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所謂米其林餐廳

字數:4489   加入書籤

A+A-




    在楊振興過完四十歲生日兩個月以後。

    七月份,最高領導一行人,就近考察了楊振興在京城的公司。

    不單單考察了培訓中心和中央廚房,還專門去鴻興餃子館,自掏腰包買了份餃子吃。

    吃完餃子後,更是在店裏現場揮毫潑墨,把前段時間給出的評價題字在紙上。

    楊振興寶貝得不得了。

    不等晾幹,就吩咐劉建業好好保存,請靠譜的師傅上門用最好的材料裝裱起來。

    因為時間有限,整個考察從開始到結束不過半天時間。

    距離稍遠的種養殖基地沒有去,考慮到秩序問題,在國貿租的辦公室同樣沒有過去。

    但是考察的影響,依然十分巨大。

    傍晚黃金時間一套整點新聞播出了相關報道,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同樣報道了相關新聞。

    而且楊振興收獲的不僅僅是這些。

    在陪同領導參觀考察的時候,在路上中轉途中,領導特別邀請他同車,並進行了簡單深入的交流。

    通過交流,領導希望楊振興能夠總結自己公司的經驗,把企業責任和‘先富帶動後富’全都整理出來。

    回頭把這方麵經驗,傳授給更多企業。

    有了一官半職後,楊振興的政治嗅覺雖然算不上多麽靈敏,但立刻聽懂了領導的意思。

    領導這是希望他能在來年兩會時,拿出一份相關內容的提案。

    看樣子高層因為他的行動,進行過相關研究討論,並認可了他這種做法的可行性。

    應該打算逐步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推廣。

    由他領這個頭,也算是最高領導層對他這些年持續不斷付出的另一種回報。

    到時候,楊振興就成為這件事情當之無愧的發起者,和領軍人物。

    這份影響可不止局限於某一方麵。

    在政治、經濟等多個方麵,他都將獲得很大的好處。

    震後援建的學校建築沒有倒塌引發的影響一直在持續。

    經過初期的不適,短短幾個月後,楊振興對於應對各地方領導‘利益交換’的事情,愈發得心應手。

    原來是集團公益事業部門自己去考察走訪。

    現在他們不用這麽麻煩。

    等楊振興跟領導達成一致後,針對性的直接去目標地區考察。

    辦事效率是提高了,同樣的支出費用,也隨之增加。

    從之前一個月可能隻確定一所學校或者養老院的支援建設,到現在一個月能落實兩到三所。

    不過集團獲得當地許多優惠政策,各地收益也明顯增加。

    一出一進之間,倒也沒有破壞之前的平衡。

    尤其是拿到許多城市高中食堂承包合同,極大減輕了集團在公益方麵投入資金的壓力。

    仔細算下來,他們獲得的收益,要比付出的成本多得多。

    國內事業憑借多年低調進行慈善事業再次迎來跨越式發展,海外事業同樣進行的如火如荼。

    可以說國內國外兩開花,兩方麵齊頭並進。

    有益的表現,讓楊振興被很多人關注到。

    首當其衝的,是法蘭西輪胎製造商——米其林輪胎公司評選的米其林餐廳星級評定。

    說起來,一個做輪胎的公司,對餐館進行等級評定,簡直是貽笑大方。

    奈何人家玩兒的早,超過一百年下來,已經在行業內擁有了公認的權威。

    900年,那時候國內遭到八、國、聯、軍入侵,但是在遙遠的法蘭西巴黎,第五屆世界博覽會如期舉行。

    當時米其林公司的創始人米其林兄弟,看好汽車旅行的發展前景。

    他們認為汽車旅行越興旺,公司的輪胎就會賣的越好。

    所以為了推動汽車旅行的發展,他們在地圖上,把餐廳、加油站、旅館等有助於汽車旅行的谘詢匯聚在一起。

    出版了一本叫做《米其林指南》的隨身手冊,跟現在出門旅遊的出行參考書類似。

    收錄在這本書裏的餐廳,被稱呼為米其林餐廳。

    26年後,《米其林指南》開始用星號標記餐廳的優良,‘米其林星級餐廳’就是從這時候正式出現的。

    到了05年,經過上百年的發展,《米其林指南》從歐羅巴大陸,正式進軍美洲。

    07年進入霓虹,08年進入港島和澳門。

    但是這些年,他們始終沒能敲開內地的大門,一些星級餐廳,也都是港島和澳門星級餐廳開的分店。

    自認為自己具有很高權威,又是出身於世界三大菜係之一法蘭西菜的故鄉。

    米其林星級餐廳評定,十分迫切想要敲開內地市場大門。

    因為國內市場十分廣闊,消費群體眾多,近年來又一直是世界上經濟增長幅度最高的國家。

    早一天能進入內地市場,他們就能早一天賺錢。

    而且對內地餐廳進行星級評定,會讓他們有一種高高站在中餐頭頂的優越感。

    通過他們在港島和澳門評定的標準,就能看出其險惡用心。

    在評定的時候,中餐基本選擇以粵菜為基礎,隻選擇那些糅合西方食材、調味品和烹調方式,大膽創造出具有西方特色粵菜的餐廳。

    剩下的則完全以歐羅巴菜等外國菜為主的餐廳。

    也就是說,能夠上榜的餐廳,從菜式、味道和造型等方麵,更趨近於西方審美。

    真正意義上的中餐,他們根本不屑一顧。

    同樣因為這種帶有其他意味的評定方式和標準,才使得他們很難進入內地市場。

    現在楊振興在國內外都十分有名,於是便成為了這些人突破內地門戶的目標。

    而且對於楊振興的‘新中餐’,也更多定義為具有西方特色的創新菜肴。

    畢竟他研發的許多菜,的確是‘中西融合’的菜式。

    哪怕這些菜更趨近於中餐,屬於‘西菜中做’、‘西味中調’,也都選擇視而不見,隻按照他們單方麵定義的標準去定義。

    楊振興經常出國,早已經看穿了所謂米其林星級餐廳究竟是什麽東西。

    所以當對方派來和他接觸的亞洲地區評委博杜安找上門來後。

    他直接謝絕了對方,希望對他旗下品牌餐館的星級評定邀請。

    從內心裏,他根本不認為一家賣輪胎的公司,能有什麽權威對餐館進行星級評定。

    更何況他們這種評定,裏麵還摻雜了其他東西。

    b