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忙碌的下半年

字數:4300   加入書籤

A+A-




    從兩位師父家回來,楊振興發現自己接下來的事情還真不少,幾乎沒有什麽閑工夫。

    接下來他還有三個全國性質的烹飪比賽需要擔任評委。

    首先是首屆全國海鮮烹飪技能大賽,即將在魯省日照舉辦,比賽為期兩天。

    這個比賽稍微比上一次雙涇螺螄美食街要靠譜一些,但也靠譜不到哪去。

    主辦單位是名廚專業委員會和當地旅遊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主板,由當地烹飪飲食協會承辦。

    打著全國的招牌,自然允許全國廚師報名參賽。

    但是在獎項設置裏,偏心的地方就體現出來了。

    大賽總分數前二十的參賽選手,會根據職稱和工齡等條件,由日照市旅遊局和烹飪飲食協會授予‘日照烹飪大師或名師’稱號。

    這個獎勵僅限日照本地的參賽廚師。

    各工種獲得第一名的選手,由當地勞動和社會保證局授予‘日照技術能手’稱號。

    這一條依然僅限當地參賽選手。

    獲得特金獎的選手,如果職業能級沒有達到第三級別職業資格,由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給予技術等級晉升一個級別,在鑒定收費標準內給予一定優惠。

    同樣的,這一條僅限當地參賽廚師。

    這還不算完。

    參加團體賽總分平均排名前十位的,授予‘日照餐飲名店’榮譽稱號。

    光看稱號名稱,就知道還是僅限當地參賽的單位。

    提前發來的規則上,獎項設置一共隻有七八條,一半都是僅限本地人的獎勵。

    楊振興都不知道這比賽到底是全國海鮮烹飪技能大賽,還是日照海鮮烹飪大賽了。

    項目設置上倒是很全,熱菜、涼菜、麵點、食雕四項全有,各自的評分標準也跟全國大賽一樣。

    根據不同的項目,評分標準和評分內容各不相同。

    九月份,將要舉辦第二屆全國江鮮烹飪技能大賽,地點在張家港。

    這個比賽時間長,一共有五天。

    根據報名人數設置小組賽,小組賽勝出的選手將會參加最後的決賽。

    在獎項設置上,就沒有上一個吃相那麽難看了,不分地域,大家待遇統一,全憑本事拿獎。

    最後則是十一月在揚州舉辦的第四屆全國廚藝絕技演示暨鑒定活動。

    (具體在哪我忘了,也沒查到資料,揚州是第三屆的舉辦地,這裏沿用一下。)

    這個活動說白了就是給名廚專業委員會所屬的‘中華廚藝絕技表演團’選人。

    從全國幾十個項目裏,選拔出來十幾個精彩的廚藝絕技絕活參加鑒定。

    通過鑒定的項目,將會加入‘中華廚藝絕技表演團’。

    別看隻是選廚藝絕活表演,由於是給名廚專業委員會選自己人。

    評委裏除了一般評委,還邀請了五位國家級評委、國家級專業技能競賽裁判員、全國烹飪大師。

    楊振興別看隻是中級評委,但他有全國烹飪大師稱號,也算是這五個人其中之一。

    規模不及前幾個比賽,但評委陣容甩開他們好幾條街。

    對此楊振興隻能說全國烹飪協會和名廚專業委員會,自己關上門辦的活動,就是硬氣!

    除了這三個比賽需要去擔任評委工作,回國後,楊振興接到了京城台史振乾的電話。

    上次拍攝的駐京辦係列節目已經播出了三期,效果一般。

    收視率雖說有小幅上漲,但在節目組和台裏的期望相比,這點漲幅跟沒漲一樣。

    要說第一周播出有漲幅,還能期待接下來幾期節目。

    結果三期節目都播出去了,依然是這副鬼樣子,史振乾已經被台裏和讚助商逼到了懸崖邊上。

    節目組不改變是無法交代了。

    最後還是他跟頻道總監和主管綜藝的副台長當麵簽下軍令狀,才被允許多給他半個月,也就是兩期節目的機會。

    同時答應了史振乾希望去外省拍攝的申請。

    對於他最後的殊死一搏,至少在台領導眼裏是這樣的,領導們還是很欣賞他的做法。

    人就是這樣,不到最後逼一逼,永遠都爆發不出潛力。

    不過史振乾並沒有跟台領導說去外省錄製是楊振興的建議,還跟他建議過好幾次。

    要是他們知道史振乾最後‘搏命’的計劃根本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而第一期出差拍攝,節目組開會討論後,把地點定在了川府。

    楊振興在接到對方通知後,對於選擇的地點沒有感到奇怪。

    要說進入新千年以來,全國各個菜係裏,宣傳做的最好的當屬川渝兩地。

    比起來山城還差點,川府直接從‘天府之國’,變成了‘美食之都’。

    大量川菜館在全國拔地而起,可謂遍地開花。

    在世界上,借助國寶大熊貓,抱緊了大腿,將川菜捆綁宣傳,同樣名聲大噪。

    反觀其他菜係。

    粵菜閩菜依然靠著華僑華人在海外廣開粵菜館的老底,保持著以前的知名度。

    同時還有‘東方之都’和灣島的加持,名聲沒有衰落。

    蘇菜仗著自己是建國後的國宴菜,繼續走著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路線。

    國內依然還是那樣,在國際上也沒取得多少成績。

    魯菜還在內卷,濟府菜、膠東菜、博山菜等各地方菜係還在爭搶著魯菜發源地的正宗頭銜。

    孔府菜就在旁邊看著,獨善其身,運河菜等式微菜係時不時跳出來添把柴、拱拱火,刷一刷自己的存在感。

    別說在世界上宣傳了,就是在國內,魯菜也一直在下坡路上狂奔。

    老字號沒有老字號的樣子,新飯店沒有新飯店的招牌,後繼人才青黃不接,沒湧現出多少拿得出手的新生代廚師。

    湘菜仍然忙著著書立傳,成天寫菜譜出書,繼續走著原來的老路子。

    現在大家一說中餐裏最辣的菜,十個裏麵八個說是川菜,剩下兩個一個是湘省人,另一個是貴省人。

    陝省人、桂生人和鄂省人都在默默流淚。

    隻能靠著羊肉泡饃、螺螄粉和魚菜撐起最後的門麵。

    吃辣的先機早就被川菜渝菜搶走了,少了一個最亮眼的宣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