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崔玦的婚事
字數:5873 加入書籤
A+A-
第四百九十三章 崔玦的婚事
“收幹兒子?”李治大驚,“張亮有這等嗜好?他想作甚?收了多少?”
但凡是世家或是有身份之人,結幹親是極為謹慎的。秦瓊尚未成親時便收有一義子秦用,武藝超群,十七歲被羅藝封為瓦關口守軍大將。眾反王攻入揚州時,宇文化及捧出玉璽,秦用代秦瓊上前接璽,不想被暗藏在盒子內的毒箭射中麵門身死。義子也算半子,若無子嗣,還可繼承香火。
張亮其人,崔瑾並未多少交集,見麵行晚輩禮,恭敬有加,卻不親近。張亮,鄭州滎陽人,出身農家,天下大亂,生活無靠,投奔瓦崗,隸屬於徐世績(李勣)部下,隨徐世績降唐,被任命為鄭州刺史。因鄭州被王世充奪取,張亮無法赴任,遂逃至共城山,不久被被改封為檢校定州別駕。武德四年(621年),劉黑闥作亂,徐世績奉命討伐,命張亮留守相州可張亮見敵軍勢大,棄城而逃。其後,在房玄齡的推薦下,任秦王天策府車騎將軍,並逐漸得到李世民賞識,被視為心腹之人。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的矛盾激化後,張亮奉李世民之命秘密至洛陽招募私黨,被李元吉告發下獄,張亮嚴守秘密,拒不招供,最終得以釋放,遣回洛陽。李世民登上帝位後,張亮得封長平郡公,授右衛將軍、懷州總管。後,進封鄖國公。
論作戰,張亮生性怯懦,並無帥才,但善於行政,常常暗遣手下偵知治下善惡細隱,抑製豪強,撫恤貧弱,故而得到稱讚。隻是,張亮的懦弱,不僅表現在戰場上,還體現在治家。張亮發達後,便拋棄結發妻子,另娶李氏。李氏並非隴西、趙郡李氏,不過是一地方士族之女,生性驕橫,很是瞧不上田舍郎出身、暴發戶一般粗魯的張亮,張亮對其既寵愛又懼怕。後來,李氏與人私通,張亮卻將此人收為養子,取名張慎幾。
以上,更多的是崔瑾從曆史記憶中得知。但大多能對得上號。拋妻另娶,品行有虧;不戰而逃,非武將之為;家宅不寧,何以安邦?種種,令人不恥。
崔瑾提議道:“可著人看緊張亮之妻李氏,此婦狂妄驕縱,好奢侈享受,張亮諸多事宜並不隱瞞於她,定能從她身上獲取不少消息。”
李治與房遺愛互望一眼,心裏有了方向。隻要嘴巴不緊,愛顯擺,好錢財,這人就好對付。二人便開始在一旁嘀咕商量。房遺愛建議,還可以從李氏的私生子張慎幾入手,據說,李氏很是喜愛這個兒子,張亮也愛屋及烏,對其極為關照,甚至常常帶在身邊親自教導。李治又道,張亮前妻所生的兒子張顗(後又改名為張慎微),與張亮之間的關係不算好,甚至還比不上張慎幾,常常因為私下辱罵李氏而被張亮毒打,可見其是如何怨恨張亮和李氏了。至於張亮的其他幹兒子,需要進一步查證,派人小心接觸,以期獲得情報。
李泰那裏,可以從兩個方麵入手。一是楊氏,二是李泰附中的宮人內侍。那位神秘的張先生,自然是關注重點,他到底從何而來,懷有何目的?照理說,誰也不會看上一個明顯就被厭棄之人,張先生為何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選擇了貶為庶人的李泰,還成功地幫助其扭轉形象,成功地重新走入人們的視線?此人,非奸即盜!這是大家的共識。但是,作為父親的李世民或許不如此想吧,能夠將誤入歧途的兒子拉正道,不知該如何感激才是。甚至,李世民還有心傳喚此人進宮,若是此人真有才能,便不會吝嗇一個官職。隻是,剛剛有這個念頭,便被長孫氏婉言相勸,道,細觀青雀,並不如表麵所見的痛改前非,隻要從他表達心頭的悔恨和對爹娘的關切時,絲毫未提及自己的兄弟姊妹,由此可見,他心裏還是有心結的。緊緊地握住李世民的手,長孫氏眼中含淚:“聖上,都是妾身的錯,沒有教導好青雀,讓他起了不該起的念頭,每每想起,就痛不欲生。承乾勤奮好學,禮賢下士,友愛孝悌,是難得的賢德儲君。而稚奴恪兒他們與承乾兄友弟恭,都是好孩子。這是多麽難得啊!聖上,朝堂上的事妾室不懂,隻想讓自己的孩子和睦相處。青雀,他喜歡鑽研學問,那就讓他好生讀書便是,不要參與朝政,更不要給予太多恩寵,如此,方能安定人心啊!”
