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五章 戰忽局的目標
字數:4267 加入書籤
隨著物流行業準去和蒸汽機技術的解禁,華夏帝國後大秦帝國的談判也到了尾聲。
接下來便是一些無關緊要的談判。
最終在談判進行到第七天後,雙方正式簽訂貿易協議,確定下來了談判成果。
這次貿易談判可以說非常成功,在求同存異的思想下達成了很多共識。
秦國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華夏資本,以及緊缺的一些重工業技術。
而華夏帝國也完成了對秦國的戰略部署。
雙方誰都沒有感覺到吃虧,在大秦日報和華夏日報上麵,雙方都稱讚這次貿易談判是一次雙贏的局麵。
秦國的民眾在官方媒體的渲染下紛紛感受到新時代的來臨。
秦國日報甚至在報紙上宣稱,在不就得將來,秦國將會再次崛起百姓的生活水平將會直追華夏帝國。
商未央在看完這些張誌平從秦國帶回來的報紙後笑了:“生活水平提高?嗬嗬,等著資本家的剝削時代到來吧。”
雖然華夏時報也是稱讚這次貿易談判實現了雙贏,可是華夏帝國高層都是知道了,這是針對秦國變法改革的一次大忽悠。
本來按照曹梵的計劃改革的話,這個過程將會相當的漫長,畢竟秦國不是當初的華夏聯盟有技術優勢。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身為最大資本的皇室政權將會一步步的吞並民間資本,從而整個全國資源發現工業。
然而商未央在這時候卻送去了資本大禮包這個巨大的誘惑,不僅有大量的輕工業資本進入發展秦國工業,而且還有一些區煉鐵,煉油,蒸汽機等重工業。
雖然將會麵臨開放秦國市場,接受華夏商品傾銷的局麵,可是秦政和曹梵是真的忍受不了這麽大的誘惑。
可是他們想不到的的是現在皇室政權或者說國有資產根本吃不下這個大禮包。
這就不可避免了把這個大禮包的大部分分給了民間資本。
自己隻拿下重工業的核心技術和大頭,大禮包百分之八十都分給了以守舊派政府官員為代表的民間資本。
《資本論》中清楚的寫著,資本自從誕生那一刻起,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肮髒的血液。
資本也是逐利的,為了利益會不擇手段,可以說秦國的資本階級是華夏帝國和大秦帝國連手扶起來的。
而這個危險的龐然大物將會以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速度進行膨脹。
這便是戰忽局製定的第一個目標:扶植秦國國內的資本階級。
至於第二個目標:控製秦國的經濟命脈,摧毀秦國工業化進程。這個就要隱晦的多了。
表麵看起來,秦國隻是開放了國內市場,而且華夏帝國也保證在秦國賺的錢將會納稅。
可是實際上在商未央前世要想打開一個市場是十分艱難的事,每個國家都會自己的貿易壁壘進行保護。
而現在雖然三大帝國都是封鎖和華夏國的貿易,不同更多的是從政治立場上的表現,和經濟關係並不大。
華夏帝國的的工業產品進入到秦國將會出現什麽情況呢?
以物流行業為例,華夏帝國有卡車,燃油輪船,飛機等運輸利器,和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光是一個快遞單秦國都打印不出來。
而秦國隻有馬車,火車,和少量落後的汽車,其中火車和汽車還是進口的。
所以到時候華夏帝國將會對現在以驛站為主的秦國物流形成毀滅性的打擊。
而沒有自己的物流行業,就算修再多的路,也隻是為別人做嫁衣。
在舉個例子,雖然秦國拒絕了開放金融和報業這兩個行業。
可是這就真的沒有辦法搞秦國了嗎?
華夏帝國的零售業在資本的加持下可以預見的是不就得將來將會遍布秦國的大江南北,遍地開花。
而憑借華夏帝國掌控的物流又可以整合整個秦國的采購優勢,在渠道為王的時代,和華夏資本合資的工廠生產的工業產品隻能選擇和華夏零售業合作。
這樣一條完整的資本控製鏈便從生產到運輸到銷售全部由華夏資本控製。
雖然華夏金融不能秦國放貸,可是可以通過零售業的訂單進行資本控製。
比如華夏超市可以直接給秦國某製鞋廠一年的訂單一次性付清,不過在交付的鞋要多百分之十。
這就相當於是直接給企業放貸,利息為年利率百分之十。
而且不僅可以變相放貸,還可以變相的吸收民間資金。
華夏超市在未來肯定是秦國貨品最為齊全的超市所以完全可以搞各種促銷活動,比如存辦理購物卡可以享受不同的折扣,存的越多折扣越多。
這便是變相的吸收存款,而折扣便是存款利息。
誰能說這不是金融?甚至華夏零售業還可以把購物卡的錢再次投入到廠家中,賺取利息差。
所以在戰忽局製定的這次談判下,華夏帝國等於是給秦國挖了一個坑,而且是天坑。
時間距離雙方簽訂貿易協議一個月後華夏帝國的第一批投資開始到位。
首先當然是有效滿足皇室的目標。所以這第一批的運送的物資全部都是重工業有關的機械,光是圖紙就有一個車皮多。
為了方便貿易,秦國甚至把邊境關口用炸藥炸了寬了十倍,個個港口碼頭也是進行了擴建。
見華夏帝國確實履行了承諾,隨著大秦鋼鐵廠,大秦蒸汽機械廠的建設,華夏資本開始如洪水一般的往秦國流入。
甚至由於人民幣兌換金幣過多還導致了金幣的升值。
隨著外來資本的流入,一個個合資工廠開始選址建設,各種各樣的工地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冒起來。
最先投產的大秦水泥廠現在已經是賺的盆滿缽滿,正在打算繼續擴張。
地主士紳們也是認清楚了工業化不可阻止的大勢,紛紛尋找華夏資本進行合資建廠。
而這其中當屬守舊派官員和其所屬的民間勢力規模最大。
曹梵這段時間則是無比的忙碌,不斷的視察個個工廠的建設,甚至一些超大規模的合資工廠他也會出席剪彩。
此時他感覺到了當初華夏聯盟招商引資後一片欣欣向榮的感覺。
而他看不到或者故意被他忽略到的是,隨著地主們越來越多的購買大型農業機械,建設大型農場。
失地的農民越來越多,這些失地的農民現在一部分進入到城市從事服務行業,而更多的則是進入手工作坊務工。
而隨著工廠不斷的建設,城市不斷的擴建,失地的農民將來會越來越多。
而很快,手工作坊將會在工業工廠下迎來毀滅打擊,到時候這些人都將會被一個個工廠吸收變成工人,而至於生活會不會改善,從資本論以前商未央前世西方19世紀工廠工人的待遇來看,身無分文的工人們將會麵臨的是無盡的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