨之抹淚。

    “是何人在裏麵撫琴?”

    門口,一個穿著講究的中年婦人循聲而來,肅然問道。

    守衛連忙施禮。

    “回王後,是軍師張良帶來的一個女子。”

    瞬時,她柳眉微凝。

    她原本一聽便知,如此動人心魄的樂曲定不是戚姬那無德無識的賤人能操得出的,卻也未料這操曲之女竟會是由素來正經的張良引薦給大王的。

    “大王正與那女子獨處?”

    她側眸又問。

    守衛如實回答:

    “軍師亦同在。”

    聽到這一句,婦人釋然,微吐出一口氣來,斂唇而笑:

    “我就知道,軍師不會是那等大俗之人。”

    她向前邁步,卻聽守衛搶道:

    “王後,臣先進去通報一聲。”

    “不必。”

    她語聲淡淡,目未斜視,亦不顧守衛的阻攔之意,仰首闊步,徐徐而入。

    劉邦見她未經通傳便走了進來,卻也沒忍心打斷那感人肺腑的琴聲,僅與她相視一眼,便又將視線落回於梁兒和“繞梁”之上。

    張良注意到劉邦神色有異,轉頭見到婦人便欲要行禮,婦人卻輕輕抬袖,示意他無需如此。

    婦人乘著樂聲步履聘婷,一步一步緩緩繞行,細細打量著在帳中央席地而坐、潛心撫琴的白衣女子。

    直挺瘦弱的脊背上鋪散著一頭烏黑秀麗的順直長發,僅這一個背影,就已讓人感覺到了她不一樣的傲骨清風。

    而當婦人走至劉邦身側坐下,終於看到了女子的長相之時,那一副不豔不惑、不媚不嬌、清麗脫俗、淡雅靜好的素白容顏更是令她瞬間眼前一亮,好感頓生。

    再看那琴——

    古色古香,所飾雖不華麗,卻獨有一番深沉的韻味,而它在這白衣女子靈動的十指下,所出琴音又是這般洪亮悅耳、沁心入脾,當真可稱絕世而獨立……

    此刻,曲已畢,然繞梁餘音長遠不絕,令人回味無窮。

    她忽的一驚,這琴難道是……!

    音落,梁兒徐徐放下手臂,退後一步,對著婦人附身叩首。

    “民女梁兒,拜見王後。”

    劉邦的發妻——王後呂雉出身不錯,故而氣度高雅,聰穎非凡,卻也是個手段果決、敢想敢做之人,劉邦能成大事,與她早年的扶持息息相關。

    而眼前婦人與張良年紀相仿,雖不年輕,卻仍可見其當年的美貌,加之她儀態雍容,氣質高貴,眸間有神,滿腹傲然,又未經通傳就敢私自入帳,此婦除了呂雉,還能是誰?

    正前方,呂雉坐的端正,細眉微挑。

    “你見過我?”

    “未曾見過。”

    梁兒淡聲回答。

    呂雉紅唇微揚。

    “第一次見便知我是王後……你很聰明。”

    “謝王後誇獎。”

    呂雉見她眼眸微垂,幽淡謙虛,又笑問:

    “你的琴是好琴,我私下猜了猜,可是‘繞梁’?”

    “是。”

    梁兒再答。

    呂雉對她平淡沉穩又透著隱隱智慧的言談舉止很是滿意,更是愈發對她生出了興趣。

    “你年紀不大就能有如此琴藝,又能得此好琴,可見你不是身居大才就是際遇非凡,抑或……二者兼有……”

    劉邦不禁笑著插嘴:

    “王後真是一語中的,這個梁兒是軍師的義妹,此行入漢軍正是為了獻計攻楚。你絕對想象不到,她想出了何等妙計!”

    “哦?”

    呂雉興致盎然的轉向劉邦,傾耳恭聽。

    劉邦眉飛色舞,神色激動:

    “以樂音和歌而攻之!在夜半時分令漢軍之中楚歌四起,讓項羽誤以為漢軍已盡掠楚之全境,令他覺得敗局已定,再無心反抗!王後以為,此計如何?”

    聽罷,呂雉狹長黝黑的眼又是一亮,意味深長的望回梁兒,口中亦悠悠笑讚:

    “果真是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