如此一說,李世民即便再不忍心,也隻能依了長孫氏,令人送了幾箱子書到靖江郡王府,又傳下口諭曰,靖江郡王自幼好讀書,為不影響其修心養性,即日起不必再上朝,每月初一十五可進宮拜見皇後,其餘時間便好生在府中做學問吧。
李泰笑容可掬地送內侍出了大殿,回到書房,令眾人散去,關上門,隨即傳來一陣聲響。半晌,喚人進去收拾,稱,一時頭暈,手滑,不小心將書案上的東西拂在地上,打碎了。還連道可惜,讓人好生收拾了,另外擺上。
李治和房遺愛得知,麵麵相覷,隨後發出會意的笑聲。哎喲,還是修煉不夠啊,正該閉門思過,修心養性,待哪一日真的能心如止水再不對那個位置起一絲波瀾才好呢!
崔瑾並不那等長袖善舞四處結交之人,他更喜歡在一個安靜的角落,看書寫字作畫撫琴雕刻,與知心好友烹茶閑聊,即便是什麽都不說,隻是靜靜地觀那天外雲卷雲舒,也是極為愜意的。權勢金錢,因為前世今生的出身都算好,所以並不那麽熱切。而美人兒,前世什麽美女沒見過,天然的、後天的,淡妝濃抹,清麗嬌豔,即便眼前沒有,至少電視電影中少不了吧?而他一向是冷清之人,能看得上眼入得了心的,勉強算來不過是榮凝玉一人罷了。今生,身邊倒是多了不少人,也多了多了不少責任。
比如,崔瑾到崇仁府李府作客,因為阿姊崔瑜又有身孕了,前兩年已生了一子。盧節領著武珝、長孫聘婷和晉陽公主到內院去瞧崔瑜,李俊忍不住再次提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崔瑾撇撇嘴:“叔祖,我年紀還小呢,尚未及冠,以後有的是機會要孩子。”這事兒,不僅是祖父說、叔祖說,還有兩位嶽父說(李世民倒是沒提,晉陽公主才不到十歲呢),所以長輩經常在他耳根子邊念叨,讓他一聽到此話,便趕緊把話題岔開。
“啪!”李俊拿起書本順手拍了他一下腦袋,冷哼道:“已經十七歲了,還小!何況,武家丫頭都已經十九歲了,再未有孕,旁人會如何看她?另外,玦兒的年紀不小了,因早些定下才是。琰兒和珣兒再過兩年也好,隻是珺兒快十一歲,該相看相看。你爹娘倒是放心,將你們兄妹幾人丟在京城,自己去遊山玩水自在逍遙,哼,就不怕耽誤了兒女們的親事?”
崔瑾覺得頭疼,玦弟和珺妹還是小學生呢,怎麽就開始提親事了?便道:“當年侄孫可是說過,玦弟他們可自行選擇。再說,玦弟明年要參加童試,可不能分了心,還是再過兩年吧,待他思想成熟一些,自然知道該如何選擇未來的妻子。”
李俊抬起手,真想又敲他一下。“罷了,與你說這些作甚?過幾日讓你叔祖母與你祖母、伯母說說吧,讓她們先尋摸尋摸,反正,都是這幾家裏麵選,難不成還真選擇那些小門小戶?”他道。
待晚上回府,與崔玦提到此事,崔玦漲紅了臉,忙搖頭道:“不急不急,小弟還從未想過呢!不過,珺妹妹……小弟覺得,隻是感覺到啊,稚奴表兄好像對珺妹妹有些不同呢!”
崔瑾一聽,忙問:“我怎麽從未發現過?稚奴不是一向將珺妹當成自家姊妹看待麽?”因為當成自家人,所以平時也沒那麽避諱,一起吃一起玩都是有的。當年,崔琰、崔珣、崔珺他們的遊樂場還是李治和房遺愛親自設計,守著人修建的呢。因為當成自家人,李治每每看到有何好吃的好玩的有趣的稀罕的,都會給他們帶回來。但是,那不是因為是自家人麽?何時,李治對崔珺另眼相待?不過,崔瑾突然想起,李治到現在還沒有定下正妃。記得李世民和長孫氏提過幾次,還問過崔瑾,稚奴是不是在外麵有喜歡的小娘子,崔瑾自然是否認,後來,又沒聽到風聲。問李治,他道,是自己還未定下心來,想多在外麵瞧瞧走走,不忙,不忙。難道是他早就盯住了自家妹子?
崔玦攤攤手,自己也沒有證據,一切隻是憑感覺:“雖然稚奴表兄經常給琰弟他們買小禮物,小弟也收到不少,但是,吃的玩的便也罷了,幹嘛送釵環配飾給珺妹妹?每次出門兒歸來,都會寫遊記作畫,說是讓珺妹妹增長見識,但也太有心了吧?反正,作為兄長的我便沒如此細心。這一樁樁事兒,原本都算不了什麽,若非兄長提到珺妹妹的親事,小弟也不能將這些小事兒聯係起來。”
“其實吧,稚奴表兄挺不錯的,無論是品行還是才能,算是最佳的妹婿人選。哎,奈何他的出身……”崔玦感到非常遺憾,“可惜啊,他為何偏偏要是皇室中人?哼哼,小弟可不想自家妹妹今後與一幹女子爭寵,不值得!”聽說,當年太子便有心求娶阿姊,但被兄長嚴詞拒絕。但是,若是晉王能夠終生隻娶一人,是不是有機會呢?
