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
字數:1799 加入書籤
放普伊希奇走後,秦川本想直接去太原的,可吳甡和文成卻突然來了。
這兩人到古交堡的目的,是想求秦川留下鄭崇儉的性命。
吳甡與鄭崇儉已相識多年,一個是萬曆四十一年進士,一個是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入朝為官後又多有來往,而文成卻與鄭崇儉並不相識,他隻是受簡國寧等一眾陝西降官之托,而跑來古交為鄭崇儉求情的。
鄭崇儉曾在陝西為官多年,與陝西眾降官也早已相識多年,據吳甡和簡國寧等人所說,鄭崇儉此人正人君子品行無缺,且才能過人桃李天下,若不殺他,吳甡和文成及一眾原朝廷官員會盡力勸說鄭崇儉為大將軍效力。
其實秦川並沒有殺鄭崇儉的打算,以前殺人是為了立威,如今站住腳了,再亂殺人對他沒啥好處。
所以,聽得二人來意之後,秦川便順手推舟,當場就把一直被關押的鄭崇儉給放了,讓文成和吳甡帶他回婁煩好好安置,他的家眷部分在太原,一部分在鄉寧,待取了這兩地再一起接過來就行了。
處理完所有事務後,秦川再次打馬直奔太原。
廖三槍和李定國已經抵達了太原,兩人共帶來了七千兵力,再加上劉有柱部、羅八部、秦川的衛隊,如今雲集在太原、陽曲和榆次的關帝軍兵力已達到兩萬三千,還沒算上佯攻汾州城的任亮部。
他們要麵對的明軍總兵力,很可能會超過十萬。
除了征兵之外,秦川調集的火炮也陸續抵達了太原城下,有要塞炮六門、天威將軍炮二十三門、紅衣將軍炮和大佛郎機共五十八門,野戰小炮兩百餘。
自此,秦川已在太原城下堆了將近兩百門大炮。
這一戰,是他起兵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
那些火炮到位後,便立即加入了炮轟太原城的行列,秦川抵達時,太原城小北門上方城牆的包磚幾乎已全部剝離,露出裏麵仍然結實的夯土,城頭百步範圍內已經完全站不下人,那片範圍內的明軍火炮也已徹底啞火。
眼見時機差不多,秦川一聲令下,早已準備好的攻堅隊開始往小北門進發。
率先要做的是搭橋,橋早就打造好了,由陰幹的圓木造成,寬約八尺,長三丈有餘,形似盾車,橋底綁有充氣皮囊以增加浮力,兩側是圓木造成的防護擋板,用來抵擋明軍的炮彈,底部裝有木輪,二十四名健壯關帝軍藏在裏麵,喊著號子推動這座裝有輪子的木橋,沿著官道朝三裏外的太原城小北門進發。
這座橋一出現,太原城頭頓時緊張起來,離小北門較遠的那些火炮紛紛調轉炮口,瞄準移動中的木橋,然後紛紛開炮。
明軍的火炮本就準頭很差,倉促間那幾門能打三裏遠的大炮沒一發能命中木橋的。
直到第三輪炮擊,才終於有一發炮彈命中木橋的左側擋板,呼嘯的炮彈將左側一根大腿粗的圓木生生砸斷,木橋內頓時響起了幾聲悶哼和一聲慘叫。
出現傷亡了。
幸好那發炮彈被圓木斜斜彈了出去,沒有鑽進木橋裏,裏麵的關帝軍隻是被斷裂的圓木擊傷而已。
木橋原地停了下來,但僅數息之後便又響著號子繼續往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