“現在看著是好,但誰能保證他今後便一心一意?”崔瑾皺了皺眉頭,“男人啊,有幾個能坐懷不亂?吳王夫差與西施、商紂王與妲己、項羽與虞姬、呂布與貂蟬等等,無不證明了‘英雄難過美人關’。紅顏易老,十年二十年後,麵對年輕美麗的女子,他還能保持初心?”
崔玦詫異地看著崔瑾,搖搖頭,嗬嗬笑道:“兄長,你想得也太長久了吧?若真如此,誰也不必成婚了。即便是小弟我,也不能保證對妻子一生不變忠貞不二。以後的事情,誰能說得清楚?何況是人心?”
崔瑾默然。仔細想想,可不是這話?後世實行一夫一妻製,但是,不是也有二奶小三小四兒的盛行?有的男人,還做不到有錢有權,若有機會都會與別的女人搞搞曖昧,發展超出友誼的關係。比如,他所在大學,便聽聞某幾位教師有地下情人,平素是那麽端莊正義啊!離婚再婚的更多。故此,當年的他,在眾人眼裏是多麽的潔身自好了。不過是曾交往過幾個女友,但從不腳踏兩船,更不沾花惹草。他甩甩頭,將已如夢境的前生拋到腦後。“罷了,一切隨緣吧!”他歎道,“此事先側麵試探一下稚奴的心意,看看他如何說。然後請阿姊問問珺妹,另外也讓祖母和伯母在世家中尋一尋,是否有更適合的人選。哦,玦弟自己也要想想,五姓七宗那麽多小娘子,總有一個自己喜歡的吧?門當戶對,還是很有道理的。”
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可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情。為何無論是何年代,都喜歡遵循“門當戶對”?,自然有其合理性。相同的家庭環境、經濟環境、教育環境,才有更多的共同語言。生活,不是演戲。灰姑娘為何隻有前麵一段故事而沒有結局?或許,待灰姑娘嫁給王子後,王子會發現自己說的話、做的事兒,灰姑娘根本就聽不懂、不理解,長此以往,最初的心動逐漸平複、冷淡,然後是無法靠近的距離和隔閡,最終是漸行漸遠。再如,一個暴發戶家庭出身之人,與書香門第,必然是格格不入的,即便強製在一起,那日子也過得很是別扭,除非,彼此根本就不在意,根本就各自行事互不相幹。
作為原生態的大唐人,崔玦自然不會有什麽超越時代的出格思想。現在的孩子,雖然在後世還未小學畢業,但是,心裏早就有了婚姻的憧憬。故此,崔玦雖然臉上羞澀,但仍是大方地點點頭:“小弟知曉了,會好好想想的,不會讓爹娘和兄長擔心。隻是,小弟認識的小娘子也少,要不,還是交給祖母、伯母和阿姊。小弟的要求也不必太高,就按著阿姊的標準尋找就成!”
崔瑾“撲哧”一笑,點點他的額頭:“當年我也是這麽想的,可是,這天下隻要一個阿姊,容貌、品行、才華,再也沒見到如此出色的了!”崔瑜,符合他心目中最完美的女性形象。長樂公主也不錯,隻是身體健康情況卻比不上崔瑜,其餘均是上上之選。但是,君生我未生,恨不逢君未嫁時。罷了,不要多想了,“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惜眼前人”。身邊已經有四個小女子,不要為了那份執念而辜負了她們才是。
崔玦長長地歎息道:“故此,小弟才說交給祖母伯母和阿姊,讓她們替我選選,想必她們更熟悉各世家女的情況,自然有一個最適合我的。到時候再慢慢培養感情,就如兄長與嫂子她們,幾年相處下來,也不是挺好的?”崔玦想得挺實在,自己沒地方去認識那麽多小娘子,除了自家姊妹,其餘什麽表姊表妹,還是嬰幼時見過,根本就沒有記憶,後來又去江南了,更是無從了解。他感歎不已,不知不覺,自己也是要娶親之人了,還覺得自己還小著呢!那麽,更應當努力了。所謂成家立業,連自己都養不活,還如何養家糊口?雖說如今錢財方麵不愁,但是,那都是依靠著兄長所獲取,並非自己的真本事。看來,還是要有自己的產業才好。
崔玦這邊籌劃著,而崔瑾也在想這事兒。無論是各類礦山還是海貿等等,他都分給了兄弟姊妹們股份,單單靠每年的分紅,就足夠他們幾輩子吃喝了,可是,對於他們打理產業卻並無幫助,還是應當讓他們有自己的產業。最保守的方式,便是購買田土、莊子、店鋪。於是,崔瑾便讓知書將崔琰和崔珣、崔珺一並叫到書房,讓他們算算自己手中的流動資金,然後想想購買些什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